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节
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便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可判定术中止血机制、出血多少,血红蛋白测定可确定有无贫血,粪便隐血试验可了解肠道有无溃疡和出血。如为黏液脓血便可查阿米巴原虫、虫卵、癌细胞,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除外肠道传染病寄生虫及肿瘤,以防交叉感染。尿糖阳性时,应再测定血糖多少,判定有无糖尿病。根据特殊需要,可有针对性地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酶及无机离子等。如有必要也可做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做细胞免疫功能和肿瘤免疫学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等。

一、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离子测定检查。肛门直肠周围有广泛脓肿时,白细胞明显增多。肛门直肠和结肠有病变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及结核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加快。炎性肠病患者白细胞常可增多。结肠肿瘤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判断。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了解炎症的程度。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常见于结核和恶性肿瘤患者。

二、尿液检查

大肠癌肾转移或累及前列腺或膀胱时,可出现血尿,并发感染时可出现尿白细胞增多。

三、粪便检查

注意粪便的量、颜色和性状、气味,有无寄生虫体或结石等一般物理性状。显微镜检查注意细胞和寄生虫卵。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粪便隐血试验对诊断结肠疾病最有实用价值,胃肠道良性和恶性肿瘤常伴有出血,混存于粪便中的量很少,物理检查和显微镜检查难以发现,但粪便隐血试验可弥补这方面不足。粪便隐血试验或粪便血红蛋白测定可用于大肠癌的普查,后者灵敏度更高。

(一)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是用来检查粪便中隐藏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一项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诊断指标。①消化道癌症早期,20%的患者可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晚期患者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呈持续性阳性。因此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筛查的首选指标,目前多用于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②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患者粪便隐血试验多为阳性,或呈现间断性阳性。③可导致粪便中出现较多红细胞疾病,如痢疾、直肠息肉、痔出血等也会导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二)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

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从患者自然排便清肠液中提取肠道脱落细胞,进行肠道肿瘤早期筛查的一种方法,是目前诸多大肠癌筛检技术中特异度最高的一种。提取脱落细胞可采用自然粪便,也可采用清肠粪便。①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采集新鲜粪液,尼龙网过滤后乙醇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异型增生细胞、可疑癌细胞及癌细胞。该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很高,且操作简捷、无创、患者依从性高,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及筛查,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②脱落细胞DNA含量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正常黏膜经腺瘤向腺癌的发展,DNA含量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恶性组织细胞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脱落细胞DNA图像分析法检出大肠癌的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1.49%。因此,DNA含量分析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③脱落细胞基因检测:粪便中的脱落细胞包含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的突变基因,粪便中脱落细胞基因检测有望成为筛选诊断大肠癌的新方法。脱落细胞基因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大肠癌筛查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四、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

多靶点粪便-DNA(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DNA,FIT-DNA)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无创、无痛、可居家操作的结直肠癌筛查服务,该技术通过体外检测粪便中的基因和蛋白信号,综合分析后评估受检人肠道病变情况,适用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定义见《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的居家检测,可极大地方便受检人监控肠道健康,适用于区域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及早发现肠道病变,减轻个人经济负担和政府卫生财政支出。

该技术采用多中心(8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大规模(共计4758例有效入组人数)、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式,是国内第一也是唯一一款采用此种研究方式的肠癌筛查产品,并与粪便隐血试验进行了“头对头”的比对研究。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该项技术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均优于单独FIT检测(95.5%vs.69.8%和63.5%vs.30.9%),对结直肠癌筛查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99.6%,为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一个简便可行的解决方案。

1.原理

本试剂盒基于荧光PCR法和胶体金法,对粪便样本中可能含有的脱落肠道癌变细胞中的变异核酸物质及粪便中可能潜隐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2.正常参考值

阴性。

3.临床意义或结果判定

将基因突变检测内参基因 ACTB 对应Ct值(CY5)、靶基因 KRAS 对应Ct值(FAM)、基因甲基化检测内参基因 B2M 对应Ct值(TAMRA)、靶基因 BMP3 对应Ct值(VIC)、靶基因 NDRG4 对应Ct值(FAM)及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结果输入“ KRAS 基因突变及 BMP3 / NDRG4 基因甲基化和粪便隐血联合检测分析软件(version1.0)”中相应位置,点击“计算”得出综合评分,并根据设定阈值进行结果判定。

(1)当 P 值<165时,该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本次送检的粪便样本中,没有检出与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相关的信号,提示罹患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的可能性低,但并不能完全排除疾病风险;需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不排除该样本含阳性靶标但浓度低于本试剂盒的检测下限。

(2)当 P 值≥165时,该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本次送检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与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相关的信号,提示患有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的风险较高,建议通过结肠镜或其他临床诊断方法进一步确诊。

(3)当 P 值为“invalid”时,该样本检测结果不合格,需重新采样。

4.产品优势

操作简便、无痛无创;对癌前病变(进展期腺瘤)及癌症都有较好的灵敏度(63.5%、95.5%);获得多个权威指南和共识推荐。该技术获得多项专利,并获批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癌症筛查用途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

对用户而言,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为需要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人群提供了居家自助的检测产品,且无创无痛、高效便捷,结果精准可靠。

五、miR-92a检测技术(荧光RT-PCR法)

miR-92a检测试剂盒[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国械注准20183400108)通过检测粪便中miR-92a含量,从而评估结直肠病变风险,检测技术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时该产品于2018年3月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基于粪便的结直肠癌分子诊断产品。

1.原理

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肠腔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提取粪便中脱落肠道上皮细胞的RNA,进行RT-PCR。反应中的引物、探针能够与特异性分子标志物miR-92a反转录产物特异性结合并进行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探针与cDNA链互补结合后,探针5'端荧光染料基团被TaqDNA聚合酶切下并释放荧光信号,被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强弱可以反映样本中miR-92a含量,从而提示结直肠病变风险。

2.操作方法

采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中的RNA,然后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最后通过RT-PCR技术检测miR-92a含量。与粪便DNA检测技术相比,无亚硫酸盐转化过程,无核酸损耗,检测更快速。

3.结果判定

根据产品首次获批时阳性判断要求,待测样本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30.75时,检测结果判定为阴性。待测样本Ct值≤30.75时,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

4.临床意义

miR-92a检测过程样本采集方便,不会造成患者痛苦及不适,可以较快提供检测结果以指导医师诊断和治疗。miR-92a作为肠道病变进展的标志,可有效发现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包括息肉和腺瘤),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患者依从性高、癌前病变检测灵敏度和符合率高等优点,有利于预防早期肠癌。

5.注意事项

(1)该检测需由经过PCR相关培训人员进行使用。

(2)粪便样本需为固体或半固体性状,尽量避免肉眼可见的血液、尿液、食物残渣等污染。

6.产品优势
(1)早期预防:

miR-92a作为肠道病变进展标志物,对高风险人群的进展期腺瘤检测灵敏度为84.6%,可有效检出癌前病变。

(2)精准快速:

对肠癌检测性能优异,检测时间仅需3.5小时,检测快速,适合医院及医学检验中心。

(3)简单方便:

粪便样本,居家采样,无须排队预约,无须肠道准备,不受特定场景约束,更易普及,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

(4)安全无创:

非侵入式操作,无痛无创,安全放心,患者依从性高,更易接受。

(李春雨) MjlEabndDzNM96dq1SHf6Eov5/sUbikLBzTPKeheJYijR4zowWe6YvM9K6sVzkX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