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外治法

一、药物疗法

根据病位及创面特点应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包括熏洗法、敷药法、塞药法等,所用药物依内治之法,结合局部辨证选方用药。

(一)熏洗法

熏洗法,又称坐浴法,是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儿童及卧床患者也可用毛巾蘸药汁趁热湿敷患处。在熏洗过程中药物有效成分可透过皮肤或创面肉芽组织吸收而发挥作用,趁热熏洗还可改善局部血供,增强局部抗病能力,保持局部清洁,减少不良刺激,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外痔肿痛、术后水肿、直肠脱垂、肛周湿疹等。

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收敛止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加减。煎汤不便者可用颗粒剂冲化使用。注意药液温度不可过高,避免灼伤皮肤。

1.肤芩洗剂

本品在经典古方基础上升级优化,精选优质药材研制而成,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消肿镇痛等功能,对肛门瘙痒、肛周湿疹等疾病具有高效的治疗作用。本品能快速止痒,尤其是组方中的苦参、花椒、地肤子为传统止痒中药,对肛周湿疹、肛门瘙痒有显著效果且起效快,从而可以阻断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防止继发性感染,恢复皮肤屏障的作用;抗菌谱广,药理研究显示本品能有效抑制和杀灭容易引起感染或瘙痒的常见病原菌,对白念珠菌引起的肛周感染效果尤为突出;抗炎镇痛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肛周肿胀、疼痛等症状。

(1)组成:

苦参100g、艾叶50g、紫苏叶50g、地肤子50g、蒲公英50g、黄芩50g、花椒50g。每1ml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0.3mg,黄芩苷>0.9mg。

(2)药理:

① 止痒作用,组方中含有苦参、花椒、地肤子,为传统止痒中药,通过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突触前N型钙通道,影响周围背根神经节至脊髓的突触传递等起到止痒的作用;②抗炎作用,组方中的黄芩通过下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表达产生抗炎作用;③广谱抗菌,药理研究显示本品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白念珠菌等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具有镇痛作用。

(3)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止痒。适用于肛门瘙痒、疼痛,肛门肿胀、肛周湿疹等肛肠疾病,以及痔瘘手术后的镇痛止痒。

(4)用法用量:

外用,每10ml加水稀释至300ml,每日1~2次,洗患处,坐浴效果更佳。7日为1个疗程。

(5)禁忌证:

尚未明确。

(6)注意事项:

乙醇过敏者慎用。

2.硫酸镁

是一种肠道清洁剂,也是局部熏洗剂。

(1)药理:

硫酸镁口服后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状态,使水分滞留肠腔,食糜容积增大,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外敷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肿组织和细胞中的水分,使肿胀消除。

(2)适应证:

① 外用,局部热敷、熏洗坐浴,消炎去肿;②内服,用于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也可与驱虫剂并用;与活性炭合用,可治疗食物或药物中毒;用于阻塞性黄疸及慢性胆囊炎;用于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象等;用于发作频繁而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心绞痛患者,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效果较好。

(3)用法用量
1)外用:

硫酸镁50g,加40~50℃温热开水100ml制成50%硫酸镁溶液,取大小适宜的2~3层纱布,浸湿于50%的硫酸镁溶液中,取出拧干至不滴水为宜,均匀平铺于患处。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肛缘水肿、孕产妇痔、产后会阴水肿;②急性乳腺炎;③骨科水肿、软组织挫伤肢体肿胀;④静脉炎。

2)内服:

① 通便,每次可口服10~20g,一般为清晨空腹口服,先将硫酸镁10g溶于100ml温水中一次性饮用,随即饮水400ml,2小时后如无便意再服用10g,方法同上;②清肠,在术前1天或内镜检查前4~6小时,将硫酸镁散剂50g溶于100ml温水中,一次性饮用,随即1小时内饮水2000ml(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建议饮用500ml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③利胆,用硫酸镁10g配制成33%溶液(100g加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至303ml),胃管灌注33%的硫酸镁溶液50ml,夹管2~4小时后,再灌注2次,每次40ml,或每次口服10ml,每日3次。

