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55岁,诊断为右侧乳腺癌,手术后医生给予紫杉醇化疗。出院后病情稳定,但双手、双脚感觉迟钝,拿东西时好像戴着手套,手脚麻木、刺痛,就像小针在刺皮肤,又像蚂蚁在手掌、脚底爬,走路有时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没力,怕摔跤。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护刘阿姨呢?
被照护者出院后处于居家状态,日常生活可部分自理,但由于手脚麻木、疼痛、对冷热感觉迟钝,影响走路、做家务、洗澡等,接触冷热物品时可能会被冻伤或烫伤,行走时可能会跌倒,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果症状加重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1.照护者和被照护者能够识别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及其程度。
2.照护者和被照护者熟悉预防跌倒的方法,防止跌倒。
3.照护者及被照护者会应用防止受伤的日常生活技巧。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是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以及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化疗疗程持续时间长,化疗药物的累积,都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有紫杉醇类、长春新碱、长春瑞滨、奥沙利铂、顺铂及一些新型化疗药物,如艾立布林、优替德隆等。
化疗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受损,包括四肢末端感觉异常(冷热感、针刺感、蚁走感),对称性麻木,烧灼感,刺痛等,脚部症状最早出现,从远端向近端扩散,呈手套和长袜样分布(图1-6-1)。严重者可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肌肉痉挛、震颤或肌肉无力。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还可能表现为颜面部、口唇、咽喉部麻木、刺痛、感觉异常、下颌僵硬等,遇冷加重。
图1-6-1 手套袜套样分布图
1.外出或如厕时,有人在旁,预防跌倒。
2.接触过冷或过热物品时,有保护措施,防止冻伤或烫伤。
3.避免接触尖锐物品,防止刺伤。
选择包住脚趾和脚跟的平底鞋,不穿高跟鞋、松糕鞋或拖鞋外出。裤子长短、肥瘦适中,腰带松紧适度,防止过长、脱落绊倒。灯光明暗合适,可以在床头放小夜灯,方便夜间使用。
做好“起床三步曲”可以有效预防体位变化时跌倒的发生。即醒来后床上躺30秒,起身在床上坐30秒,然后床边坐30秒行走,具体步骤扫描二维码观看。
起床三步曲
避免接触热源(开水、热锅、明火等)。使用热水可以让照护者协助,无照护者协助时先倒入凉水,再兑入热水。夏季中午炎热时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防止晒伤。洗澡时水温调节在37~40℃。
1.寒冷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围巾、手套,穿袜子,可使用小热水袋和暖足贴等取暖物品。
2.手不直接接触冰冷的金属物体(如门把手、公交车金属扶手等)。
3.慎用电风扇、空调。不开冰箱门、不徒手从冰箱拿东西、不吃冰箱刚拿出的食物。
4.用温水刷牙、漱口,用温热的水洗头、洗脸、沐浴。
5.做家务(如洗衣、洗碗)时要用温水。睡前可用37~40℃的姜水浸泡手脚。
房间尽量不放锐器,避免使用剪刀、水果刀等,必须使用时可以让他人帮助。可以用棉垫或护角包裹家具棱角处,做家务时戴手套。
饮食以温软类食物为主,不喝冷饮,不吃生冷食物。选择易于消化并富有营养的软食,补充维生素B 1 含量高的食物,如胚粉、大麦、青稞、小米等杂粮,确保每日摄入有杂粮。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属于化疗药物神经毒性,总体发生率为30%~60%,20%~30%可能发展为长期持续性的周围神经病变。贫血、血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以及酗酒是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高龄、糖尿病、肥胖、周围神经病变史等,也会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目前,无预防和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特效药物,因此需要照护者及被照护者居家期间留心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可以根据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分级表进行评分,如(表1-6-1),对于总评8分及以下的周围神经病变一般无须调整化疗药剂量,总评分9分及以上的周围神经病变需要与医生沟通,由医生决定是否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表1-6-1 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表
注:每个条目0~4分,结果以总分计算,即以11个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范围0~44分。0级为0分;1级为1~4分;2级为5~8分;3级为9~14分;4级为15分以上。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每个人的表现不完全相同,应早识别、早发现,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将化疗伤害降到最低。照护者及被照护者应该关注化疗后的手脚麻木、感觉异常、刺痛、无力等症状,掌握自我照护的措施,早期报告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以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安全,避免由此引发的伤害。
为了方便记忆,可记住如下照护口诀。
神经病变不可怕,
通过学习识别它。
感觉异常应注意,
手脚麻木要警惕。
防烫避冷防锐器,
防跌措施要牢记。
思考题
1.身体出现哪些变化提示有周围神经病变?
2.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朱云霞 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