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是一组以急性血压升高,伴有靶器官损伤或原有功能受损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指出,用血压的突然、快速升高及所导致的调节机制失常来定义高血压急症,比使用特定的血压阈值进行定义更加准确。需要注意的是:①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40mmHg,无论有无症状都视为高血压急症;②既往血压增高已造成相应靶器官损伤,未接受系统的降压/器官保护治疗,就诊时血压虽未显著升高,但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ction,AD)、心肌梗死或急性脑卒中者,应视为高血压急症;③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血栓性微血管病均属高血压急症;④高血压急症仅指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况,不建议使用“高血压亚急症”和“高血压危象”的表述。
高血压急症的常见诱因包括:①突然停止降压治疗;②急性感染;③急性尿潴留;④急慢性疼痛;⑤惊恐发作;⑥服用拟交感神经药品;⑦服用限制降压治疗效果的药物。
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由急性受影响的靶器官决定,表现为ACS、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急性AD、子痫前期和子痫等相对应的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内容包括:①了解靶器官损伤程度,评估有无继发性高血压;②测量卧立位血压,以评估患者容量状态;③测量四肢血压,差异明显需警惕大血管病变,如AD或TA;④循环系统,如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判定是否心力衰竭;⑤神经系统,如意识状态、脑膜刺激征、视野改变及病理征等;⑥眼底检查,如出血、渗出、视盘水肿均提示高血压急症可能。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②外周血涂片(评估碎裂红细胞);③尿液检验,如尿蛋白定量分析,红细胞、白细胞、管型;④肌酐、钠、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合珠蛋白;⑤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K-MB;⑥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评估心力衰竭;⑦ ECG,评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LVH)等;⑧眼底检查(恶性高血压可伴有显著视网膜病变,如双侧火焰状出血、棉絮斑或视盘水肿);⑨胸片(肺水肿、胸腔积液);⑩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和功能);
脑CT(或MRI)(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
主动脉增强CTA(急性主动脉疾病);
肾脏超声(肾后梗阻,肾脏大小,左、右侧差异)。
评估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识别靶器官损伤,主要包括:①基础血压值,可反映血压急性升高的程度,以评估对脏器损害的风险;②急性血压升高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③影响短期预后的脏器受损表现,包括肺水肿、胸痛、抽搐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快速诊断并立即降压、避免进行性器官衰竭是治疗的关键。主要包括:①积极寻找血压升高的诱因并尽快纠正;②控制降压的节奏和目标;③减少血压过高对靶器官的持续损伤,避免降压过快导致脏器灌注不足;④对所有高血压急症都应给予起效快、可控性强的静脉降压药物;⑤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选择静脉降压药物快速平稳降压,最终达到目标血压。
高血压急症早期降压原则:①初始阶段(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②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但需根据不同疾病的降压目标和降压速度进行后续的血压管理;③当病情稳定后,24~48h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不同病因致高血压急症的降压原则与药物选择见表2-11,常用静脉降压药物见表2-12。
表2-11 不同病因的降压速度、目标及药物选择
续表
表2-12 静脉降压药物
续表
(姜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