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一、疾病概述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如梗阻、结石等)或有肾外伴发疾病(如糖尿病等)时,反复或持续发作并因此可致肾功能严重损害的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原菌除大肠埃希菌(30%~50%)外,也可为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且这些病原菌存在耐药率高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及评估

临床表现可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症状有所差异,具体可参考急性非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除了临床表现,清洁中段尿尿常规为阳性,合格标本的病原学检查结果阳性可以明确诊断,X线检查、造影、CT、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复杂性因素。

复杂性因素是评估复杂性尿路感染首先要明确的,包括:①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隙性膀胱导尿等可能的医源性感染因素;②排空后膀胱残余尿>100ml;③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肾积水、输尿管积水、尿潴留等;④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⑤尿流改道;⑥化疗或放疗损伤尿路上皮;⑦围手术期或术后尿路感染;⑧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移植、糖尿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三、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多饮水、勤排尿。借助外科治疗手段,纠正诱发尿路感染的复杂性因素非常必要。

2.抗感染治疗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抗感染经验治疗除了覆盖大肠埃希菌,还需覆盖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等细菌,一般宜选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磷霉素等,可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氨曲南、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疗程为2~3周,根据病情变化决定。具体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见表4-2和表4-3所示。

由于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50%),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氟喹诺酮类即使具有较高的尿液浓度,也未作为经验治疗首选,仅少数初发患者且以往未用过喹诺酮类药物者,可选用此类作为经验治疗。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如果复杂因素不及时纠正,感染很难完全控制,极易转为慢性、反复性感染。

根据PK/PD特点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若上尿路感染合并脓毒症时,可增加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剂量,以获得足够的血药浓度和尿液浓度;或者延长时间依赖性药物的滴注时间,以增加药物与病原菌的接触时间,最终提高疗效。

一些特殊病原菌感染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如导尿管和结石导致的细菌生物被膜相关(如铜绿假单胞菌)的尿路感染,在移除导尿管、结石等感染危险因素的同时,宜选用能破坏生物被膜的抗菌药物,此时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优于β-内酰胺类。因此,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的尿路感染,应用具有抗假单胞菌作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可能效果更优。

表4-2 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

续表

注: * 碳青霉烯类用于重症或伴血流感染者。引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第3版)。

表4-3 尿路感染的病原治疗

续表

注:引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第3版)。 nGjhlt+DOZ97dK2z6jXr0qQb8bSRJOd3X4PRarf6jvLcfC1mf2Li7v6CaP7O5y6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