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61岁,身高160cm,体重90kg。平时喜好饮酒、抽烟、涮火锅、吃卤肉、打麻将,最近的老李有点悲伤(老李的父亲因高血压、脑出血住院),2021年12月老李到卫生院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简称新冠疫苗),发现自己还多了个高血压,老李着实有些懵。
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体循环动脉压升高。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2.环境因素
①高盐饮食;②精神应激:老李的父亲脑出血住院,需要熬夜照顾老人;③吸烟。
3.其他因素
体重:老李体重90kg,BMI≈35.2kg/m 2 ,体重增加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解答老李疑惑的关键是老李其实早已罹患高血压,在打新冠疫苗前未测量血压。
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很多人不重视防病及治未病,故存在血压体检率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与此同时,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双峰一谷,在6~10时及16~20时各有一高峰,而夜间血压明显降低。而我们接种疫苗时间段恰巧在双峰的时间点。
心脏密码
高血压知晓率及控制率低
2002年第四次中国高血压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仍然很低;而在2012—2015年,第五次中国高血压调查发现,成人居民患高血压比例进一步升高,患病粗率达到27.9%,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分别达到51.5%、46.1%、16.9%,较2002年第四次调查稳步提升;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1.明确高血压诊断 非同日测量3次(也可以连续3天测量)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高血压。
2.诊断高血压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3.长期监测血压,定期到医院随访。
1.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患者。
3.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温馨提示
高血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1 减轻体重:BMI控制在<24kg/m 2 。
2 每人每日食盐量≤6g。
3 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5 戒烟酒。
6 适量慢跑或打羽毛球: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8 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