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的情况,其实每个孩子是不会完全相同的,但共同点都是尿床。就尿床这一现象,很多家庭也有不同的认识,年长的老一辈认为孩子长大就会好的,不用治;年轻的妈妈说受不了,要早治、早解决。
究竟孩子尿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今天,我给家长朋友们讲清楚,符合以下情况的孩子一定要治疗。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于2006年制定夜间遗尿症的定义: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每周至少2次并持续≥3个月,为遗尿症。
过去,也有一些儿科学指南中曾界定年龄为3岁,现在,国内、外对遗尿儿童的年龄界定达成专家共识是5岁及以上。
现已将夜间尿失禁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夜间尿床统称为夜间遗尿症,夜间遗尿症又分为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和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
仅有夜间遗尿而无合并其他下尿路症状。根据遗尿出现的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
指遗尿症状自幼持续存在(无症状期不超过6个月)的遗尿症。
指曾发生过遗尿,有过至少6个月的无遗尿症状期,而后再次发生的遗尿症。
从发病机制上看,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有以下区别。①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孩子神经系统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膀胱功能发育延迟,尿道的关闭功能不全,遗传、睡眠觉醒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遗尿;②继发性遗尿症:是指曾经形成过控制排尿的能力,但后来由于精神创伤、行为问题,以及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的疾病等出现了遗尿。
从起病的年龄来看,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的区别如下。①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出生后一直遗尿者;②继发性遗尿症: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3~6个月)不遗尿,而后再发生遗尿者。
指除夜间遗尿症状外还合并下尿路症状或膀胱功能障碍,包括日间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或下尿路疼痛等。
遗尿症相关术语及定义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