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术前胆道引流的争议

一、引流方式的选择

EBD和PTBD是目前PBD的最主要两大引流方式。哪种引流方式更好?仍无定论!

1.远端胆管恶性梗阻方面

2017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88例远端胆管癌患者,其中PTBD组25例,EBD 组 63例,研究结果发现 PTBD组 5 年预后较 EBD 组差(24% vs.52%, P = 0.020);多因素分析发现PTBD 是唯一的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TBD 组的肝转移发生率也高于 EBD 组(32.0% vs.13.3%, P = 0.034);因此该研究不推荐行PTBD。2017年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3项RCT研究和11项回顾性研究,其中PBD组2 246例、EBD组8 100例;研究结果发现在引流成功率、生存率、胆瘘发生率、术后30天死亡率及十二指肠穿孔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BD在胆管炎和胰腺炎发生率方面较低,但是在出血率和支架移位率方面较高。该研究认为PTBD和EBD各具优势,建议根据患者胆道梗阻的部位、引流目的和治疗中心在胆道引流方面的经验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2018年一项针对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PBD的Meta分析纳入13项研究共计2 334例患者,研究发现PTBD组和EBD组在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胰瘘和伤口感染方面无显著差异,PTBD组发生引流相关并发症和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方面

Kawakami研究发现,EBS、PTBD和ENBD三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BS组的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胆道梗阻发生率显著高于ENBD和PTBD,且引流效率不佳(EBS、ENBD、PTBD的引流方式更换率分别为95.0%、21.7%和4.2%),而PTBD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血管损伤率8%和肿瘤种植率4%)。也有研究报道,进行PTBD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ENBD组的患者( P = 0.004),而且认为PTBD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表明ENBD的成功率和有效率较高,Bismuth-Corlette Ⅲ型和Ⅳ型的患者也适用此法。另有报道称ENBD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包括术后再介入风险较低( OR = 0.26,95% CI 0.08~0.76, P = 0.012)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14%)。

以上这些研究均认为,ENBD更适合作为PBD的首选引流方式。而一项对比EBS和PTBD的研究发现,首选EBS和PTBD的患者,引流成功率分别为81%和100%,并发感染率分别为48%和9%,引流操作次数分别为2.8和1.4,引流时间分别为15周和11周,除此之外,还有30例进行EBS的患者由于效果不佳而需要转行PTBD以缓解黄疸,因此PTBD优于EBS。2018年的一项Meta分析认为,目前的循证依据不足以证明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PTBD优于EBD,尽管PTBD在术后短期安全性方面更佳,但是在远期预后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鉴于PTBD引流成功率较高,有学者建议肿瘤位置较高的患者应首选PTBD,而首选EBS或ENBD的学者也常将PTBD作为ENBD或EBS失败后的补救措施。Wiggers建立模型筛选出了ENBD失败率较高的患者,发现Bismuth-Corlette Ⅲa型和Ⅳ型肿瘤是进行ENBD失败需要转行PTBD的高危因素,对该类患者直接进行PTBD,可以减少引流过程,减轻患者负担。一项评估ENBD有效率的研究则发现,其与Bismuth-Corlette分型有明显相关性,在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患者中ENBD 的有效率分别为 100%、94%、70%、80% 和 13%,因此作者认为 ENBD 比较适合 Bismuth-Corlette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使用,而Ⅳ型患者则应考虑首选PTBD。Kawakubo K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其认为 Bismuth-Corlette Ⅲ型和Ⅳ型均为 ENBD 失败的危险因素( OR = 7.88,95% CI 1.33~155.0, P = 0.010)。这三个研究表明,PTBD和ENBD在不同分型的肿瘤患者中的引流效率差别较大,出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的考虑,应该在不同的Bismuth-Corlette分型肿瘤患者中选择不同的引流方法。

二、支架的材质和类型

目前支架主要分为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两大类。2015年Gut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RCT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金属支架相对于塑料支架PB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4% vs.46%, P = 0.011)、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6% vs.31%),两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显著差异(40% vs.47%);金属支架组、塑料支架组和直接手术组三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74%、39%。该研究认为,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更推荐金属支架用于PBD。然而,2016年的另一项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则发现:对于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在放置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支架本身的费用,该研究推荐放置塑料支架。同年的一项Meta分析认为:对于可切除的远端胆管恶性梗阻患者,金属支架较塑料支架引流更为有效,但是仍需要更高级别的RCT研究进行论证。

