夫内傷,不必皆房勞,或飲食傷脾胃,或勞倦傷神氣,皆謂之内傷,但不若房勞爲甚耳。分而别之,飲食所傷,爲之有餘,法當消導運脾;勞倦所傷,爲之不足,法當補中益氣。惟房勞,必須分兩截治之,先清其外邪,而後補其内虚矣。至如先有内傷而後感寒,謂之内傷挾外感;先有外感,而又内傷,謂之外感無内傷。此大同小異,其治法亦大略相同也。
卽補中益氣湯加減。
人參 一錢半 黃芪 一錢半,蜜炙 白术 一錢 當歸 一錢 陳皮 八分 升麻 五分 柴胡 五分 甘草 炙,七分 半夏 一錢二分 黃柏 八分 茯神 棗仁 貝母 枸杞 各一錢二分
右用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〇按此方治飲食勞力,勤苦傷神,飢飽失時,症類瘧狀,發熱頭疼,惡寒,身強體痛,苦勞極,復感風寒則頭疼如破,全似外感傷寒之症,但右手氣口脉三倍大於人迎爲異耳。〇如有熱,加黃芩、黃連。〇咳嗽,加桑白皮、麥門冬。久嗽乃肺中伏火,去參、芪。〇汗多,去升麻、柴胡。〇神思不寧,驚悸怔忡,加石菖蒲、柏子仁、遠志。〇夏月神短,加麥門冬、五味子。〇口乾,加乾葛。〇身刺痛,乃少血,加當歸。〇頭痛,加川芎、蔓
子。頭頂痛,加藁本、細辛。〇諸頭痛,并用此四味。〇有痰,加半夏、生薑。〇飲食不下,乃胃中有寒,或氣滯,春加青皮、陳皮、木香;冬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夏加芩、連;秋加檳榔、砂仁。〇心下痞,加枳實、黃連、白芍。〇腹脹加枳實、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姜、桂。〇腹痛,加白芍藥、炙甘草。有寒,加桂心。夏月加黃芩、甘草、芍藥;冬加半夏、益智仁、草豆蔻。〇脅痛,加砂仁、柴胡、甘草、白芍藥。〇如臍下痛,加熟地黃。不止乃是寒,加官桂。〇脚軟,加黃柏、防、杞。〇犯房者,陽虚,去升、柴、黃柏、貝母,加肉桂、附子。陰虚去升、柴、柏、貝,加熟地、山藥。〇食不知味,加神麯。
治因飲食勞役所傷,腹脅滿悶,短氣,遇春則口淡無味,遇夏雖熱猶寒,飢常如飽,不喜食冷。
黃芪 蜜炙,一兩 草豆蔻 二錢 人參 一錢 制半夏 二錢 當歸身 一錢 陳皮 一錢 神麯 一錢,炒 升麻 柴胡 1 黃柏 酒炒,五分 甘草 炙,五分
1 升麻 柴胡:二味原書未出劑量。这種情况在本書中并不少見,無依據未敢妄補,維持原様。後同此者,不再注。
右剉,每劑一兩,生薑三片,水煎服。
治大飲冷水傷脾,遇飲酒而傷氣。
生薑 猪苓 澤瀉 白术 白苓 半夏 枳實 各一錢 甘草 三分
右用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取小汗,此治傷飲之輕者。若重而水蓄積爲脹滿者,本方去甘草,加大戟 長流水煮三次,去皮,曬乾,七分 、芫花 醋浸,炒乾 、甘遂 麪包煨,去麪去心,各八分、 黑牽牛 研末,二錢、 檳榔 一錢, 用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利水盡卽愈。
治過食寒冷硬物及瓜果,致傷太陰、厥陰,或嘔吐痞悶,腸澼 1 ,或腹痛惡食,此治傷之輕者。
1 腸澼:原作“腸癖”。“過食寒冷硬物及瓜果致傷太陰”所致的腹痛泄瀉疾病,應該是“腸澼”而不是“腸癖”,故改。後同此者徑改。
陳皮 一錢 白术 一錢五分 半夏 一錢二分 乾薑 炒,八分 神麯 炒,一錢 三棱 醋炒 莪术 醋炒 白苓 山查 去核 枳實 炒,各一錢 砂仁 七分,炒 麥芽 炒,八分
右薑煎,熱服,不拘時候。
消一切生冷積滯,此治傷之重者。
