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改变及压迫症状。超声检查是常用、准确的检查手段。

1.为什么会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与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有关系。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妊娠期往往迅速增大,而绝经后肌瘤大多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有些患者有家族史,即有一定家族聚集现象。还有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可能增加子宫肌瘤发生的风险。比较公认的高危因素有:年龄> 40岁、初潮年龄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补充治疗、黑色人种及家族史等。

不同部位子宫肌瘤

2.子宫肌瘤有哪些表现

一些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症状出现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密切相关,常见症状:①月经改变是最常见症状:多表现为经量多、经期长,月经周期缩短,也有不规则流血者;②白带增多;③腹部包块;④下腹疼痛:如肌瘤红色变、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黏膜下肌瘤娩出时;⑤下腹坠胀、腰酸背痛;⑥压迫症状:排尿异常、排便异常、尿潴留等;⑦不孕:占25%~40%;⑧继发贫血等。

3.如何诊断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诊断多无困难。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是超声检查,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均可,能够判断子宫肌瘤大小、部位、数目。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通过肌瘤血流丰富程度,协助判断子宫肿瘤的良恶性,子宫肌瘤血流呈周边性分布,以点条状、规则血流为主,而子宫肉瘤存在异常血管。磁共振能清楚显示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并有助于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子宫肉瘤的鉴别诊断,但费用偏高、耗时较长。

4.如何治疗子宫肌瘤

(1)通常情况下对于没有临床症状,肌瘤体积比较小的,首选临床观察,可以不给予特殊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如采用药物治疗,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肌瘤变性、妊娠等可能。

(2)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全面考虑。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但仍需要随访观察。症状轻微者,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磁波治疗(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等。症状明显,尤其是继发贫血、腹痛、不孕,甚至可疑恶变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5.患有子宫肌瘤,能怀孕吗

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浆膜下肌瘤一般不会导致自然流产。肌瘤改变宫腔形态可导致妊娠中期流产率明显增加。如果子宫肌瘤直径< 4cm,可考虑先妊娠。但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先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cm,建议先行剔除;子宫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迅速,不排除恶变。对于反复性流产患者、有孕中期流产史的女性,应该酌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利于提高妊娠活产率。

6.患有子宫肌瘤,希望生育,“微创”手术好还是开腹手术好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期望保留子宫者。具体选择微创(腹腔镜、经阴道、机器人)还是开腹手术,取决于术者的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以及患者自身的条件。对于肌瘤数目较多、肌瘤直径大(如> 10cm)、肌瘤血供丰富可疑存在癌前病变或恶变、特殊部位的肌瘤、盆腔严重粘连,手术难度增大,或可能增加未来妊娠时子宫破裂风险者,宜行开腹手术。

7.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多久可以备孕

根据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分型情况,决定术后避孕时间,0型、Ⅰ型和Ⅶ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建议避孕3个月;Ⅱ~Ⅵ型及Ⅷ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建议避孕6~12个月。子宫肌瘤较小,未侵入宫腔者,建议手术后避孕6个月;对于子宫肌瘤较大或术中操作侵入宫腔者,建议术后避孕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肌瘤9型分类方法示意图如下:0∶0型(有蒂黏膜下肌瘤);1:Ⅰ型(无蒂黏膜下肌瘤,向肌层扩展≤50%);2:Ⅱ型(无蒂黏膜下肌瘤,向肌层扩展> 50%);3:Ⅲ型(肌壁间肌瘤,位置靠近宫腔,瘤体外缘距子宫浆膜层≥5mm);4:Ⅳ型(肌壁间肌瘤、位置靠近子宫浆膜层,瘤体外缘距子宫浆膜层< 5mm);5:Ⅴ型(肌瘤贯穿全部子宫肌层);6:Ⅵ型(肌瘤突向浆膜);7:Ⅶ型(肌瘤完全位于浆膜下,有蒂);8:Ⅷ型(其他特殊类型或部位的肌瘤,子宫颈肌瘤)。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肌瘤9型分类方法示意图

8.怀孕了,有子宫肌瘤,必须行剖宫产吗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直径< 6cm,位于前壁、后壁、宫底部,不影响产道,可经阴道试产。但要注意产程进展,同时预防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若肌瘤较大(直径超过5~8cm)或多发肌瘤,胎盘附着于肌瘤表面,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或宫颈部、阻塞产道、影响胎先露下降导致梗阻性难产,应行剖宫产术。