(4)不良反应:

导泻时如浓度过高,可引起脱水;胃肠道有溃疡、破损,易造成镁离子大量吸收导致中毒。

3.复方荆芥熏洗剂
(1)组成:

荆芥、防风、透骨草、生川乌、蛤蟆草、生草乌、苦参。

(2)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消肿镇痛。适用于外痔、混合痔、内痔脱垂嵌顿、肛裂、肛周脓肿、肛瘘急性发作。

(3)用法用量:

外用,每次10g,用1000~1500ml沸水冲开,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4.派特灵

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及上皮内病变等,据临床观察和患者的反馈,该制剂祛除尖锐湿疣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对复发性、巨大型、特殊部位尖锐湿疣(如肛周、肛管等部位)及儿童尖锐湿疣尤为适用,是目前针对尖锐湿疣有效的一种新方法。

(1)组成:

本品为一种纯中药制剂,由金银花、苦参、蛇床子、鸦胆子、白花蛇舌草等10余味中药配伍而成。

(2)药理:

通过药理药效试验、腔道毒理试验等验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该制剂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瘤体细胞的增殖,引起瘤体细胞坏死脱落,并通过个别药物的剥脱作用,增强对瘤体细胞的破坏,在破坏细胞的同时对细胞内生存的HPV起到杀灭作用。其中,苦参、大青叶、蛇床子含有鞣质、醇类等物质,具有抗炎、抗病毒、祛腐生肌、增强局部免疫的作用。

(3)功能主治:

① 各部位尖锐湿疣及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肛门病变;②女性高危HPV持续感染;③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CIN2;④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及子宫颈癌手术后,持续阳性;⑤阴道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4)用法用量:
1)尖锐湿疣使用方法:

① 用棉签将原液外涂于疣体及周围区域,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可反复涂抹3遍使其充分吸收。对疣体较大或面积较大的可采用湿敷方法,每次15分钟内,连续使用3天,停用4天为1个疗程,停用期间涂抹“沙棘油”以促进创面愈合。②待疣体脱落并创面愈合后,再重复3~4个疗程。

2)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使用方法:

① 使用派特灵洁尔洗液清洁外阴及阴道内、子宫颈管分泌物;②将20cm纱条一端浸派特灵原液0.5~1ml置入子宫颈管2cm深处,再将无菌尾线棉球(直径3.5cm)顶端浸派特灵原液3ml放置在子宫颈(将纱条及尾线部分置留阴道外口);③每日1次,每次留置1~2小时后自行取出;④连续使用3天,停4天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用)。共使用6个疗程(计18次)。

(5)禁忌证:

孕妇、哺乳期女性、口腔内尖锐湿疣禁用;严重过敏体质者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其他不良反应暂不明确。

5.复方黄柏液涂剂
(1)组成:

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

(2)方解: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蜈蚣,攻毒散结、通络逐瘀。

(3)药理:

本品有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增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抑菌实验表明,对常见化脓性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阴性杆菌也有抑制效果,同时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有抑菌作用。由此证明,复方黄柏液涂剂有广谱抑菌作用。

(4)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祛腐。适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如痔瘘术后换药、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5)用法:

外用。浸泡纱布条外敷于感染伤口内,或破溃的脓肿内。若溃疡较深,可用直径0.5~1.0cm的无菌胶管,插入溃疡深部,以注射器抽取本品进行冲洗。每日10~20ml,每日1次。或遵医嘱。

6.硝矾洗剂(辽宁·张有生)
(1)组成:

朴硝(芒硝)25g,硼砂15g,明矾10g。此方为收集古今326种中药熏洗方筛选和优选研制而成。首先筛选出无须火煎的药味,再从中筛选出能溶于开水的药味。然后根据常见症状和术后创面需要,再优选出疗效最佳的药味,即在总药方中占比例最高的三味中药制成。为防止高温潮解也可用元明粉(无水硫酸钠)代替朴硝。

