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心理健康有标准

1.为什么要强调心理健康

关键词 健康定义 亚健康

提到心理健康,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其实不然。早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给出了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在社会中确实是相对小众的群体,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对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这组数据表明,强调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与社会价值。

此外,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绪、意志行为以及个性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维度出现问题,心理健康都会受损。而这些心理活动的受损,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情绪的高涨或低落;而有些则是隐蔽的、不易觉察的,比如注意障碍。因此,对心理健康的充分重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专家说

强调心理健康,首先要重视心理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疾病包括轻度的心理障碍和重性心理疾病。经过系统治疗,前者有望回归心理健康,后者有望恢复部分功能。

其次,要竭力将心理亚健康人群拉回到正常范围。当前,很多职场人士和莘莘学子,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其心理处于亚健康水平,也是部分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重视心理健康,主动舒缓压力,消除疾病隐患,会更大程度地提高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助其接近或抵达心理健康标准。

最后,要让心理健康者将其状态保持下去。实际上,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群也是小众群体。他们内心和谐,情绪稳定,人格完整。就像生理健康一样,有的人心理健康是浑然天成的,有的则是不断修养的结果。无论是自主还是自然的心理健康,都需要引导强化,使其更好地保持状态,不向亚健康滑坡。

健康加油站

心理健康的意义

1.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保持心理健康,会降低很多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的发病风险。

2.健全的心理还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一个注意集中、情绪稳定、行动积极的学生学习效率通常较高,成绩也较好。一个人如果智商、情商、逆商均衡发展,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3.心理健康对家庭稳定、社会安全有着极大影响。很多悲剧的发生,背后都存在心理的畸形或阴暗。

(白璐源 杨甫德)

2.为什么心理健康也有标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标准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很多人会觉得很主观很抽象,好像没有客观的标准。确实,心理健康的评估不像血糖、血压那样,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但是,一些专家学者经过不断的观察研究,依据各种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标准。部分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

专家说

最经典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是公认“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估;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

上述心理健康标准,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前5条 讲的是自我内在的健康和谐。其中,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底色,人在没有威胁、充分安全的情境下才能做真实的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了解自己,才不会妄自菲薄或自高自大;对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才会脚踏实地,减少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带来的烦恼。

强调一下第5条 ,讲的是自己内心的各个层面彼此和谐,没有内耗。

后5条 讲的是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健康和谐,主旨为成长与适应。

从经验中学习,可以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他山之石的间接经验,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心理不断成长的保证。7~10条讲的是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人是群居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提供一种社会支持和保护。而和他人相处,可能会有矛盾冲突,不提倡过度压抑,也不提倡为所欲为,而需要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社会、单位或团体中,遵守规则,利用规则,既成就自我、发展自我,又不违背社会集体的利益,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身心自由。

(宋崇升 梁 红)

3.为什么心理健康的人有相似的特征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是否像身体健康那样,具有一目了然的特征?

事实上,心理健康的有些特征是直观的,而有些特征则是需要深入观察,甚至和对方互动才能感受得到的。大部分心理健康特征很有共性或相似性。

专家说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1)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

(2)情绪反应适度: 情绪表现乐观而稳定,对未来抱有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为大事冲动草率,遇事不会反应过度。

(3)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不刚愎自用,不盲从轻信;在实践中培养果断与坚毅,经得起挫折与磨难。

(4)自我意识恰当: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客观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以实现自我价值。

(5)个性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稳定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人的生活条件、文化教育、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丰富合理,人的个性就会越趋完善。

(6)人际关系良好: 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接受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如何让这些特征为我所有

首先,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个心理健康的榜样,比如自己钦佩的亲朋师友,观察对方的言行方式和处事方法,模仿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久而久之,这些特征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其次,养成内省的习惯。每天复盘自己的经历,看有哪些习惯需要保持,哪些行为需要优化,哪些做法需要改变。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也经常自我反思。经过内省,人也会发生由内而外的改变。

当然,人的心理特征都有相对的稳定性或惰性,改变起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有可能伴随痛苦。所以,对于暂时不能改变的地方,不妨接纳,给未来的成长留出时间。

(白璐源 杨甫德) dRZ4xo6x+EjwBS91oEk1msmAMokog2KoFkF+K07cBMson1s3LGmoMHks+sHjdz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