9.患有子宫肌瘤,是否能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切除肌瘤,目前尚存争议,应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孕妇的情况、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医院的输血急救条件等,权衡利弊,实施个体化方案。对于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位于剖宫产切口附近者,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对于直径> 8cm、多发性肌瘤、不易暴露的肌瘤(如子宫下段、子宫颈肌瘤、黏膜下肌瘤)以及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卵管间质部的大肌瘤应谨慎对待,不主张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因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重症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也不主张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10.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有哪些影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1.6%~10.7%。尽管妊娠期雌孕激素急剧上升,子宫血供迅速增加,但只有22%~32%的肌瘤增大,50%~60%的肌瘤大小保持稳定,而8%~27%会缩小。通常妊娠期子宫肌瘤体积增大发生在孕早期,孕中、孕晚期多数保持相对稳定。大的子宫肌瘤(直径> 5cm)容易增大,但不是持续性增大,小的子宫肌瘤多数没有明显改变。子宫肌瘤在孕期、产时、产后对母亲、胎儿、新生儿均有一定影响。

(1)自然流产率增加:

高达20%~30%,是正常孕妇的2~4倍。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改变了宫腔形态,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同时,会增加臀位的风险。

(2)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

产时宫缩乏力和宫缩不协调,尤其是体积较大(超过8cm)以及子宫下段肌瘤。

(3)容易发生早产:

子宫肌瘤可引起宫腔局部结构异常、缩宫素水平增高、局部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增加,从而导致早产。

(4)下腹疼痛:

子宫肌瘤的增长超过了子宫的增长速度,导致缺血、坏死,即肌瘤红色变。

11.绝经了,子宫肌瘤还要复查吗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会萎缩甚至消失。围绝经或者绝经期的女性子宫肌瘤恶变率很低,为1/200~1/100。但也应该每3~6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出现阴道出血或腹痛时,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对于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如果盆腔彩超提示子宫肌瘤生长较快且血流信号丰富,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2.患有子宫肌瘤,同时有严重的更年期症状,能否激素替代治疗

子宫全切术后或肌瘤剔除术后的女性,如果同时有严重的更年期症状,可行激素替代治疗。保留子宫的患者,肌瘤< 3cm安全性较高,≥5cm风险可能会增大,肌瘤3~5cm者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判断。对肌瘤而言,雌激素口服比经皮药物(皮贴)相对更安全,替勃龙比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疗法更安全。目前研究认为,子宫肌瘤患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后,肌瘤并无显著增大的危险,即使出现肌瘤增大,停止使用后,可使肌瘤增大停止。虽然黏膜下肌瘤者使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但在绝经后患者中补充激素的量很少,与其防止骨质疏松和改变更年期症状等优点相比,利大于弊,故多数学者主张使用。

13.子宫肌瘤会癌变吗

子宫肌瘤恶变率比较低,仅为0.4%~0.8%,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如果绝经后子宫肌瘤增大,出现疼痛、阴道流血、流液,应该警惕恶变可能,需要积极诊治。因此,即使绝经了,仍需要定期复查子宫肌瘤。

14.CA125可以确定子宫肌瘤的良恶性吗

糖类抗原125(CA125)是肿瘤标志物之一,临床上多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等,其他妇科肿瘤患者中CA125也可增高。但有些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等疾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CA125升高。子宫肌瘤较大时可以出现血清CA125升高,但缺乏特异性。如果CA125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对子宫肉瘤诊断有提示意义。

15.哪些是子宫肌瘤肉瘤变的危险讯号

子宫肌瘤肉瘤变即子宫肉瘤(恶性)多见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以50~60岁多见。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以迅速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原有子宫肌瘤迅速长大,尤其是绝经后未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可发现腹部巨大肿块,可同时伴有腹部胀痛等。既往有他莫昔芬治疗史或盆腔放疗史,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遗传性平滑肌瘤及骨细胞癌综合征、林奇综合征、PTEN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等患者应警惕子宫肌瘤肉瘤变。

