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叔,58岁,诊断为鼻咽癌,门诊开始行放射治疗。看到一起放疗的病友颈部皮肤发红、水肿,局部皮肤还有水疱和渗液,影响颈部活动和睡眠,非常担心自己的皮肤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照护李叔叔的皮肤呢?
被照护者门诊放疗,处于居家状态,随着治疗的进行,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也会随之而来,对治疗区皮肤的观察与护理成了家庭照护的主要内容,如果症状加重时需要及时就诊。
1.照顾者和被照顾者能识别放射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2.照顾者和被照顾者居家阶段正确保护治疗区皮肤,最大限度地减轻皮肤的放射性反应。
3.照顾者和被照顾者居家阶段能识别严重的皮肤反应,及时就诊。
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野皮肤出现红斑、水肿、脱屑、湿性脱皮和溃疡等。约90%以上的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尤其是乳腺癌、头颈部癌、皮肤癌、肺癌或肉瘤患者。这些肿瘤患者皮肤接受的辐射剂量较高,因此其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较高。大部分病例的皮肤反应为轻度或中度,但有20%~45%的患者会出现级别更高的皮炎,表现为湿性脱皮和溃疡。放射性皮炎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瘙痒、疼痛等不适,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而且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导致治疗方案改变或延迟,从而影响放疗效果。因此,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及早干预非常重要。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指在放疗开始后90日内发生的皮炎,发生时间从开始放疗后数日至数周不等。每个患者皮肤改变的情况不同,取决于治疗的部位、放疗剂量和个体的皮肤敏感度,包括红斑、水肿、色素改变、毛发脱落、干性皮炎和湿性皮炎(图1-7-1)。常规放疗的患者,红斑一般出现在放疗的2~3周,表现为皮肤瘙痒,斑片状皮肤发红。随着治疗的进行,红斑反应愈加明显,并出现局灶性的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当基底层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细胞来取代表皮细胞的脱落时,皮肤会出现水肿、水疱、糜烂、渗出,称湿性皮炎。一般发生在放疗4周以后,在放疗结束后1~2周达高峰,持续至治疗结束4周左右。此期间易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甚至导致放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
图1-7-1 放射性皮炎图片
a.1级皮肤反应;b.2级皮肤反应;c.3级皮肤反应;d.4级皮肤反应;e.明显红斑伴皮肤皱褶处的湿性脱皮;f.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皱褶处湿性脱皮共存。
1.放疗期间应戒烟、酒。
2.采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3.穿纯棉、柔软宽松的衣服,以减少局部摩擦。如乳腺癌放疗患者可选择宽松的运动胸罩,避免穿紧身或带钢圈的内衣。
4.头部放疗患者应使用温和的洗发水,轻拍头发,洗发后自然风干或者使用吹风机凉风模式吹干。避免使用凝胶、摩丝和发胶。
5.如果需要剃须,用电动剃须刀。
6.沐浴时采用淋浴,治疗区皮肤不能摩擦揉搓,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7.外出打遮阳伞或戴帽子避免阳光照射,可使用防晒霜。
8.参加运动(如游泳),离开泳池后及时用清水冲洗,以减少泳池里的消毒剂对治疗区皮肤的刺激。
1.在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2~4周,需要保护治疗区皮肤免受刺激和摩擦。
2.治疗期间保持治疗区皮肤清洁,尤其是褶皱区域皮肤。可用温和的肥皂清洁,推荐使用市面上标注pH中性或非碱性的肥皂,避免刺激性和芳香性产品。清洁后用温水清洗,轻拍皮肤使其干燥。
3.每日放疗后及治疗间歇期建议使用皮肤保湿剂,可使用无香型、不含羊毛脂的水基保湿剂,避免使用氧化锌乳膏或含铝盐的香体剂。也可遵医嘱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剂。
4.治疗区皮肤禁忌冷敷和热敷,以免加重皮肤反应。
5.避免搔抓治疗区皮肤,如表面有脱屑者不能强行撕扯,应让其自行脱落,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6.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特别是皮肤剥落、潮湿和疼痛,应及时就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和敷料。
7.治疗区如果需要使用敷料,应使用网状弹性绷带固定,避免使用胶布。
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可通过多种分级系统评估,最常用的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中的损伤、中毒和操作并发症部分,以及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毒性评分系统。RTOG/EORTC遵循的分级标准与NCI CTCAE相同,如表1-7-1。可能引起/加重放射性皮炎的因素,如表1-7-2。
表1-7-1 放射性皮炎NCI CTCAE分级标准
表1-7-2 与放射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每个人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与放疗的剂量、方案及个体的敏感性相关。在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2~4周内,应落实日常生活指导,保护治疗区皮肤免受刺激和摩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有助于减轻放射性皮炎反应发生程度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为了便于记忆,可记住如下照护口诀。
放射性皮炎不可怕,
早期全程预防它。
清洁暴露避摩擦,
每日细心勤观察。
饮食均衡需全面,
顺顺利利战胜它。
思考题
1.哪些人群更易发生放射性皮炎?
2.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放射野皮肤?
(张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