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心脏性猝死

与心脏骤停定义不同,心脏性猝死(SCD)是急性起病、突发意识丧失,症状发生后1h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24h内患者曾状态良好)。SCD的发病率在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人群中更高,但发生SCD的绝对数量最多的却是健康人群。我国2009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每年SCD的发病率40.7/100 000,平均69.5岁,其中男性约占55.5%。

我国成人SCD最常见的病因是CAD、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其他主要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AD、先天性心脏病及未明原因;青少年的常见病因更倾向于心肌病、心肌炎和离子通道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可出现在尚未暴露心脏结构异常的病变时,导致SCD。基因异常可能导致个体心脏蛋白或离子通道的改变,如遗传性心律失常、DCM、HCM等均为可以导致SCD的单基因疾病。

心脏骤停主要ECG表现分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无脉性电活动,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数秒钟可导致意识丧失;15~30s,全身抽搐;45s以上,瞳孔散大;60s自主呼吸可逐渐停止;4~6min开始出现脑水肿,10min则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发生心脏骤停,仅4%能成功救治。β受体拮抗剂是唯一对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有效的药物,降低缺血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一线用药。在高危心源性晕厥患者中植入ICD可以有效降低SCD的风险。

(吴 瑛) bDVr2VIKYsKL0G5wkzHnZ604ROGsbuL3wc4e7IN6X92SLXzrgCrWimcGE3CZ4p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