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摄取是指人体获得这些营养物质的过程。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上百种,通常提到的有40多种。人们普遍关心并了解的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类非淀粉多糖,虽然非营养成分,但对健康有益,近些年受到人们的重视。
老年人营养素摄取的特点
逐年下降的趋势: 衰老是个渐进的过程,器官功能也随之减退。牙齿的松动、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味觉、嗅觉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腺分泌减少、酶活性降低使食物不易消化;活动不便、动手能力下降妨碍食物的选择与制作等,均影响营养素的摄取。
逐渐不均衡的趋势: 食物多样化是营养素均衡摄入的前提。多数老年人知道这点,但做到并不容易,高龄老人更难做到。部分老人喜欢偏软的食物,喜欢纤维少的蔬菜,喜欢精米白面,水果吃得很少,时间一长,营养素摄取就不均衡了。
逐渐依赖补充的趋势: 大部分老年人的营养素摄入是均衡合理的,尤其是80岁以下的老人。但有些老人体弱多病,即使知道营养素的重要性,也难以充足摄取,转而依赖营养素补充剂,如蛋白粉、维生素补充剂、钙剂等,年龄越大或疾病越重,这种依赖越明显。
(杨子艳)
老年人易发生营养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摄入不足: 这是老年人营养素缺乏的常见原因。一是不想吃,对食物没兴趣、没食欲,多与疾病或心理因素有关;二是不能吃,牙齿脱落或松动疼痛影响咀嚼,口腔、咽喉或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肿物影响吞咽,或食物通过时困难、疼痛;三是吃不着,自己没能力获得营养可口的饭菜,也没人提供及时的帮助;四是不爱吃,烹调制作食物时,没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食物生凉粗硬或有骨有刺等,不受老人喜欢。
消化吸收障碍: 如果营养素摄取充足,人体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也会造成营养素缺乏。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很多,部分是人体组织器官老化引起的,比如消化腺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蠕动迟缓乏力等,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营养素缺乏。部分是疾病引起的,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肝胆胰疾病、消化系统肿瘤等都会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
需要量增加: 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患某些疾病或疾病治疗过程中。比如患恶性肿瘤时,机体消耗增加,代谢旺盛,营养素相对不足;放化疗时,不仅消耗增加,也有蛋白质等合成障碍,营养素也相对不足;创伤或急性炎症时,往往伴有发热等应急反应,机体消耗增加,使营养素相对不足。
高龄老人,尤其缺乏日常照护的高龄老人、长期患慢性疾病的老人或患恶性肿瘤的老人,是营养素缺乏的易患人群。少量营养素缺乏往往没有明显感觉,老年人自己也不知道,难以引起重视。当出现某种症状时,说明营养素缺乏已较严重,长期多种营养素缺乏对健康危害很大,易出现乏力、头晕、眼花、行动不便、跌倒等。建议通过营养筛查与评价及时发现、尽快干预,合理补充营养素,改善营养素缺乏相关症状。
(杨子艳)
老年人营养素缺乏的危害很多,常见的有营养不良、肌少症、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等。它们有的是多种营养素缺乏引起的,有的是几种甚至单一营养素缺乏引起的。
营养不良: 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常见,住院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更常见。营养不良主要是由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免疫功能、延缓疾病康复时间、增加死亡风险,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需要寻求专业咨询,全面评估与正确治疗。
肌少症: 肌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起病隐匿,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直接影响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使老年人走路不稳、易跌倒,不能做较重的家务劳动,严重者会造成失能或增加死亡风险。导致肌少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应鼓励老年人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坚持每天运动,包括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以防止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活动少、钙摄入不足与维生素D缺乏。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一半。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因子,应提倡老年人多摄入含钙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另外,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自身合成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也是防止骨质疏松的措施之一。
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贫血可引起乏力、食欲不振、心烦、记忆力差、免疫力低或者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精力不集中等,主要是膳食铁摄入不足所致,所以要注意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血制品、畜瘦肉等,精米白面中铁含量很少。
