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治法一般用于初期内痔、初期肛裂、血栓性外痔和肛门直肠炎症初期,或兼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肝病、肾病、腹部肿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不宜手术者,或患者不愿意手术,或为手术做准备者,可解除症状,减轻痛苦,但易复发,不能根治。
内治法以消、托、补三法为治疗法则,初期应用消法可以减缓疾病发展甚至治愈,中期应用托法以托脓外出,后期应用补法可以促进愈合。
消法为应用消散的药物使邪毒消散而不得结聚,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脓肿或肿疡,可使患者免受溃脓手术之苦,缩短病程,故有“以消为贵”之说。本法根据具体病因、病位、病性灵活施治,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宜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宜温通,气滞者宜行气,血瘀者宜活血化瘀等。凡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内消,也可移深出浅,转重为轻。若疮形已成,则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免毒散不收,气血受损;或脓毒内蓄,侵蚀好肉,甚至筋骨,并致溃后难以收敛。
托法应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泄,以免邪毒扩散或内陷。此法适用于脓肿中期,即成脓期,若机体正气虚弱或毒邪炽盛,致疮口不能溃破或脓毒滞留,需根据正邪盛衰分别应用补托或透托之法。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透者,其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透托法用于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其肿痛剧烈,痛如鸡啄,按之有波动感。
补法应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患处新生,促进愈合。此法适用于老年体虚,气血虚弱,溃疡后期,或肛肠疾病术后,热毒已去,病灶已除,而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以及便血和脱垂等患者。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凡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凡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等。但在毒邪未尽的时候,切勿早用补法,以免病邪内蕴,久而为患。
适用于风热肠燥便血,血栓性外痔初期等。
在中医经典名方“七厘散”“腐尽生肌散”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科学组方配伍而成的中成药。它由14味道地药材配伍而成,并通过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对主要成分和含量进行了鉴定分析,具有止血定痛、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全程加速黏膜及组织愈合等功效。致康胶囊自上市以来,凭借其显著的疗效获得了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已被收录于《中国药典》《临床路径释义》《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以及多项权威临床用药指南中。
国内权威药物研究机构针对致康胶囊安全性及疗效性进行评价研究并发表多篇SCI论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药理研究证实,致康胶囊具有消肿生肌、活血化瘀、促修复的作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诠释致康胶囊是通过刺激损伤处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实现促进黏膜修复及伤口愈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证实致康胶囊能有效改善炎症反应,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等。
大黄、黄连、三七、白芷、阿胶、龙骨(煅)、白及、醋没药、海螵蛸、茜草、龙血竭、甘草、珍珠、冰片。
清热凉血止血、化瘀生肌定痛。用于便血、崩漏及呕血等,如痔、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疾病出血及肛肠疾病术后等。
口服,每粒装0.3g,每次2~4粒,每日3次;或遵医嘱。
孕妇禁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在治疗剂量内未发现有血栓形成倾向,长时间超剂量服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结合多年来对慢性感染患者的治疗经验,通过对药物的不断筛选和验证,成功研制的一种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中药新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无菌切口的感染率;为纯中药抗生素,可缓解细菌耐药性,缩短病程,安全性高,可以长期服用。研究证明,抗骨髓炎片组方科学,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3.43%),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深受患者欢迎,曾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
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白头翁、白花蛇舌草。
抗炎、消肿、镇痛、消痈、散结、免疫调节。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热毒血瘀所致附骨疽,症见发热、口渴,局部红肿、疼痛、流脓。
口服。每素片重0.4g,每次8~10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儿童酌减。
孕妇慎服。
黄连、黄芩、地黄、赤芍、当归、槐角、槐花、荆芥穗、地榆炭、阿胶。
清热解毒,养血和血,清肠消肿,涩肠止血。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肿痛。
口服。水蜜丸每次6~9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
槐角、地榆炭、生地黄、栀子、枳壳等。
清热止血,消肿镇痛,通便。用于大便下血、大肠积热、痔肿痛。
① 大蜜丸每丸重9g;②水蜜丸每100丸重10g。每次1丸,每日2次。
适用于肛痈实证、肛隐窝炎、外痔肿痛等偏湿盛者。
大黄、柴胡、升麻、黄芩、当归、甘草。
解除括约肌痉挛。用于内痔嵌顿血栓形成、血栓性外痔。
黄柏、苍术。
清热、燥湿。用于肛周湿疹、瘙痒、皮炎、痔瘘感染肿痛。
研细水泛为丸,每次服10g,每日2次。
适用于肛痈实证、外痔肿痛等。
防风、连翘、桔梗、大力子、知母、柴胡、荆芥、黄芩、甘草各15g,金银花、紫花地丁各20g。
清热解毒。用于肛周脓肿初期。
用水调散外敷。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清热解毒。用于肛周脓肿初期实证。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代)、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镇痛。用于肛周红肿热痛。
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断不可用;本方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者。
一种润肠通便药,组方来源于多年的临床经验方,临床用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方中人参补气、阿胶补血、白术补脾、枸杞补肾,不单纯泻下,气血动力双补,体现了以补治秘、攻补兼施的治则。首荟通便胶囊能够通过提高肠道动力,增加结肠黏液的分泌,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枸杞子、阿胶、人参、白术、枳实。
养阴益气,泻浊通便。用于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毒邪内蕴证者,症见便秘,腹胀,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舌质红嫩或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滑数。
饭后温开水送服。每粒装0.35g(相当于饮片0.79g)。每日3次。14日为1个疗程。
可见轻度腹痛、腹泻,减药或停药后可消失。
本品由地黄单味药通过现代化手段,以专利工艺加工制成,不含蒽醌类成分,不会引起结肠黑变病。
地黄。
