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备课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前应进行详细的备课,授课教师应预先了解授课对象的学习阶段和知识基础,明确授课目标,熟悉教学计划要求和教学大纲,阅读相关教材、专著及参考文献,确定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深度、广度、重点和难点,确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备课形式

备课形式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多学科或多医院联合备课等形式。

1.个人备课

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相关教材内容,参照专著和参考文献,制订体现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重点及难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案,按照教案进行个人备课。

2.集体备课

在授课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由教研室主任组织相关教研室人员进行集体备课,对授课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PPT课件和授课组织设计进行讨论和点评,针对教师个人备课之不足提出补充、修改或调整意见,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确保课堂教学的正确性、严谨性和规范性。

3.联合备课

包括多学科联合备课和多医院联合备课。多学科联合备课,是指授课内容涉及相关的学科,针对学科融合、相关知识关联及内容衔接问题,避免各学科之间教学内容重复而进行的备课。多医院联合备课是为了让授课内容统一规范而组织多家医院联合备课。

(二)备课内容

1.熟悉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了解知识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要求,明确掌握、熟悉、了解的具体内容,每一单元或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精选教材

教材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要按照教材内容,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注重将新概念、新知识、新进展、重点和难点知识教给学生。

3.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特点、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包括情感、精神、个性差异、成长需求等方面情况,构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集中授课、师生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学生接触中学会理解、倾听、激励、赏识、期待、热爱、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们铭记终生。

4.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展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ing,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展开讲解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认知过程,认真研究和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是此阶段的关键,也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所在。

5.选用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PPT课件、视频、音频、现代多媒体技术、VCD、幻灯、录像、板书、投影、实物、标本、挂图、模型、资料、网络、远程资源,运用好的教学手段,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pVLK+mx2Rs6uubvLzOQWS0YKXBl6TBigS8YrGdepRaqpFCHm5+JH5i5oqXKe0d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