全蝎 乾者,十個 胡椒 二錢 木香 二錢五分 巴豆 四十九粒,去殼、皮、心、膜、油
右三味爲末,入巴豆霜和匀,炊餅爲丸如麻子大,朱砂爲衣。每服五十丸,隨症調,冷飲下。按,此丸北人甚效,南人斟酌用之,小兒二丸。
治濕熱内傷血分之重者。
黑牽牛 一斤,半生、半炒,取頭末五兩 大黃 酒浸,曬乾 莪术 三棱 皂角 去弦子 枳殼 茵陳 檳榔 各四兩,俱生 木香 一兩
右爲細末,用大皂角打碎去子,煎濃湯,去渣,煮麵糊爲丸如綠豆大。實而新起者二錢,虚而久者一錢,俱白湯送下。小兒各減半,食積所傷本物煎湯下。〇大便不通,麻仁湯下。〇小便不通,燈心木通湯下。
治傷飢過飽,脉弦大而滑者。
白术 二兩 陳皮 一兩 枳實 一兩,麩炒
右爲細末,荷葉包飯,微火煨令香,取出杵爛,和藥末爲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湯下。〇若元氣素弱,飲食難化,食多則腹内不和,疼痛泄瀉,此虚寒也,加人參、白芍 酒炒 、神麯 炒 、麥芽 炒,各一兩 、砂仁、木香 各五錢。 〇素有痰火,胸膈鬱塞,嚥酸噎氣,及素有吞酸吐酸之症,此皆濕熱也。加黃連 姜汁炒 、白芍 酒炒 、陳皮 各一兩、 川芎 四錢 、石膏、甘草 各五錢 、砂仁、木香 各一錢。 〇傷食過飽,痞塞不消,加神麯、麥芽、山查 各一兩。 食積痞塊在腹者,再加黃連、厚朴 俱薑制,各五錢。 積堅者,再加蓬木 醋煮、 昆布 各三錢。 〇傷冷食不消,腹痛溏泄,加半夏 薑制一兩 、砂仁、乾薑 各炒、 神麯、大麥芽 各五錢。 〇人性急惱,夾氣傷食,氣滯不通,加川芎、香附米 炒,一兩、 木香、黃連 俱薑汁炒,各五錢。 〇胸膈不利,過服辛香燥熱之藥,以致上焦受傷,胃中乾燥,嘔吐噎膈反胃,加黃連 薑炒、 山梔仁 炒,各五錢 、白芍、當歸 俱酒洗、 桔梗、甘草、石膏 各五錢。 胸膈頑痰膠結及大便燥秘,再加芒硝 五錢。 〇素有痰火,加半夏、橘紅、白苓 各一兩 、黃芩、黃連 俱薑汁炒,各五錢。 〇人能食,好食,但食後反飽難化,此胃火旺、脾陰虚也,加白芍 酒炒,一兩一錢 、人參 七錢、 石膏 火煅,一兩、 甘草 五錢、 黃連 炒 、香附 炒 、木香 各四錢。
〇年高人,脾虚血燥,易飢飽,大便燥難,加白芍、當歸 各二錢、 人參 七錢、 升麻、甘草 各四錢、 山查、大麥芽、桃仁 去皮、尖 , 各五錢。
治強壯之人,虚未甚者,因房勞感寒發熱,爲内傷挾外感,初起一二日者,寒邪尚在表,宜此速發其汗。
羌活 蘇葉 乾葛 各一錢 蒼术 防風 各六分 白芷 川芎 陳皮 去白,各五分 生香附 七分 甘草 三分
右生薑三片同煎,熱服取汗。一汗之後,卽用人參 一錢半 、麥門冬 二錢 、五味子 五分 ,煎服補之。如覺精神虚弱,連服數次。覺有火,加酒炒黃柏三分。
治怯弱之人虚甚者,因房勞感寒發熱,爲内傷挾外感,初起一二日,寒邪尚在表者,宜此速發其汗。
人參 五分,虚甚者加至一錢 蘇葉 乾葛 各一錢 去白陳皮 五分 制半夏 五分 白茯苓 六分 甘草 三分 香附 白芷 小芎 1 各五分 防風 五分
1 小芎:應該是“小川芎”的省稱。《普濟本事方》中有“小川芎”、《醫學入門》中有“小芎藭”。
右用生薑三片同煎,熱服取汗。一汗之後,卽用人參 二錢、 蜜炙黃芪、歸身、麥門冬 各一錢五分、 陳皮、炙甘草、柴胡、白术 各五分、 北五味 九粒 、生薑 一片、 膠棗肉 一枚 ,同煎補之。若發汗後不補則虚陽外散,發熱死矣。
一方
治傷食,用酒麯一二個,草紙包,水濕透,火煨,水淬服。
一方
治房勞,感寒發熱,不敢發表,用滾水多服,被蓋出微汗,汗後用人參、門冬煎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