(2)药理:

朴硝,即硫酸钠(Na 2 SO 4 ·10H 2 O),并含有微量NaCl,可消肿镇痛。硼砂(四硼酸钠,Na 2 B 4 O 7 ·10H 2 O),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柔物去垢、防腐的功能,外用消毒防腐,恶肉阴溃用之者取其柔物也。现代药理分析,溶液为碱性,溶点75℃,10%溶液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杆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煅之对犬小孢子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溶液可冲洗溃疡、脓肿和黏膜感染。因是碱性溶液,可使黏膜去垢止痒。明矾,外用有燥湿、收敛止血、杀虫、解毒定痛,蚀恶肉、生好肉的功效;也可治疗溃疡、脱肛敷脓疮收口、内痔便血、湿疹等。现代药理分析为硫酸钾铝[KAl(SO 4 2 ·12H 2 O],碱性,易溶于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杆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抑制作用最强。10%溶液能抗阴道滴血,并有收敛止血、止汗、硬化皮肤(特别是足部),治疗白带过多、溃疡止血等功能。5%溶液有凝固蛋白、止血的功效。三药混合而成多功能洗剂。

(3)功能主治:

具有消肿镇痛、收敛止血、去湿止痒、化腐生肌、抑菌杀虫(蛔虫、蛲虫)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痔、肛瘘、肛裂及脓肿导致的肿胀、疼痛、便血、脱出等,还适用于肛周湿疹及肛门疾病术后创面。

(4)用法:

每次50g,每日1~2次。在排便后或晚睡前,用开水500~1000ml冲化,先熏后洗,15分钟即可。

7.三子苦参汤(辽宁·王品三)
(1)组成:

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苦参、黄柏、金银花、荆芥、防风、白芷、菊花、石菖蒲。

(2)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止痒收敛。适用于肛周急性皮炎、湿疹、化脓性皮肤病。

(3)用法:

外用熏洗。

(二)敷药法

根据需求,以掺药或膏剂敷于创面或创周皮肤,达到提脓化腐、消肿镇痛、促进愈合、控制发展等作用。清热解毒、消肿箍围方用金黄散、玉露散,提脓化腐方用九一丹、红纱条,生肌收口方用生肌散、玉红膏。现代药物包括藻酸盐医用膜、生长因子敷料等。

1.清热解毒
(1)消痔软膏:

由清代御医许浚编之《会图东医宝鉴》载入的熊冰膏加减,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化裁而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消痔软膏具有抗炎、消肿、保护黏膜、修复组织等作用。

1)组成:

熊胆粉、地榆、冰片。

2)功能:

凉血止血,消肿镇痛。

3)适应证:

适用于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Ⅰ、Ⅱ期内痔属风热瘀阻或湿热壅滞证。

4)用法用量:

外用。用药前用温水清洗局部,治疗内痔:将注入头轻轻插入肛内,将药膏推入肛内;治疗外痔:将药膏均匀涂敷患处,外用清洁纱布覆盖,每次2~3g,每日2次。

(2)肤痔清软膏:

是源于贵州黔东南苗乡地区的苗医验方,经现代循证医学验证,收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肛肠疾病分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皮肤病分册》《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皮肤病及性病学分册》,广泛应用于肛肠科、皮肤科、妇科多种疾病的治疗。

1)组成:

金果榄、土大黄、苦参、黄柏、野菊花、紫花地丁、朱砂根、雪胆、重楼、黄药子、姜黄、地榆、苦丁茶等15味。

2)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适用于湿热蕴结导致手足癣、体癣、股癣、浸淫疮、内痔、外痔、肿痛出血、带下病。

3)药理:

具有抗炎、消肿、镇痛、止痒、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具有明显的杀滴虫作用,药物稀释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虫效果越明显。

4)毒理:

