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皮质感染、肾周围脓肿等。其中不伴有复杂因素,且较为常见的是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黏膜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疾病。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变形杆菌等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以及肠球菌属,极少数为真菌、原虫、病毒等病原体。致病菌多由尿道进入膀胱,再上行感染经输尿管达到肾,或经血行感染播散到肾。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在儿童期、新婚期、妊娠期和老年期更易发生。
急性肾盂肾炎发生时,可能出现肾肿大及水肿,质地较软,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黄色或黄白色脓肿,周围环绕紫红色充血带;肾盂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小出血点,严重时可见肾小管、肾小球受破坏。若致病菌及感染诱发因素未被彻底清除,肾盂肾炎可病变迁延、反复发作成为慢性。
急性非复杂性上尿路感染起病大多急剧,典型者有全身症状,如寒战或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恶心、呕吐等;同时,还会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次排尿量少,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和输尿管各压痛点压痛。
一般下尿路感染上行感染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时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再出现全身症状;血行感染的患者,先出现高热,随后再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有时不明显。
清洁中段尿尿常规:脓尿,白细胞(WBC)≥5个/HP或≥10个/mm 3 为特征性改变;若平均白细胞(WBC)0~3个/HP,而个别视野中可见成堆白细胞,仍有意义。部分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亚硝酸盐试验可为阳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隐血阳性或红细胞数增多。
一般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 4 ~10 5 cfu/ml,即可诊断。具体的致病菌类型需要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确定,并完善药敏试验以协助治疗。
(1)X线检查:
上尿路感染患者,尿路平片可见肾影增大或肾外形不清,有时可发现引起尿路梗阻的结石影,造影可明确肾功能情况及有无梗阻等。
(2)CT、B超显示:
可发现肾影增大,皮、髓质界限不清,结石等,帮助诊断病因。
急性期有高热的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有利于细菌、炎症产物排出。注意饮食易消化、富含热量和维生素的食物。
在病原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根据此类疾病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以及肠球菌属,因此治疗上可经验性地选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SMZ-TMP。病原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尽早根据菌株类型、药敏结果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综合评估,再确定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
病情较轻者门诊治疗即可,疗程一般7~10日;全身症状明显者,或是不能口服给药者,需住院抗感染治疗,选择静脉给药,高热等全身症状缓解后2~3日可序贯口服给药,疗程一般10~14日。治疗14日仍无反应者,应进行全面的尿路检查,筛查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尿路结石等复杂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确保尿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