16.子宫肌瘤没有症状,吃药可以控制/缩小肌瘤吗

通常情况下对于没有临床症状,肌瘤体积比较小的,首选临床观察,可以不给予特殊的治疗。药物治疗不可能完全治愈子宫肌瘤,只能在用药物治疗期间限制肌瘤的生长,控制肌瘤的体积增大。如采用药物治疗,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肌瘤变性、妊娠等可能。由于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有关,因此治疗肌瘤的药物多数与降低雌激素水平或拮抗雌激素有关。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达那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西药,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肌瘤缩小并且抑制月经来潮,多用于术前准备阶段。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GnRHa能导致大多数患者闭经,并且三个月的治疗可使患者的肌瘤体积减少35%~65%,但停药数个月内,肌瘤的大小会逐渐恢复到治疗前的大小。因此作用是暂时的,多用于控制症状、纠正贫血,术前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

(2)米非司酮(mifepristone):

口服,可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因其拮抗孕激素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

17.中医中药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吗

中医称子宫肌瘤为“石瘕”,病因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或阴寒凝滞,或热耗伤津等。因肝胆郁滞而化火,湿热下注则为带下;因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则可见痰凝气滞留于宫中;肾精亏损,精血暗耗,瘀血恶血,留聚宫中。故《素问·骨空论》曰:“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使用中药宫瘤化消方,针对瘕块治疗,采取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化痞消瘕之法。同时立足于整体,通过调理脏腑,促进整体功能改善,从而提高疗效,达扶正固本之目的。

18.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吗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是通过放射介入的方法,直接将动脉导管插至子宫动脉,注入永久性栓塞颗粒,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以达到肌瘤萎缩甚至消失的目的。UAE目前主要适用于子宫异常出血导致贫血等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在选择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时应慎重,尤其是盆腔炎症未控制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动脉硬化患者及本身有血管造影禁忌证的患者,应列为该项治疗的禁忌证。5%的患者术后有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可能,也有罕见的盆腔感染的报道。

19.超声波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吗

聚焦超声通过将超声波聚集,在肿瘤内部将温度提升到65℃以上导致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而起到治疗作用,治疗可以使肌瘤发生萎缩,缓解症状,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后无手术瘢痕,术后恢复快是其优点。副反应有皮肤烫伤、邻近肠管损伤、血尿等报道。目前,此项技术已发展为磁共振监测下超声聚焦治疗(磁波),其治疗部位定位及能量监测更为精准,较传统的超声监测下的超声聚焦治疗,更具优势。

20.子宫肌瘤蒂扭转是怎么回事

浆膜下子宫肌瘤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称为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蒂可发生扭转,患者会突然出现下腹痛,检查时可扪及子宫表面或一侧实性肿块并有压痛,近子宫的根蒂处压痛最为明显。子宫肌瘤蒂扭转属妇科急腹症之一,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

21.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是恶性吗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发生的原因不清楚,常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非妊娠期的子宫肌瘤也可发生。红色变性可能是肌瘤体积迅速变化,小血管破裂,出血弥散于肌瘤组织内导致切面呈暗红色、质软,如牛肉状。治疗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可给予对症治疗(止痛、止血、预防感染及补液等),症状多在治疗一周左右好转。如果症状加重或缺血、坏死严重,或不能排除其他病变时,可行剖腹探查术,一般妊娠期不行肌瘤切除术。

22.发现子宫肌瘤,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定期复查的频率与患者的年龄、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相关,如果子宫肌瘤没有症状,体积不大,直径小于5cm,通常建议每3~6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对于子宫肌瘤较小,没有症状,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可以延长复查的时间,每年复查一次。子宫肌瘤常见的复查手段是妇科B超检查,但对于子宫肌瘤的突发增大、变性可能、恶变可能,建议行盆腔的磁共振检查,还有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23.子宫肌瘤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1)子宫肌瘤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建议患者不吃或者少吃高脂、高糖类食物,牛肉、羊肉等食物。

(2)少吃含有植物性雌性激素或动物性雌性激素的食物,比如蜂王浆、蜂蜜、豆浆、豆腐、花生酱、香椿、黑豆,还有红酒。

(3)多吃素菜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患者,建议吃一些补铁、纠正贫血的食物,比如猪肝、瘦肉、樱桃、菠菜、乌鸡等。

(吴珍珍 李 叶) 6W+cUhr4/++VSmtNkcp0S0qHt07VbPwsuncNh7pX82I18iEiLUGHOZ6K78AxoI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