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某,男,25岁,海南陵水人,2021年4月8日因“左侧阴囊内肿胀疼痛3个月,再发加重3天”就诊。患者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内肿胀疼痛,疼痛难忍,立位时明显加重,伴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左侧附睾炎”,予以相关治疗(具体不详)2周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左侧附睾处时有不适,在当地多处诊所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未见改善。3天前因参加朋友聚会,嗜食辛辣食物及饮酒过多,隔日自感左侧阴囊内肿胀疼痛明显加重,为求中医药治疗,特来门诊诊治。
左侧附睾处坠胀疼痛,向左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放射,久站或久坐后明显加重,伴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不尽,易烦躁焦虑,纳差,夜寐不安,小便色黄,大便如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涩。
左侧附睾轻度肿大,稍硬,可触及硬结,有轻压痛,右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液常规示白细胞5~10个/HP,卵磷脂小体(++);阴囊、睾丸及附睾彩超示左侧附睾尾部低回声结节,考虑附睾炎。
慢性左侧附睾炎。
子痈。
痰瘀互结,余邪未尽证。
化痰散结,祛瘀止痛。
枸橘汤合二陈汤加减。
枸 橘30g 秦 艽10g 陈 皮10g 炒川楝子10g
防 风10g 赤 芍15g 泽 泻30g 法半夏10g
茯 苓20g 丹 参30g 蒲公英20g 生龙骨30g 先煎
夏枯草30g 甘 草10g 炒麦芽30g 生牡蛎30g 先煎
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50ml。嘱其勿久站久坐,多饮水,戒酒,忌辛辣之品及温燥之品(如羊肉、狗肉等)。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左侧附睾处坠胀疼痛较前减轻,左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放射疼痛明显缓解,久站或久坐后仍有不适,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不尽症状基本消失,仍有易烦躁焦虑,胃纳一般,夜寐不安,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辅助检查:前列腺液常规示白细胞0~5个/HP,卵磷脂小体(+++);阴囊、睾丸及附睾彩超示左侧附睾尾部低回声结节,考虑附睾炎可能。予前方加合欢皮10g、茯神30g、鸡血藤30g,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左侧附睾处坠胀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左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放射疼痛基本消失,易烦躁焦虑较前改善,胃纳可,眠可,小便色淡黄,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予二诊方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左侧附睾处坠胀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胃纳可,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辅助检查:阴囊、睾丸及附睾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予三诊方去合欢皮、茯神、鸡血藤,14剂,巩固疗效,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之后随访告知,诸症消失,恢复较好。
患者症状、查体及阴囊睾丸附睾彩超均提示左侧附睾炎。本案患者既往存在慢性附睾炎及慢性前列腺炎病史,由于此前治疗不彻底,疾病尚未痊愈,近期病处常有不适,加上过食辛辣炙热刺激之品,导致本病加重。
患者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实乃内生之邪长聚不散所致,痰饮日久,则见附睾肿大、有硬结等表现;瘀血久而不去,则见附睾区域压痛等表现;痰瘀互结,有形之邪长聚瘀于体内,扰乱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扰其心神则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情绪表现,困其脾胃则见纳差、小腹胀满等表现。
痰瘀互结是慢性附睾炎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痰瘀相互作用,恶性循环,易使气血津液运化失常,脏腑功能失调,使得疾病常迁延难愈,且本病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饮和瘀血,因此治疗上应以消散之法去有形之物,主张以化痰祛瘀散结为治。不仅要紧扣该病的主要特点,还要着重调理人体内瘀积的病理产物,通过化痰散结祛瘀之法,驱除病理产物,使邪有出路。用药主以益气健脾、消散活血之品,以复其正气,致使脏腑安和,气血循常,疾病即愈。因此,林老在治疗上主要针对慢性附睾炎所出现的病理变化进行诊疗,同时结合《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疗子痈的经验(未成脓者,枸橘汤主之),选枸橘汤为主方。
枸橘汤具有活血行气、消痰软坚之功,合用化痰名方二陈汤,以加强化痰散结之功。方中枸橘、川楝子疏肝理气,行气分之郁滞,为君药;半夏、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共为臣药;赤芍、丹参活血通瘀,行血分之瘀邪,茯苓、泽泻增强活血除湿功效,蒲公英、生龙骨、生牡蛎软坚散结,防风、秦艽止痛消胀通络,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可增强化痰散结祛瘀之力,使其疗效显著。
患者有易烦躁焦虑、胃纳差、夜寐不安等表现,辅以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茯神宁心、安神、利水;有左侧附睾区、腹股沟区、大腿内侧区域坠胀疼痛,予加鸡血藤活血止痛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