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针刺可用于痔,灸法可用于阴证痈疽,现代可应用埋线疗法治疗长期针刺的效果,治疗慢性便秘、肠炎等。

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早在公元前3世纪写成的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如《足臂十一脉灸经》记有“睢(臀部)痛,产寺(痔),皆久(灸)泰(太)阳温(脉)”。

《黄帝内经》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灵枢·四时气》说:“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廉、三里。”针刺足三里,现代依然应用。《灵枢·厥病》也说:“病注下血,取曲泉。”曲泉系足厥阴肝经穴,肝失藏血而致下血者,针刺曲泉有效。

晋代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列出:“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脱肛,下刺气街主之。”“足太阳脉动发下部治脱肛。”书中列出攒竹、会阴、商丘等7个治痔穴位。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痔漏·五痔》中有灸法2条,在脱肛中有灸法3条,在《备急千金药方卷三十·针灸下》中记载飞扬、复溜、劳宫等9个治痔穴位;天突、章门、天池等9个治瘘穴位。

可应用体针、耳针、电针、指针、火针、腕踝针、灸法及穴位注射等各种方法,达到行气镇痛、止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益等功效。

二、挑治疗法

通过对疾病远处相应部位进行挑治达到治疗作用,痔的反应点多见于肩胛区,其形似丘疹,稍突起于表皮,针帽大小,浅红色,压之不褪色,穴位可选择龈交、大肠俞、竹杖(背部正中L 3 棘突上方)、长强等。

(一)唇系带挑痔法

唇系带挑痔法源于望唇识痔,唇系带上龈交穴,是任督二脉上方相会处,会阴穴是任督二脉下部相交穴,会阴有病就会通过经络反映到唇系带上,生有痔症及白色滤泡或结节,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或适当放血后按压血止即可。1周后可再挑1次。此法治疗内痔、肛裂、便血、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混合痔,有抗炎、止血、镇痛的作用,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二)背部挑痔法

背部挑痔法源于民间,其挑治点有痔点、穴位和局部三类。让患者反坐在靠椅上或俯卧在床上,显露背部,上起C 7 平面,下至S 2 平面,两侧到腋后线范围内找痔点,多为棕灰色、白色或淡红色,约针头大小,圆形略带光泽,压之不褪色,形似丘疹,稍突出皮肤表面。应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鉴别。痔点多在下腰部,寻找困难时可用手轻压背部,有助于发现痔点。有时出现2~3个痔点,应选择明显的一个,越靠近脊柱,越向下效果越好,在L 3 ~S 2 旁开3~4cm的纵行线上任选一点,用三棱针像种痘一样快速挑破表皮,伤口与脊柱平行长约0.5cm,由浅至深为0.2~0.3cm,将皮下白色纤维束全部挑断,找不到痔点时可选用大肠俞、八髎、长强、命门等穴挑治。伤口无出血或稍有出血,压迫止血,外敷胶布,共需约15分钟,效果不佳者1周后再挑治1次。

三、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针刺和手术刀两种器械的整合,故称小针刀,是针刺和手术的有机结合与发展,适用于肛裂、肛门抽动痛、肛管直肠狭窄、直肠性便秘、肛门瘙痒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其优势在于微创无痛、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治愈率高。

四、垫棉疗法

垫棉疗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而有袋脓者或脓腔窦道不易黏合者,本法凭借加压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潴留,促进空腔皮肤与新肉黏合。

五、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应用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肛门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较为敏感,而胃肠道腺癌对放射线敏感度较低。

(张书信 李春雨)

参考文献

[1]李春雨,徐国成.肛肠病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90-91.

[2]李春雨,朱兰,杨关根,等.实用盆底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679-680.

[3]李春雨,汪建平.肛肠外科手术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8-169.

[4]聂敏,李春雨.肛肠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0-131.

[5]张有生,李春雨.实用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3-53.

[6]李春雨.大肠癌名医解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0-101.

[7]聂敏,路瑶,李玉博,等.湿润烧伤膏外敷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1,33(4):296-302.

[8]毛捷鸿,姜在龙,张磊,等.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541-543.

[9]林树森,李春雨.痔上黏膜环切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4):426-427.

[10]张洪涛,卜煜锋,张晓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伍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8):581-584.

[11]张鸣鸣,王华,程秋实.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1):1286-1288. bDa5kC7pzEft9hAhpjBD4Yr8aHIjpPXCJFami/INROfUQPcnpOgfcDeujRAHew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