养阴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所有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如老年性便秘、糖尿病便秘等。
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
适用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凝结之外痔。
秦艽、苦参、大黄、黄芪、防风、漏芦、黄柏、白花蛇舌草。
散风祛湿,舒筋活血。用于肛门瘙痒、湿疹。
炼蜜为丸,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丸,每日2次。
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桃仁、槟榔、酒大黄。
活血散瘀。用于痔核肿痛,血栓形成,大便燥结。
适用于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者。
具有补虚通便,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排便功能的作用。适用于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肿瘤、精神疾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等造成的慢性便秘患者。针对患者虚弱体质病因治疗,适用于住院患者及便秘病程大于2周的门诊患者长期消化功能调理,且不伤肠胃,安全性高。慢病患者可长期服用,减少便秘复发。
黄芪、何首乌、当归、肉苁蓉、黑芝麻、核桃仁、熟大黄、决明子、枳实、炒苦杏仁、桃仁。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可以提高正常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增加正常小鼠及便秘模型小鼠和大鼠的排便量;对体质虚弱小鼠有增加体重、改善一般情况的作用趋势。君药为黄芪、当归,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润肠功效;臣药为肉苁蓉、何首乌、核桃仁、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功效;佐药为熟大黄、枳实、决明子,可通便导滞、监制当归、黄芪、肉苁蓉等之温,炒苦杏仁、桃仁降肺气、润肠通便;整个组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益气养血,通便而不产生泻便,避免因泻而伤患者。
益气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功能性便秘,辨证属“虚秘”者。
口服,饭后半小时服用。每粒装0.5g,每次3粒,每日2次。
党参、麸炒白术、补骨脂、麸炒山药、黄芪、炮姜、酒当归、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地榆炭、煅赤石脂、儿茶、炙甘草。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导致的慢性泄泻,症见慢性腹痛腹泻、大便清稀或有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
口服,每片重0.32g,每次8片,每日3次。
外层: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内层: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阳虚便秘、各种慢性结肠炎。
每次6g,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
孕妇慎用;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生黄芪、炙甘草、党参、白术、补骨脂、炮姜、当归、白芍、升麻、柴胡、枳实、厚朴、木香、乌药、薏苡仁、延胡索、罂粟壳、苦参、地榆、黄柏、诃子、五倍子、肉豆蔻等随证加减。
前六味补气养血,偏补中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以减下坠。枳实、厚朴行气破积,治胸腹胀满。木香、乌药行气镇痛。延胡索、罂粟壳活血镇痛,止泻止痢。苦参、黄柏、地榆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诃子、五倍子、肉豆蔻涩肠止泻。
补气养血、健脾利湿、行气止血、涩肠止泻。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用于泄泻,各种肠炎。
研细成散,每次6~9g,每日2~3次。
适用于血虚津乏便秘者。
源自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麻子仁丸,已经沿用了近两千年,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被广泛验证,成为经典的润下名方,获得国内指南、专家共识推荐。方中火麻仁润肠通便为君药,辅以苦杏仁降气润肠,白芍养阴濡坚,佐以枳实破结,厚朴除满,大黄通下。虽以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以泄热通便,但大黄、厚朴用量俱从减轻,更以火麻仁、苦杏仁、白芍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具有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润下结合的特点。麻仁软胶囊采用专利工艺,精确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不仅具有吸收好、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的特点,而且不添加糖分,密闭保存挥发油成分,质量更稳定。麻仁软胶囊具有平时、急用时两种用法的通便药,可用于便秘的预防和治疗,平时润肠,急时通便,是便秘患者的首选良药。
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
麻仁软胶囊可明显增加动物离体、在体肠平滑肌活动,使肠平滑肌收缩振幅增高、收缩强度加大、频率加快,从而使小肠、大肠推进速度加快。其中,大黄发挥通便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主要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抑制K + 通路,促进结肠运动。大黄酸、大黄素可有效抑制结肠上皮细胞水孔蛋白2、4的表达及Na + -K + -ATP酶活性,减少结肠水分吸收,增强肠腔内容积,提高粪便湿润性,发挥良好的泻下作用。火麻仁含丰富的脂肪油,具有良好的促进肠蠕动效果,可有效减少大肠水分吸收,发挥通便润肠作用。白芍的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兴奋肠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P物质,延长结肠平滑肌收缩时间,促进肠蠕动,减少分泌炎症因子,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情况,可通过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人体免疫系统发挥双向干预作用。厚朴的主要成分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可选择性增强结肠端环行肌及回肠、空肠纵行肌的收缩性,提高肠道传输及机械活动,而且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内毒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枳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膜渗透性差,肠道被动转运吸收后,会再次转运至回肠腔,之后形成苷元,被肠道吸收,但受到肠道代谢酶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多较低,能显著增加组方药物肠道吸收,提高整体疗效。苦杏仁中脂肪油含量丰富,因此其润肠通便效果显著,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苦杏仁苷,该成分具有抗溃疡、增强免疫调节、调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
每粒装0.6g。平时每次1~2粒,每日1次;急用时每次2粒,每日3次。
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胃不适。
孕妇忌服。
大黄(制)、火麻仁、当归、郁李仁、姜厚朴、麸炒枳实、炒苦杏仁、白芍。
润肠通便,健脾消食。用于大便秘结,胸腹胀满,烦躁不宁,术后便秘。
口服。小蜜丸每100丸重20g,每次9g(45丸);大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2次。
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衰者、经产妇气虚下陷之直肠脱垂、内痔脱出等。
党参、生黄芪、升麻、柴胡、白术、当归、炙甘草。
补中益气。用于气虚肛门下坠、直肠脱垂、便血。
补中益气汤外加诃子、五倍子。
补中益气、升提固涩。用于小儿直肠脱垂。
水煎频服,并用一效散外敷。
(张书信 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