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hiccough),俗称“打嗝”,是反复的、不随意的痉挛性膈肌和肋间肌收缩,伴声门突然关闭,引起气流受阻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声音。
因呃逆常伴有声带的闭合,所以会产生一种特殊奇怪的声音“嗝”。呃逆可发生在呼吸周期的任何瞬间,包括呼气期。典型的呃逆发生在吸气峰值后,其发作特点包括突然发作、每分钟数次或数分钟一次,一般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自行终止,但症状易反复。通常情况下,急性发作的呃逆可自行缓解,顽固性呃逆则需要药物干预。
可因进食过快、过饱、食物过硬、寒冷刺激、情绪紧张等原因引起。此外,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也可致呃逆,如化疗药、激素类药、镇痛药等。
又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中枢性呃逆多见于神经性脑部病变,如脑肿瘤、脑积水、脑炎等;周围性呃逆主要为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刺激所致,如胃肠道、腹膜、胸膜、膈等病变。
持续时间<48h,为时短暂,无须特别处理。
持续48h以上,但不超过1个月。
持续超过1个月。该种呃逆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睡眠,并导致体重减轻、焦虑、抑郁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直接侵犯膈肌或在膈肌邻近部位发生转移会刺激膈肌兴奋;上腹部或纵隔的肿瘤切除手术、腹腔镜检查或手术、肝癌或肺癌的介入治疗等会刺激膈肌;中等量的胸腔积液、腹水、肝大、胃扩张等会导致膈肌痉挛;颅内肿瘤或颅内压增高会刺激呃逆反射中枢,以上情况均会导致呃逆发生。
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如血钠、血钙降低,膈肌及其他肌肉出现颤动或抽搐,可发生呃逆。
脓血症、肺炎、心包炎、胸膜炎等疾病会引起呃逆,可能导致迷走神经兴奋的食管炎、胃炎、胰腺炎、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也会导致呃逆发生。
常见的引起呃逆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甲地孕酮、阿片类药物、肌肉松弛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如地塞米松是导致肿瘤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主要原因,高剂量顺铂也会引起呃逆。
主要包括各种神经症。
询问患者疾病史,了解呃逆发生的诱因、频率、持续时间,是否影响进食或睡眠,既往呃逆发作情况等。有些需要借助辅助检查做出完整的诊断性评估,如胸腹部CT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头部MRI检查等。
询问呃逆病史的问题如下:
1.过去有呃逆发生的经历吗?
2.呃逆发作的频率是怎样?
3.呃逆一般持续多久?
4.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呃逆(如吸烟、饮酒、饱餐等)?
5.呃逆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吗?
6.呃逆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胸痛吗?
7.呃逆伴有反酸、胸骨后灼烧感、上腹部疼痛、进食梗阻感吗?
8.呃逆可以自行缓解吗?
9.呃逆需要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才能缓解吗?
10.呃逆造成了什么影响(如吃饭、说话、睡眠等)?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是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是否有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胃黏膜是否有损伤。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颜色,若有出血,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插胃管时动作要轻,并且要固定妥当,以免胃管脱出导致重新插管而反复刺激胃及食管黏膜。应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及时提醒医生停用地塞米松,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对有胸腔积液、腹水的患者,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医生给予引流等治疗,减少对膈神经的刺激。放化疗期间积极处理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避免诱发或加重呃逆。
物理疗法是应用非侵入性手段对患者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迷走神经及膈神经兴奋性,从而阻断呃逆。
用棉签蘸水放入冰箱至结冰,取出后按摩软、硬腭交界处2cm×2cm的区域,持续10~20s。
出现呃逆时,先深吸一口气,尽量憋长时间,然后呼出,反复几次;含一大口温开水,分次慢慢咽下;让患者俯卧于床上,含一大口温开水,胸部探出床边,尽量低于床面,然后将水徐徐咽下。
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患者取仰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全身放松,伸出舌头,操作者用湿毛巾或湿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向外牵拉,此方法操作时应注意牵拉力度不宜过大,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限。
对于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质子泵抑制剂可作为首选用药,巴氯芬、加巴喷丁、氯丙嗪及甲氧氯普胺也可作为一线用药。一般来说,初始药物治疗时间为5~10d,如果呃逆缓解,在呃逆停止的次日可停用相关药物;倘若停药后呃逆复发,则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对于一些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初始药物使用3~4周后仍然无效时,可考虑换药。当单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针灸治疗从经络功能失调入手,根据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理,常选择膈经脉和一些特定腧穴,通过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及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病目的,方法有针刺、指按、穴位注射、温针灸、电针治疗等。可采用体针加耳针结合治疗,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神门、内关、膈俞等。有研究表明,针刺加耳贴、指按的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当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均无效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考虑局部手术和介入治疗。例如,由于肿瘤压迫引起呃逆时,手术解除压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颈段硬膜外间隙或膈神经近端注射局麻药阻滞神经传递也能成功治疗顽固性呃逆。
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对膈肌的刺激。进食时协助患者坐起或将床头抬高30°,进食后保持此体位至少30min,进食勿过多、过快,必要时给予促进胃动力及抑酸的药物,防止胃潴留及食管反流。呃逆频繁会导致食物反流,增加肺部感染概率,进食前可给予巴氯芬等药物治疗;若呃逆难以控制,则需采取静脉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的情绪多不稳定,易烦躁、焦虑、紧张,由于反复呃逆,影响休息,易加重患者不良情绪。护士应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理解尊重患者,态度热情和蔼。对于清醒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关心和帮助患者,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安眠剂以减少烦躁情绪。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放化疗的并发症,并告知呃逆的治疗进展,消除其紧张情绪。出现呃逆时,利用移情护理,鼓励患者说出不适感并帮助患者战胜呃逆。
呃逆影响患者进食、睡眠和精神状态,易引发呛咳和疲劳,严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抑郁等。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呃逆的症状、病因及不良影响,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提问,鼓励同伴教育。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预防呃逆的策略,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协助患者坐起或将床头抬高30°,进食后保持此体位至少30min,进食勿过多、过快,必要时给予促进胃动力及抑酸的药物,防止胃潴留及食管反流等;及时处理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避免诱发或加重呃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呃逆发生时,易于操作的物理治疗方法,如冰棉签法、闭气法、咽部刺激法、牵舌法等。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呃逆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休息、睡眠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或去医院就诊,尽早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寻求医疗帮助的途径。
(张海燕 吴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