选择覆膜支架还是无覆膜支架取决于狭窄位置和病因等因素。对于外源性压迫造成狭窄的患者,无覆膜支架或可满足治疗需要,而覆膜支架可能有益于腔内肿瘤患者。值得注意的是,不推荐对近端胆道梗阻患者使用覆膜金属支架,因为覆膜支架可能会阻塞肝左、右管的开口。此外,几项临床研究评估了覆膜与无覆膜金属支架在治疗远端胆管恶性梗阻疾病时支架通畅率之间的差异。各项研究的结果各不相同。一项Meta分析纳入11项试验共1 272例远端恶性胆道狭窄患者,发现覆膜支架与无覆膜支架在引流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HR = 0.7,95% CI 0.4~1.2)。相比于无覆膜支架,覆膜支架的移位率( OR = 5.1,95% CI 1.8~14.1)和胆泥形成率( OR = 2.5,95% CI 1.4~4.4)较高,支架内肿瘤生长率较低( OR = 0.2,95% CI 0.1~0.5)。这两种支架在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穿孔和出血等不良事件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引流方式

对于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使用单侧还是双侧支架引流仍存在争议。许多专家认为,置入单侧支架即可,因为仅25%~30%的患者需要通过引流来缓解黄疸。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只行单侧引流可能无法完全缓解黄疸,而且可能增加胆管炎的风险。一项随机试验将157例患者分入单侧或双侧肝引流组。单侧支架引流组的79例患者中有70例(89%)成功置入支架,双侧支架引流组的78例患者中有60例(77%)成功置入支架( P = 0.04)。该研究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引流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没有差异。然而,在成功置入支架的患者中进行意向治疗分析发现,单侧支架置入组的引流成功率更高(81% vs.73%)。另外,单侧支架组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9% vs.27%),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胆管炎的发生率更低(9% vs.17%)。

四、种植转移

自PTBD用于PBD以来,种植转移的病例报道从未停息,主要包括腹膜转移、管道转移、皮肤转移等。由于种植转移常被视作“致命的并发症”,所以在临床上不断影响医师选择PBD方式的决策,直接导致了目前ENBD被广泛推广而PTBD常常被用于补救措施的现状,但关于种植转移的实际发生率、对患者预后的真实影响等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根据Takahashi的研究,PTBD经管道的转移率可以高达5.2%,且发生转移患者的预后较无转移患者更差(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8个月和27.3个月)。Kang的研究结果与此类似,PTBD的种植转移率为2.6%,种植转移的患者即使切除了转移灶,其预后相比其他患者也更差(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5个月和23个月)。Sakata报道PBD的种植转移率约4.48%,同时总结1966—2004年的相关临床试验,发现报道的PBD种植转移发生率为0.6%~6%。Hirano则发现PTBD组患者的腹膜种植转移发生率更高,多变量分析显示PTBD是唯一的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Balzani A在一篇皮肤转移的病例报道中指出,部分发生在肝实质的种植转移病例,在术中或尸检中发现转移灶时,常常会错误地归结为血源性或淋巴源性转移,因此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应该比临床报道的更高。出于对种植转移的担忧,相当多的临床工作者放弃PTBD作为PBD首选方式,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种植转移的风险还有待商榷。如Hwang对比了ENBD与PTBD的种植转移情况后发现,PTBD种植转移的发生率为1.7%,且这些患者的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与进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持平(25个月);未发现与PTBD术后种植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而ENBD无种植转移发生,作者认为,虽然PTBD复发的问题客观存在而且不能忽视,但其复发率与之前报道的复发率相比低了很多,当需要进行PBD时不应因种植转移的问题而放弃PTBD。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显示,PTBD与ENBD两种方法的患者生存率相似,且两者的种植转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TBD组3.4%,ENBD组2.7%)。同时,大部分研究也认为种植转移后的预后较差,这些报道都为PTBD在临床上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ENBD的种植转移报道则较为罕见。然而,由于偏倚、滞后及种植转移本身确诊标准的差异和确诊难度较大等因素,PTBD的种植转移发生率有多高,与PTBD的操作、设备及技术的相关性有多大,是否高到足以因此放弃首选PTBD,为什么PTBD和ENBD的预后情况似乎没有受到种植转移的直接影响,ENBD的种植转移的具体情况又如何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还缺乏有力的证据和统一的观点。 FXEBrTGGy6nLpUO/j15f45pz5wnKObytqAFKMdFMlf5OFfJLSWa6X8dXeriXfR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