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病从口入,病从胖出

小王同学,21岁,某大学在校学生。高中期间在父母的监督下,生活规律,刻苦学习,考上了名牌大学。进入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放松,在生活上放纵,2年来不在学校食堂规律饮食,长期依赖外卖,爱吃炸鸡、猪蹄等高热量食物,每周晚上吃4~5次烧烤,包括烤大肠、烤肉串、烤腰子等高脂食物。体重从入学时的56kg,增至现在的78kg,从入学时的健康体型变成了大腹便便的肥胖体型。这几天,小王同学餐后间断出现右腹部疼痛,在校医院查体后诊断为胆囊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年轻的小王同学是如何罹患上述代谢性疾病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吃出来的疾病。

关于“病从口入,病从胖出”应该知道的重点

◎ 为什么“病从口入”

我国具有悠久和璀璨的饮食文化,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通过历代的传承和发扬,我们的美食可谓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已从“吃得饱”上升为“吃得好”,以前未曾品尝过的动物、植物品类也陆续出现在餐桌上。然而,从“吃得饱”变为“吃得好”并不意味着“吃得健康”;相反的是,近年来,因为饮食多样性,食物处理不当带来的疾病层出不穷,我国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病从口入”在传统意义上讲的是各种致病菌或病毒、化肥或农药残留、激素残留、食品中的各种超标添加剂通过饮食的方式进入体内。而从现代意义和长远来讲, “病从口入”指的是长期饮食不科学、营养不均衡而导致的人体代谢失衡、慢性疾病出现。 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增加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高嘌呤饮食则易产生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的发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多环芳香烃饮食则可能诱发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上述常见的疾病均与我们膳食的失衡密切相关。

◎ 为什么“病从胖出”

膳食失衡最常见的表现为肥胖。 在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大腹便便、身材臃肿、行动缓慢。如果我说这是病,你相信吗?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发现肥胖其实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造成许多危害。如果身体长期如此,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一系列并发疾病都将接踵而至。而在与它相伴的众多疾病之中,高脂血症就像肥胖的孪生姐妹一般紧紧地依偎在它的身旁。一旦身体真的中招,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就如洪水一般地汹涌而至。

小王同学的疾病正是“病从口入,病从胖出”,在医师的劝导和辅导员的教育下,小王同学纠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从每天吃外卖,开始规律食堂就餐;从高盐、高脂肪饮食变成了每天合理膳食;从晚上常吃烧烤,变成了晚上去操场跑步。通过两个半月的努力,小王同学从78kg的大腹便便恢复到了60kg的标准体重。更重要的是,小王同学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脂肪肝也得到了及时的逆转。值得庆幸的是,小王同学的症状发现得早,纠正得及时,得到了有效的逆转,所以管住我们的口,就可以阻止“病从口入,病从胖出”。

数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明显超过健康人群,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更是超过了25%。

心脏密码

万症之源

肥胖这个名词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身材问题,而摇身一变升级成为了“万症之源”。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引起人们对于肥胖的高度重视,早在20世纪末就把肥胖划分为慢性疾病的一种。据统计,全球目前因“吃”致病乃至死亡的人数早已远高于因饥饿死亡的人数。

心脏密码

如何检测肥胖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的二次方(m 2 )得出的数据。

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肥胖程度时,BMI值是一个中立、可靠、简单易行的指标。健康人群BMI值为:18.5~24kg/m 2 ;BMI<18.5kg/m 2 ,称为体重过低;BMI在24~28kg/m 2 ,称为超重;当BMI>28kg/m 2 ,定义为肥胖。BMI不适用于下列人群:未满18岁的人、运动员、怀孕或哺乳期妇女、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定期计算BMI值,当BMI值在24~28kg/m 2 时,就需要通过注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来降低BMI值,促进机体的健康。当BMI>28kg/m 2 就需要到专科就诊,筛查血糖、血脂、尿酸,排除代谢相关疾病,并进一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XPaX5nuc4EZfBlOKEmhKoX01c5965QZYHHS8TW3fPNWmuk4ulDP5lu0uDNxh6u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