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临床小讲课

一、临床小讲课定义

临床小讲课是在指导医师的组织下,住培医师集中学习,以传授临床理论、知识和经验为特点的临床教学活动。不同于系统理论授课和学术讲座,临床小讲课更加强调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突出住培医师的临床需要,是对系统理论大课的拓展、深化和补充,培养和加强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临床小讲课也是培养全科师资带教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临床小讲课打破了传统的以疾病分类为主线、按照章节进行的纵向连接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的制约,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将内容相关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专题,对所学疾病进行横向比较,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以求融会贯通,启发和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某一个症状或体征可能发生在哪些疾病中、某一种致病因素可以引发哪几种疾病、某一种检查或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运用等,引导全科医生逐渐建立和形成横向思维,拓宽思路,切实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小讲课可针对疾病或学科的某些最新进展做专题介绍,用最新的理念和知识指导临床的疾病防治工作,并启发和培养全科医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临床小讲课的组织与实施

各培训基地应根据全科住培大纲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全科轮转医师的年资和知识背景,制订总体课程方案,尽量在一个培训周期内涵盖本专业主要病种和临床技能,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一般1~2周进行一次临床小讲课。临床小讲课由全科指导老师负责组织。鉴于临床小讲课的特点,建议由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师资担任授课老师。专业基地应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实行试讲制度。严格执行听课登记制度,并作为住培医师日常考核指标之一。定期开展临床小讲课质量评估,及时完成反馈和分析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题目的确定

高质量的临床小讲课来自高质量的授课内容。临床小讲课的内容不局限于一般教材,而是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针对临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取实用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的发生及其意义、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述。授课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等。临床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将临床工作中有意义的病例整理在案,通过比较,找出具有使用价值、能够说明问题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授课教师在确定授课题目时应根据全科医生培训大纲,结合本专业特点,尽量征求全科医生的意见,共同确定小讲课题目。

2.课前准备

授课教师在讲课前应明确教学目的,并按照讲课内容积极备课,包括基础理论、临床病例的素材收集和整理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准备等。材料准备时,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拓展知识面,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条件允许应当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详细制订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等。教学试讲十分重要,通过试讲广泛征求意见,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既可提高讲课的效果,又可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授课教师应在讲课至少3天前通知全科医生讲课内容,并要求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或熟悉临床病例等。

3.教学方法

临床小讲课可以灵活采用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帮带式的教学模式、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等。授课时间以30~50分钟为宜。当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全科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该从临床问题开始,通过不断思考、总结经验而达到。临床小讲课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应启发全科医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其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讲课过程中要进行讨论,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贯穿联系,实现由点到面的掌握,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无论哪种教学形式,临床小讲课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都要看教师如何启发全科医生临床思维、全科医生如何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小讲课就是要使每位全科医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每一位全科医生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把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临床问题中来。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每一位医生都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名指导者。参加小讲课医生全部参与、积极发言,不存在教师与学生的界限,达到“教”与“学”角色的转换,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郑春燕 曲仪庆)

教学案例4-4 XXXXX医院临床小讲课教案

续表

续表 wPft3O6OjTuc6vpdWJUgfOzA37AHNm4Lyx7iWUWl3Wtr3iU5y42IKNfjHC9YbU2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