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25岁,海南儋州人,2021年5月5日因“反复遗精3年,再发加重月余”就诊。患者诉反复遗精长达3年之久,1个月前遗精次数明显增多,为求中医药治疗,特来门诊就诊。
遗精,或滑精,或梦遗,一周平均3~5次,甚时一晚遗精可达2次,每每遗精后皆感腰部酸及双下肢无力、头晕耳鸣,平素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健忘,二便调,纳食可,眠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经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得知,其手淫史长达7年。
阴茎、睾丸发育正常,龟头无红肿,包皮不长,尿道外口无异常分泌物,双侧睾丸、附睾均未触及异常,双侧精索静脉无曲张。
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示白细胞0~5个/HP,卵磷脂小体(+++)。
遗精。
遗精。
肾虚不固证。
补肾益精,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加减。
沙苑子15g 芡 实15g 莲 须15g 生龙骨30g 先煎
生牡蛎30g 先煎 莲 子30g
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50ml。嘱其清淡饮食,规律作息,节制欲望,切勿过度劳累、耗伤心神。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自诉诸症明显减轻,服药期间共遗精2次,仍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等不适。二便调,胃纳可,眠一般。舌淡,苔白,脉细。予前方加杜仲30g、炙远志10g、茯神30g、牛大力30g、五指毛桃30g,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自诉近半月来只遗精1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等不适较前明显减轻。二便调,胃纳可,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予二诊方14剂,以巩固疗效。
之后随访告知,诸症均消失,恢复较好。
遗精属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因素较多,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曰:“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
遗精病位在肾,与心、肝、脾密切相关。心肾功能失调,心火亢盛,而不能下交于肾,且向下耗损肾水,肾失去阴液的濡养,又难以上承于心,心肾难以互通,从而导致心肾失交;若情志不舒,郁怒而伤肝,气机郁结,郁久而化火,火邪循经下扰精室,日久成瘀,从而阻滞精道,精道不通,致使精关开启失调而精液自泄;若恣食醇酒厚味,则会损伤脾胃,使湿邪由内而生,蕴久而化热,湿热之邪下扰精室,精关失固而致遗精。故林老在治疗遗精上以“涩精止遗,补肾益精”为主,若君相火旺、心肾不交者,法当交通心肾,固守精室;若湿热下注,精关失固,应清热利湿,使精关通利;若气血瘀滞,精道不畅,治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精。标本兼顾,以此建立脏腑之间的联系,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选方立药以金锁固精丸为基本方,若伴有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气机郁结,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败精阻窍,精道瘀阻,应化瘀通精窍,行气活血,使精道畅通,常于原方基础上加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等。《医学入门·梦遗》曰:“饮酒厚味,乃湿热内郁……故遗而滑也。”若伴有脾运化失调,外感湿热,或过食醇酒厚味,内生湿热,升清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下扰精室,应清热化湿以通精窍,常于原方基础上加萆薢、黄柏、茯苓、石菖蒲、莲子、白术等。
本案所用主方金锁固精丸见于《医方集解》,由沙苑子、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涩精止遗的功效。方中沙苑子甘温,补肾固精,《本经逢原》谓其“为泄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本草汇言》谓其“补肾固精,强阳有子,不烈不燥……乃和平柔润之剂也”,故为君药;莲子补肾涩精,芡实益肾固精,莲须固肾涩精,三药合用,以助君药补肾固精之力,共为臣药;龙骨、牡蛎咸寒益阴,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能涩精,又能补肾,标本兼顾,以涩为主。本方集固肾涩精药于一方,以涩精止遗为主,补肾益精为辅,标本兼顾,专为肾虚滑精者而设。
患者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睡眠一般,予加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炙远志安神益智、茯神宁心安神;伴有倦怠乏力,予加牛大力补虚强筋活络、五指毛桃健脾补气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