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在国企工作数年,今年刚满60岁,办理了退休手续。每日在家与老友聊聊天、下下棋,出门遛狗、晒太阳,听周围的同龄人说,“人老了,高血压、糖尿病都会找上门”,老王平时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听到这些也难免有些担忧,赶紧让儿子上网买了个大品牌的电子血压计,每天在家只要是空闲时间,都会用自己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血压计每次都会报出正常的血压值。但是,老王仍然不放心,时刻怀疑是不是自己测量方式不对,所以血压也没测准。这天,老王来到医院,想做个全身体检,进入诊室后,看到了医师桌上的电子血压计,赶紧让医师给自己量了个血压,血压156/98mmHg,达到了1级高血压诊断标准,老王慌了神,赶紧让医师再测了一次,这次的血压更高了,达到了164/102mmHg。老王着急了,明明在家测的血压都是正常的,怎么这会儿测血压会这么高呢?老王担心地问医师:“医师,我每次在家测血压都是(120~130)/(70~80)mmHg,血压计报的是正常血压,为什么到你这儿量血压这么高呀,我是不是真的有高血压了呀?是不是我家的血压计不好,所以每次都没有测量准确呀?”老王满腹担忧和疑惑。
在家可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以达到诊室测量血压时大致相同的条件。 测量前应在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两腿放松、落地,在保证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同一水平的条件下,采取舒适的坐姿。
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与气囊,目前标准袖带为上臂臂围<32cm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上臂臂围≥32cm)。
测量后应进行血压数值记录。
袖带上臂中点与心脏同一水平
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上、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2~3次,间隔1分钟。 初诊患者,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的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至少测量1天。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前以及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同时需要特别注意, 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为了确保家庭血压监测的质量,血压监测的同时应记录起床、上床睡觉时间、三餐时间以及服药时间。
心脏密码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SBP<120mmHg和DBP<80mmHg)、正常高值(SBP120~139mmHg和/或 DBP80~89mmHg)和高血压(SBP≥ 140mmHg和 /或 DBP≥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
每半年或1年可进行诊室血压监测,如已经出现动脉硬化、心脏结构改变,如心房扩大、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及肾脏损害等靶器官损害,则应积极就诊,制订降压方案。
测血压前充分休息。
测血压时采取舒适的坐姿,保证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同一水平。
早间测血压在早起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前及剧烈活动前进行。而晚间测血压则尽量在晚饭后及上床睡觉前。
测量血压时应避免过于紧张,应处于放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