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暑 其脉微弱無力,虚弦細遲

夫暑者,夏令炎天之氣也。經曰:寒傷形,熱傷氣。所以言之,人與天地同一槖籥,夏月天之氣浮於地表,則人之氣亦浮於肌表,故膚腠疏豁,易於傷感也。若或失宜,熱氣 襲於内,元氣被傷耗,散而爲暑熱不足之證,須當辨認感傷中三者之分。夫感者感於皮毛而爲輕病,傷者傷於肌肉而又甚之,中者直中於血脉也,而爲病最重。然又有動靜之分。若行人途路、農夫田野,動而得之爲中暍;又若涼亭水閣,風車揮扇,靜而得之爲中暑。病本則一,變證迥異,情狀具在,而治法昭然矣。

中暑主方 卽卽 黃連香薷 1 飲。

1 香薷:原作“香茹”。爲香薷之俗寫。據卷一“藥性纂要”清暑主药爲“香薷”改。後同徑改。

香薷 三錢 厚朴 一錢 扁豆 炒,一錢半 黃連 一錢 甘草 炙,五分

右水煎,俟冷徐徐服。〇如傷暑,腹痛自汗,或吐或瀉,身熱,依本方。〇頭痛,加川芎。〇腹痛瀉水,加砂仁、木香、猪苓、澤瀉、茯苓、木瓜。〇瀉利,加蒼术、白茯苓 各二錢 。〇挾痰飲或惡心,加陳皮、半夏、茯苓、南星、生薑。〇嘔痰水,加半夏 一錢、 生薑 五片。 〇如傷暑熱,邪在肌肉之間,惡心發熱,口渴,胸膈滿痛,或身如鍼刺,脉微弱者,加桂枝、枳殼、前胡 2 。〇嘔逆心煩,熱加炒黃連 一錢 、薑汁 五匙。 〇手足搐搦,此暑風也。加防風、羌活 各一錢五分。 〇小便不利,加赤苓、滑石 各一錢五分。 〇吐,加藿香、陳皮 各一錢五分。 〇轉筋,加木瓜 一錢。 〇口渴,加乾葛或加天花粉,或加人參、麥門冬、五味,名生脉散。〇氣虚,或加人參、黃芪。〇肚痛,加枳殼、赤芍。〇暑夾食,飽悶噫氣,或瀉,加神麯、蒼术、青皮。〇小便赤,或小便血,加童便、炒梔子、黃柏、扁豆。〇表里中暍,發熱惡寒,身重疼痛,小便澀,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卽熱,口開,前板齒燥,加參、芪、术、升、歸、柴、陳皮。〇脉弱,去黃連,加人參 二錢、 麥門冬 一錢五分。 〇虚汗不止,去黃連,加黃芪、白术 各二錢。

2 前胡:原作“全胡”。爲前胡之俗稱,改用正名。後同徑改。

胃苓湯

治冒暑,腹痛泄瀉,或無嘔吐。

厚朴 去皮 蒼术 米泔水浸 陳皮 甘草 茯苓 白术 猪苓 澤瀉 各等分

右用薑三片煎服,加滑石尤妙,或加黃連香薷飲亦妙。

清肺湯

治暑天寒熱往來,咳嗽有汗等症。

知母 桑白皮 去皮 杏仁 去皮、尖 人參 黃芩 柴胡 甘草 桔梗 茯苓 滑石 白术

薑三片。煎服。

中暑湯

治靜而得之,中暑爲病,惡風飽悶,腹痛嘔吐,噦,瀉,脉沉遲或弦滑者。

香薷 扁豆 厚朴 蒼术 陳皮 甘草 茯苓 半夏 山查 藿香 砂仁

右剉劑,生薑煎服。〇瀉水,加猪苓、澤瀉。

中熱湯

治動而得之,中熱者爲病,發寒熱,頭疼咳嗽,痰血,胸滿燥亂,脉浮大而虚者。

柴胡 黃芩 桔梗 貝母 天花粉 香薷 扁豆 黃柏 連翹 滑石 甘草

右生薑煎服。

益元散 一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燥濕,分水道,實大府,化食,消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煩渴,補脾胃,降妄行之火。

