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16岁,海南临高人,2021年3月2日因“发现双侧乳房逐渐增大年余”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房渐进性增大,呈女性形态,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2个月前于外院诊断为“男性乳腺发育”,遂劝其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因畏惧刀圭之苦而来门诊寻求中医药治疗。
患者平素无特殊不适,双侧乳房增大,无疼痛,偶有烦躁易怒,无心慌胸闷,胃纳稍差,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滑。
肥胖体型,双侧乳房呈女性形态,双侧乳头、乳晕下触及盘状或结节状肿块,如半球状,边界清楚,质地中等硬度,边缘光滑,有一定的移动性,与胸壁无粘连,无压痛及肿胀感;双侧腋下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双侧睾丸发育正常。
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男性)腺体层增厚,考虑男性乳腺发育可能[双侧乳腺乳头下方可见少部分腺体,右侧腺体层厚约5.0cm,左侧腺体层厚约5.3cm,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生殖器彩超(−);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五项(−);脑垂体MRI(−)。
男性乳腺发育。
乳疬。
肾虚肝郁,脾虚气滞,痰凝血瘀证。
滋肾疏肝,健脾行气,化痰祛瘀。
三甲二陈汤合四逆散加减。
鳖 甲15g 先煎 生龙骨30g 先煎 生牡蛎30g 先煎 柴 胡15g
炒白芍15g 郁 金15g 陈 皮10g 法半夏15g
茯 苓30g 丹 参30g 枳 壳10g 橘 络10g
甘 草5g 炒麦芽30g
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50ml。嘱其清淡饮食,忌辛辣之品及温燥之品(如羊肉、狗肉等)。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烦躁易怒较前改善,胃纳一般,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滑。予前方加石榴皮15g、防风10g、白术15g、合欢皮10g,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自觉双侧乳房较前明显缩小,心情舒畅,胃纳可,睡眠可,二便可。舌体稍胖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稍滑。查体:肥胖体型,双侧乳房较前明显缩小,双侧乳头、乳晕下触及少许结节状肿块,边界清楚,质地稍软,边缘光滑,有一定的移动性,与胸壁无粘连,无压痛及肿胀感。辅助检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男性)腺体层增厚,考虑男性乳腺发育可能(双侧乳腺乳头下方可见少部分腺体,右侧腺体层厚约1.5cm,左侧腺体层厚约1.2cm,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为巩固疗效,予二诊方去石榴皮、防风、白术、合欢皮,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之后随访告知,诸症消失,恢复较好。
患者症状、查体及乳腺彩超均提示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乳腺发育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明代医家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指出:“男子乳节与妇人微异,女损肝胃,男损肝肾。”清末医家余听鸿所编《外证医案汇编》谓:“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
林老主张本病病位在乳络,但与肾、肝、脾三脏之间生理功能相互协调密切相关。在中医学中,基于乳房部位脏腑络属,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本病病因病机可归结为肾精不足,冲任失调,精血匮乏,无以涵养肝木,致其气不舒,气滞血瘀结于乳络;或肝郁克脾,脾失健运而致气血不畅,气滞痰凝结于乳络。因此,本病以肾虚肝郁为本,脾虚痰瘀为标。
林老遵其病因病机主要从肾、肝、脾三脏入手,治予滋补肝肾以补其虚损,健运脾气以通行气血,开散痰瘀以分化乳疬。此法重在求本而不遗治标,使得体内肝肾得补,脾气得健,痰瘀得散,以恢复人体正常功能。
至于本案,患者为青少年男性,在天癸渐至时期,因素体先天肾精不足致冲任气血失衡,气血匮乏无以养肝,使得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滞,久而瘀阻于乳络而致病;或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而致气机紊乱,痰湿瘀阻,血行不畅,气滞痰凝血瘀结于乳络而致病。在治疗上根据病症辨证论治,采取标本同治之法。
方中鳖甲、生龙骨、生牡蛎均入肝肾经,其中鳖甲可滋补肝肾阴精之不足,生龙骨可平肝潜阳以安神,生牡蛎可潜阳敛阴以涩精,三药合用亦可增其咸化软坚散结之功,共为君药。柴胡可疏肝解郁以调畅气机;炒白芍具柔肝抑肝,养血敛阴之效;郁金可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之功;枳壳可理气宽中,行气消滞;四药合用,可建疏肝理气、活血行滞之功,共为臣药。陈皮健脾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渗湿;法半夏燥湿化痰;丹参活血祛瘀;四药合用以强健脾燥湿、化痰散瘀之力,共为佐药。橘络形似乳络,可通络化痰;麦芽健脾理气,固护脾胃;甘草补脾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共为使药。综观全方,方证相应,共举滋肾疏肝、健脾行气、化痰通络、消散瘀结之功,使得全身气机有序,局部经络通畅,从而乳疬消散,效如桴鼓。
患者时有烦躁易怒、睡眠差,予加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同时伴有胃纳差、大便溏,予加防风、白术,与主方中的陈皮、白芍组成“痛泻要方”,具有调和肝脾、祛湿止泻之效,专治肝郁脾虚之泄泻,再辅以石榴皮涩肠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