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某,男,29岁,海南文昌人,2021年10月11日因“左侧腹股沟区胀痛1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股沟区胀痛不适,疼痛感在久坐、久站后更为明显,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未行治疗。1个月前患者左侧腹股沟区胀痛明显加重,今为求中医药治疗,特来门诊诊治。
左侧腹股沟区胀痛,疼痛放射至会阴区,阴囊潮湿,尿频尿急,小便涩痛不适,性功能正常,纳眠可,大便可;舌暗红,苔黄,脉弦涩。
双侧睾丸大小及质地未见异常,无触痛,左侧阴囊内扪及迂曲静脉团块。
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液常规未见明显异常;阴囊、睾丸及附睾彩超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Ⅱ度),左侧精索静脉最大内径为3mm。
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筋瘤。
瘀血阻络证。
活血通络,养血清热。
自拟通管孕育散加减。
败酱草10g 路路通10g 通 草6g 王不留行10g
丝瓜络10g 鸡血藤10g 郁 金15g 延胡索15g
香 附10g 滑 石20g 灯心草10g 川楝子10g
川 芎10g
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50ml。嘱其勿久站久坐,勿过度提重物,勿过度劳累。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左侧腹股沟区胀痛较前好转,会阴区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阴囊潮湿、尿频尿急、小便涩痛不适较前明显缓解,纳眠可,大便可;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涩。予前方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左侧腹股沟区胀痛明显减轻,偶有会阴区隐痛不适,阴囊潮湿、尿频尿急、小便涩痛基本消失,纳眠可,大便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复查阴囊、睾丸及附睾彩超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Ⅰ度),左侧精索静脉最大内径为2.3mm。予二诊方去滑石、灯心草,14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左侧腹股沟区胀痛基本消失,无会阴区隐痛不适,排尿顺畅,无尿频、尿急、尿痛,纳眠可,大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复查阴囊、睾丸及附睾彩超提示未见明显异常。予三诊方去郁金、川楝子、香附,7剂,煎服法同前,不适随诊。
患者症状、查体及阴囊睾丸附睾彩超均提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腹股沟区胀痛,疼痛放射至会阴区,阴囊潮湿,尿频尿急,小便涩痛不适,性功能正常,纳眠可,大便可;舌暗红,苔黄,脉弦涩;经四诊合参,辨证当属瘀血阻络证。
精索静脉曲张的基本病机是瘀血阻络,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载“青筋暴露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也”。本病源于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加之后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力过度导致气机紊乱,气血不畅致瘀血内停,停滞于经脉,阻遏脉络,日久则筋脉结聚,发为筋瘤。治疗上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林老除了注重运用活血化瘀之法,同时辅以清热养血之药,此乃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干预措施,使瘀祛络通,瘀祛新血生,瘀祛热清,亦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故应以活血通络、养血清热为总则,处方用药为自拟通管孕育散加减。本案中患者因局部经络瘀堵,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股沟区及会阴区胀痛;日久化热,入于下焦,致阴囊潮湿、尿频尿急、小便涩痛。
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通草清热利尿,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利尿通淋,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丝瓜络通络活血、清热解毒,鸡血藤活血、补血、通络。此方药简力专,共奏活血通经、养血清热之效,并祛瘀与养血同施,使活血而无耗血之虑,同时重用通络之药,则瘀血得去,经通痛止,使络通血行以治本。诸药合用,对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具有显著疗效。
患者有左侧腹股沟区及会阴区胀痛不适,予加林老自拟诸痛方(延胡索、郁金、香附、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伴有阴囊潮湿、尿频尿急及小便涩痛症状,辅以滑石清热祛湿、利尿通淋,灯心草清热降火、利尿通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