滑石 水飛,六兩 甘草 另研,一兩

右和匀。每服二錢,新水調服,或冷蜜水送下,爲咀煎服。每劑滑石六錢、甘草一錢,水鍾半,煎七分,涼服。〇心煩神擾,加辰砂 五分 調用。〇痰多加半夏、陳皮。〇夜不寐,加麥門冬、酸棗仁、小草。〇有汗,五味子、黃芪。〇膈脹食少,加白术、茯苓、枳實。〇血虚驚悸,加當歸、生地黃。〇鼻衄,加山梔仁、牡丹皮、茅根。〇口渴,加麥門冬、乾葛。〇小便血,加小薊、牡丹皮、生地。〇淋如砂,加海金砂、車前子。

辰砂四苓散

治勞損太過,夏月暑傷,發熱大汗,惡寒戰慄,煩渴,脉虚微而數者。

辰砂 猪苓 澤瀉 白术 赤苓

右爲末,人參作湯調服。本方去辰砂,加肉桂,名五苓散。〇加 1 辰砂,名四苓散。

1 加:此當爲“去”字之誤。

清暑益氣湯

治長夏溫熱 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赤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身重,或下血,脉當隱伏,或芤遲。

黃芪 升麻 蒼术 人參 去蘆,各一錢 神麯 陳皮 各五分 甘草 五味子 九個 澤瀉 五分 青皮 五分 黃蘖 酒炒 麥門冬 去心 當歸 各四分 葛根 二分 白术 七分

右用薑三片,棗一枚同煎。食遠服,如汗多,去乾葛。

參姜湯

治夏秋暑熱因過用冷物茶水傷其内,又過取涼風傷其外,以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或飲食不進,或兼嘔吐泄瀉,此内外俱寒冷也。

人參 乾薑 炒紫色 厚朴 姜水炒 陳皮 羌活 枳實 白茯苓 各一錢 白术 一錢五分 甘草 炙,五分

右水煎服。

驅暑壯氣湯

治夏初春末頭疼脚軟,食少體熱,精神困憊,名曰注夏病,此屬陰虚元氣不足。

黃芪 人參 麥門冬 各一錢 白术 一錢五分 陳皮 當歸 白芍 黃柏 各八分 五味子 九粒

右用薑一片,棗一枚,煎服。〇有痰,加半夏。〇如暑傷元氣,傷寒發熱,發熱汗大泄,無氣力,脉虚細而遲,去當歸、五味子,加白苓、黃連、香薷、知母。〇如去黃芪、當歸、黃柏、白苓,加知母、香薷、黃芩,又可爲夏暑在途中,常服以壯元氣,清熱驅暑,預杜吐瀉痢疫之劑。

附 中暑單方

凡遇中暑,道途之中,神昏卒倒,湯藥不便,恐氣脱難治,急扶至陰涼處。又不可臥濕冷地,急取路上熱土,放臍上撥開作竅,令人尿於其中。待求生薑,或蒜嚼爛,以熱湯或童便送下。外用布蘸熱湯熨氣海,立醒。之後,尤不可飲冷水,只以大劑滋補藥投之。如心神恍惚,五苓散,燈心煎,入朱砂末調服。有汗,加黃芪。

一方

治中暑熱痰,不知人事欲死者,蚯蚓杵爛,以冷水濾過,濃服半碗。

一方

治熱渴心悶,或渴死於路上,以刀掘一穴,入水搗之,取爛地漿灌下卽活。

一方

治暑熱飲冷腹痛,以熱燒酒入鹽少許飲之。

一方

治中暑或日曬熱極欲死者,取河邊沙土,水渰過,日曬乾,成拆皮卷上,仰者爲之仰天皮。以之泡井華水,濾去渣服之。 /EKQHlYKF/bD1avhGlgx758S9yWzhRhsSvP0Pma1W72unlWiVxCyvMCCSPcJ3p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