对家兔眼结膜、阴道黏膜、肛门无刺激反应;一次或多次给药对完整、破损皮肤进行刺激试验,对皮肤无刺激性,也能促进伤口愈合;超过最大安全耐受倍数规定的100倍超量刺激试验,皮肤外用无毒副反应。

5)用法用量:

外用。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取本品适量直接涂搽于患处并施以轻柔按摩或取本品3~5g注入患处(直肠给药、阴道给药)。轻症每日1次,重症早、晚各1次。结、直肠、肛门术后换药,取本品2~3g涂于凡士林纱条进行伤口填敷。

6)禁忌证:

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

(3)京万红痔疮膏:

是一种纯中药痔疮膏剂,有清热解毒、化瘀镇痛、收敛止血的功效,能快速止血、排脓消肿,消除痔核,有效缓解疼痛,活血散瘀、去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痔复发,消除诱发因素。对内痔、外痔、肛裂、直肠脱垂、水肿等导致的便血、脱垂、疼痛、瘙痒等症状均有显著疗效。适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疗效显著。

1)组成:

地榆、地黄、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罂粟壳、血余炭、棕榈、半边莲、土鳖虫、穿山甲、白蔹、黄柏、紫草、金银花、红花、大黄、苦参、五倍子、槐米、木瓜、苍术、白芷、赤芍、黄芩、胡黄连、川芎、栀子、乌梅、冰片、血竭、乳香、没药、槐角、雷丸、刺猬皮,共37味药。

2)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镇痛、收敛止血。适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3)用法用量:

外敷。排便后洗净,将膏挤入肛门内。每日一次。

2.消肿镇痛
(1)解毒生肌膏:

本品在经典古方基础上升级优化,精选优质药材研制而成。

1)成分:

紫草、当归、白芷、甘草、乳香(醋制)、轻粉。

2)方解:

紫草中内含有乙酰紫草素、紫草素及异丁酰紫草素,具有活血、解毒、透疹及凉血的效果;当归、白芷中含有异欧前胡素和欧前胡素,具有活血消肿的效果;乳香、轻粉,起收湿敛疮和化腐提毒的作用;甘草具有助生新肌和泻火解毒的效果;

3)药理:

① 改善微循环。影响血管壁PDG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病理增殖,使微循环得到改善。②调节生长因子水平。提高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促进细胞增长。③抗菌抗炎。当归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抑制PGE2的合成或释放,紫草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或炎症小体的活化。④镇痛。白芷能降低血中CGRP、NO及ET水平,恢复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

4)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解毒拨脓,祛腐生肌。适用于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痔瘘术后;急慢性直肠炎、结肠炎、结直肠溃疡、肛窦炎;各种肛肠术后出现并发症如便秘、出血、疼痛、分泌物多、肛门潮湿、痒疹等。

5)用法用量:

外用,摊于纱布上贴敷患处。①首次使用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然后将解毒生肌膏均匀地涂在创面上,涂抹厚度1~2mm为宜,涂抹范围须超过创面边缘1~1.5cm;创面感染严重时,每日换药1~2次;②轻者每日换药一次,分泌物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可隔日或三日换药一次。

6)注意事项:

开始敷用本品时,创面脓性分泌物增多,只需轻轻沾去分泌物即可,不宜重擦。一周后分泌物逐渐减少。治疗过程中,宜勤换敷料。

(2)奥布卡因凝胶:

盐酸奥布卡因,为白色或浅黄色的透明黏稠凝胶。

1)组成:

主要成分为盐酸奥布卡因。

2)药理:

局部麻醉药。本品给药后4分钟内起效,8分钟可得到充分的麻醉效果,持续药效40分钟以上。动物表面麻醉试验结果表明,表面麻醉作用强。作用机制为与神经细胞膜钠通道内侧受体结合,从而阻止Na + 内流,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3)适应证:

适用于各科检查、处置、小手术的表面麻醉和术后肛肠换药镇痛。

4)用法用量:

可用于肛肠术后换药,将消毒棉球浸润本品(根据创面大小调整用量)涂布于肛外创面,3分钟后开始正常换药操作;直肠、结肠镜检,将本品5~10ml注入肛内和涂布肛门,3分钟后涂抹少许本品于腔镜表面润滑即行检查,尤其是有痔和肛裂等疾病的患者,镇痛润滑效果明显。

(3)九华膏
1)组成:

滑石、硼砂、龙骨、川贝、冰片、朱砂等,研面配成20%凡士林软膏。

2)功能:

消肿、镇痛、生肌收口。

3)主治:

炎性外痔、内痔嵌顿、直肠炎、肛窦炎及内痔术后。

4)用法:

便后熏洗,注入肛内或敷于外痔上。

(4)加味冲和膏
1)组成:

紫荆皮、独活、赤芍、石菖蒲、细辛,研细用葱汁或陈酒调敷。

2)功能:

疏风活血、消肿镇痛。

3)主治:

肿块隐痛不消,热不重者,血栓性外痔,内痔嵌顿水肿。

3.拔毒去腐
(1)美宝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

由我国烧伤创疡学科带头人徐荣祥教授发明的纯中药软膏制剂,1991年,该药物与其配套疗法——烧伤湿润暴露疗法被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科技成果的首批十项重大医药技术向全国推广普及,并先后被数十个国家引进应用,获得多国多项专利,且被联合国列为国际急救药品。

1)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

2)药理:

其独特的框架软膏剂型及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为创面提供生理性湿润环境,促进创面坏死组织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可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纤维隔离膜,隔绝外界环境对创面的刺激,保护创面受损神经末梢,同时缓解创面立毛肌痉挛,减轻创面疼痛;可改变细菌生存环境,降低其毒力及侵袭力,防治创面感染;可促使创面组织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局部微循环,并为创面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创面再生修复;可抑制创面组织中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减轻创面瘢痕增生。湿润烧伤膏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类烧伤创面的治疗,还对擦挫伤、末节手指离断、手术等各类创伤,以及压疮、糖尿病足等各类难愈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肛肠疾病术后创面可隔离粪便、肠液等对创面的刺激,保护裸露神经,改善创面微循环,减轻肛门肌肉痉挛,达到消肿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3)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抗感染等作用。

4)用法用量:

肛门外部创面可于彻底止血或坐浴清洁后,将湿润烧伤膏均匀涂抹于创面,厚2~3mm,表面覆盖湿润烧伤膏药纱及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2次,直至创面愈合;肛门内部创面可于彻底止血或坐浴清洁后,将适量的湿润烧伤膏灌注于肛管直肠内创面或用湿润烧伤膏药纱填塞创腔,并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2次,直至创面愈合。每次换药时需将创面液化物及残余药膏轻轻拭去,再涂抹新的药膏和/或填塞新的湿润烧伤膏药纱;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洁并拭干水分后再涂抹新的药膏和/或填塞新的湿润烧伤膏药纱;每次换药时动作宜轻柔,避免造成创面疼痛、出血等二次损伤。

5)禁忌证:

芝麻过敏者慎用。

(2)红升丹(又称红粉)
1)组成:

水银、火硝、雄黄、朱砂、白矾、黑矾。

2)功能主治:

祛腐生新。适用于术后创面有腐肉及肉芽水肿或生长过盛者,术后瘘管壁坏死组织不脱者。

3)用法:

创面撒布一薄层或用喷粉器喷射在创面上。喷药过多腐蚀创面可引起疼痛。只能用1~2次,创面变新肉芽生长者即停药。

(3)渴龙奔江丹
1)组成:

水银、青盐、火硝、硇砂、白矾、佛金。

2)功能主治:

提脓化腐生肌。适用于脓肿,瘘管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者。

3)用法:

取适量撒布于创面;或渗于棉纸上,做成药捻,置于脓腔或瘘管内。

(4)拔毒生肌散
1)组成:

冰片、净红升、净黄丹、净轻粉、制甘石、龙骨(煅)、石膏(煅)、白蜡末。

2)功能主治:

拔毒生肌。适用于痈疽已溃、久不生肌、疮口下陷、常流败水。

3)用法:

取适量撒布于创面;或渗于棉纸上,做成药捻,置于脓腔或瘘管内。

4)注意事项:

孕妇及溃疡无脓者禁用。哺乳期女性应权衡利弊或慎用。溃疡过大、过深者不可久用。

4.生肌收敛
(1)胶原酶软膏:

是唯一美国FDA批准的酶促清创产品,具有主动精准清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功能,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创面管理,被《慢性伤口治疗美国专家共识》(2020版)等多个指南共识推荐。与锐性和机械清创相比,酶促清创无操作技能限制,适用于门诊护理和家庭护理;治疗浓度下,清除坏死组织更具选择性,不损伤健康组织,无出血和疼痛;胶原酶可单独使用或与锐性或机械清创术联合使用。感染性创面或非感染性创面均可使用。

1)组成:

胶原酶是由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发酵,经提取、精制而制备的酶制品。

2)药理:

创面环境一般为pH6~8.9,胶原酶在创面生理pH和温度下,选择性、持续性作用于变性胶原蛋白,沿变性胶原蛋白链上七个特定位点切割并分解坏死组织,同时不损害创面周围正常上皮组织、肉芽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等健康组织。在细菌感染性创面,降解坏死组织使细菌失去生长的培养基,从而减轻创面感染。

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降解产生的生物活性肽诱导与愈合增殖阶段相关的细胞反应,刺激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持续为创面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同时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愈合期瘢痕形成。

3)适应证:

适用于坏死组织的酶学清创和促进创面愈合。

4)禁忌证:

对本品所含成分有局部或全身过敏者禁用。

5)用法用量:

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①在用药前将患处用生理盐水轻轻洗净;②出现感染时,患处可先应用合适的抗生素,然后再敷用本品;如果感染继续存在需暂停敷用本品,待感染消退后再继续使用;③本品可直接涂于患处,也可涂于纱布上,再敷于患处。

6)注意事项:

① 部分去污剂、重金属离子制剂影响酶活性,如磺胺嘧啶银对胶原酶抑制率为65%。离子银、纳米晶银、硫酸银等对酶活性影响较小或无抑制。使用本品前用生理盐水仔细冲洗患处,可有效避免活性抑制;②清洁剂如过氧化氢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生理盐水与本品可配伍使用;③短杆菌素、短杆菌肽和四环素类不适合与胶原酶在局部合用。

(2)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皮肤及伤口细菌感染的一种安全而高效的药物,具有广谱强效杀菌、耐药少、镇痛止痒、促愈合、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够有效而彻底地杀灭皮肤及创面感染常见致病菌,不易产生耐药;同时,可缓解皮肤伤口的疼痛及不适。推荐在肛肠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换药时应用,防治感染,减轻伤口疼痛,促进愈合。

1)组成: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克含)硫酸多黏菌素B5000U、硫酸新霉素3500U、杆菌肽500U及盐酸利多卡因40mg。

2)功能主治:

预防割伤、擦伤、烧烫伤、手术伤口等皮肤创面的细菌感染和临时解除疼痛和不适。

3)用法用量:

外用,局部涂于患处。每日2~4次,5日为1个疗程。

4)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瘙痒、烧灼感、红肿等。

5)禁忌证:

对本品任一组分过敏者禁用。

(3)生肌散
1)组成:

血竭、没药、乳香、橡皮、冰片。

2)功能主治:

化腐生肌、解毒镇痛、收敛止血。适用于术后创面流脓流水、久不收口。

3)用法:

排便后熏洗坐浴,然后创面撒布或以油纱条蘸药面填入创面。

(4)珍珠散
1)组成:

珍珠、象牙屑、龙骨、三七、冰片等。

2)功能主治:

提毒消肿、生肌长肉、生皮收敛。适用于术后创面、溃烂流水、上皮不长。

3)用法:

排便后熏洗坐浴,然后以油纱布蘸药粉外敷创面上。

(5)生肌象皮膏(天津方)
1)组成:

炙象皮面、血余炭面、生炉甘石粉、生石膏面、生龟甲、当归、生地黄、香油、黄蜡、白蜡。

2)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生肌长肉、收敛。适用于肛门术后创面久不收口、创面感染。

3)用法:

涂于患处,每日1次。

(6)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1)组成:

当归、白芷、白蜡、轻粉、甘草、紫草、血竭、麻油。

2)制法:

先将当归、甘草、白芷、紫草入油浸3日,大勺内慢火熬微枯,细绢滤清,复入勺内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4个,预炖水中,将膏分为4份,倾入盅内,候片刻,下研细轻粉,每盅3g搅匀。加入红粉则成生肌红粉膏,用于腐肉不脱的创面。

3)功能主治:

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适用于脓肿溃后脓水将尽,术后创面肉芽生长缓慢者。

4)用法:

外用贴患处。

(三)塞药法

塞药法是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门,可以溶化、吸收,一般应用于内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隐窝炎及其术后、直肠炎。现有三种剂型,即炮弹形(化痔栓)、圆锥形(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鱼雷形。

基质:需有一定硬度,无毒、无刺激性,性质稳定、不易变形。天然产的脂肪性基质有柯柯豆脂、香果脂,半合成的有棕榈酸酯、脂肪酸脂等。水溶性基质有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等。

优点:①保护肝脏,通过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即使吸收也不通过肝脏而直接入血,减少了肝内的解毒过程;②使用方便,患者可蘸油膏自行插入肛内。

1.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
1)组成:

为复方制剂,每粒含吲哚美辛75mg、呋喃唑酮0.1g、红古豆醇酯5mg、颠茄流浸膏30mg、冰片1mg。

2)药理:

具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和改善微循环作用。

3)功能主治:

抗炎、镇痛、消肿。适用于内痔、外痔;肛门肿胀、瘘管、肛裂等肛肠疾病及痔瘘术后镇痛。

4)用法用量:

每次1粒,每日1~2次,临睡前或排便后塞入肛门。使用时戴塑料指套,而后洗手。

5)禁忌证:

① 青光眼患者禁用;②对本品及组分过敏者禁用。

2.普济痔疮栓
1)组成:

熊胆粉、冰片、猪胆粉等。

2)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证便血。对各期内痔、便血及混合痔肿胀等有较好的疗效。

3)用法用量:

直肠给药。每次1粒,每日2次,或遵医嘱。

4)不良反应:

偶见腹泻、肛门瘙痒,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5)禁忌证:

尚未明确。

3.肛泰栓
1)组成:

地榆(炭)、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冰片等。

2)药理:

具抗炎、止血、抑菌和镇痛作用。

3)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镇痛。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导致的便血、肿胀、疼痛。

4)用法:

直肠给药。每次1粒,每日1~2次,早、晚或便后使用。使用时先将配备的指套戴在示指上,撕开栓剂包装,取出栓剂,轻轻塞入肛门内约2cm处。

(四)灌肠法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根据不同药物达到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抗感染及减轻瘢痕增生等作用。

1.清洁灌肠

常用甘油灌肠剂、磷酸钠盐灌肠剂或肥皂水等灌肠,排出粪便,清洁肠道。

(1)甘油灌肠剂
1)组成:

本品每100g含甘油(1,2,3-丙三醇)42.7g。

2)适应证:

润滑性通便药,用于清洁灌肠或便秘。

3)用法用量:

肛门注入。便秘每次60ml,小儿用量酌减。清洁灌肠每次110ml,重复2~3次。取下本品包装帽盖,让少量药液流出滋润管口,患者侧卧位插入肛门内(小儿插入3~7cm,成人插入6~10cm),用力挤压容器,将药液缓慢注入直肠内,注完后,将注入管缓慢拔出,然后用清洁棉球按住肛门1~2分钟,通常5~15分钟可以排便。

4)禁忌证:

① 肠道穿孔患者禁用;②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患者禁用;③痔伴出血患者禁用。

(2)磷酸钠盐灌肠液
1)组成:

为复方制剂,组分为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

2)适应证:

检查或术前灌肠清洁肠道,解除偶然性便秘。

3)用法用量:

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一瓶(133ml),一次性使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2~11岁儿童应使用成人剂量的一半。左侧卧位或膝胸位,取下瓶嘴上的橘色保护帽,将瓶嘴对准肛门,用稳定的压力轻轻地将瓶嘴插入直肠,挤压瓶体直到内装溶液几乎挤完为止,从直肠拔出瓶嘴,保持姿势不变,直至便意非常强烈为止(通常2~5分钟)。

4)禁忌证:

禁用于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肛门闭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肾损伤者、有过电解质紊乱者、结肠造口术者或正服用可能影响电解质水平的药物(如利尿药)者慎用本品。

2.药物灌肠

将药物注入直肠,通过局部作用及黏膜吸收,发挥治疗作用。适用于直肠炎、结肠炎等。常用药物如美沙拉秦灌肠剂、康复新液、复方黄柏溶液等。

(1)美沙拉秦灌肠液
1)组成:

主要成分为美沙拉秦。

2)适应证:

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和维持治疗,克罗恩病急性发作。

3)用法用量:

每晚睡前从肛门灌进结肠,每次1支(4g)。

(2)通灌汤(辽宁·张有生)
1)组成:

苦参、地榆、白及、黄柏、甘草、明矾。

2)药理:

苦参性寒味苦,入大、小肠经,能清湿热、利尿、杀蛲虫、治热痢,体外试验有抗滴虫及抗皮肤真菌的作用,治疗阿米巴痢疾、结肠炎有效。地榆性微寒,味苦酸,入大肠经,能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含有鞣酸、维生素A,体外试验示对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抗菌作用,系广谱抗菌药物,多用于下焦热的便血。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入肺经,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体外试验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动物试验示白及提取物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优于明胶海绵和淀粉海绵,疮疡未溃者可清热消肿,已溃者可收口生肌。黄柏性寒味苦,入大肠经,能清下焦湿热,治痔便血,含有小檗碱,对志贺菌属、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破碎,能促进胆汁分泌。甘草性平味甘,能解毒镇痛、调和诸药,含甘草酸、甘草甜素(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等多种成分;甘草酸对乙酰胆碱及拟胆碱能药有较强的对抗作用,且能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甘草甜素有解毒作用;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抑制肠分泌,保护黏膜,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外用可治过敏性皮炎。明矾性寒味酸,外用燥湿、抑菌杀虫、收敛止血,为含水硫酸钾铝,在肠内不吸收,能制止肠黏膜分泌,浓度过高则会腐蚀黏膜导致糜烂。

3)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适用于溃疡性结直肠炎、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腹泻。

4)用法:

水煎或加温后于便后、睡前用50~100ml保留灌肠,不仅在局部起作用,而且在结肠、直肠黏膜吸收至全身起作用。

(五)药线法

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按临床实际需要,将纸裁成宽窄长度适度、搓成大小长短不同的线形药线备用,外蘸或内裹药物。将药线插入窦道或瘘管中,通过物理及药物作用,使脓水外流,避免假性愈合。药线插入疮口时应留出一小部分在疮口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

二、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微冰刀痔冷冻、高频电容场、红外线及激光疗法等,使痔血管凝固或冻结,进一步使痔核萎缩、机化。

(张书信 李春雨) mAOZqVbsZfShE1CshW8p5RFiFGO80ysdnV+5+LABWx1vxFAUbMfHehqB6wA9r2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