营养素缺乏的危害多种多样,轻重不同,依营养素缺乏的种类、时间长短、量的多少而表现各异。除上述的几种危害,其他如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疾病、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等都不容忽视。维生素A缺乏除引起夜盲症外,也影响呼吸系统的抗感染能力,在季节性流感及呼吸系统病毒感染高发的大背景下,合理摄入维生素A,防止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值得重视。
(杨子艳)
传统上,我们把营养素分为6类,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这6类营养素中,水是最不易缺乏的,但老年人饮水状况不容乐观。原因是部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对缺水不敏感,总感觉不到渴。专家的建议是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次50~100毫升,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感到口渴才喝水。首选温热的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饮水量不低于1200毫升。
蛋白质缺乏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受生理功能减退及食物摄入不足等因素影响,老年人蛋白质摄入往往达不到每天每千克体重1.2克的标准,时间一长就造成蛋白质缺乏。鸡蛋、牛奶、鱼虾、禽畜瘦肉含丰富优质蛋白,容易消化吸收,建议老年人足量摄取,确有困难者,口服补充蛋白粉是不错的选择。
老年人维生素缺乏也比较常见。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人体对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它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大多数维生素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有限,且不能大量贮存,故每天应由食物供给。老年人易缺乏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矿物质中,老年人容易缺乏的元素是钙和铁,这也是老年人骨质疏松与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些老年人长期不吃海产品,又不吃碘盐,这种情况可能会缺碘,导致甲状腺肿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此外,人们观察到部分老年人缺锌或缺硒,并认为缺锌可使老年人味觉退化、食欲减退,缺硒不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患肿瘤的风险增加。
膳食纤维虽不是营养成分,但对人体大有裨益。研究表明,膳食纤维主要有润肠通便、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等功效。其种类有谷类纤维、水果纤维、瓜豆纤维、魔芋纤维等,主要存在于粗粮、瓜豆及各种蔬菜水果中。老年人担心这类食物不易消化或服用后胃肠不适,易造成缺乏膳食纤维。
营养素缺乏多和健康状况及所处生活环境有关。疾病往往是造成营养素缺乏的罪魁祸首;还有部分老年人体力不足,活动范围小,户外时间短,想让食物丰富、饭菜可口,也力不从心,因图省时省力而造成营养素缺乏。因此,应关注疾病带来的营养素摄入不足问题,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医生、患者良性互动,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社会树立敬老爱老的环境与氛围,就近为老年人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软硬适中的健康饮食,防止老年人营养素缺乏。
(杨子艳)
老年人合理补充营养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判断: 老年人营养素缺乏,应由专业医师或营养师通过体格检查、体成分测定、血生化、大小便常规等检查综合判断得出。根据营养素缺乏的类型与轻重,制订合理的营养素补充方案。
专业指导: 补充营养素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尤其是患有某些疾病的老年人。例如,患肝硬化的老人,其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维生素K、叶酸等的贮存利用发生障碍,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相关营养素或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食补与营养素补充剂相结合: 发现营养素缺乏,先考虑用饮食方式予以补充;如摄入困难或效果不佳,可考虑用营养素补充剂。例如,老年人低蛋白血症时,先指导老人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虾、瘦肉等,通常效果很好;如效果欠佳,可服用含乳清蛋白的蛋白粉,优点是吸收好、作用快,缺点是口味单一、缺少进食愉悦。
主动学习: 老年人应学习一些营养素相关知识,了解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分布与含量,合理选择食物,均衡摄取营养素,预防营养素缺乏。
合理补充营养素的前提是对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正确评价,对营养素知识的全面掌握,对老年人咀嚼、消化、吸收能力的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素。
人体内各种营养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补充营养素应整体考虑、综合分析,补充过程中要及时观察、适时调整。有些营养素补充过量会出现毒副作用,一定要适度。
(杨子艳)
顾名思义,营养素补充剂是用来弥补人体营养素缺乏的,缺乏的原因可能是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人体需要量增加。营养素补充剂不是普通的食品,老年人不宜自行选择,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全面评估后进行补充。
老年人什么情况需要补充营养素
多种情况下,老年人需要营养素补充剂。有时单纯是因为年龄太大,摄入、吸收利用等机能老化,此时推荐用全营养素配方的制剂,其营养素全面均衡,好消化、易吸收,服用简便。有时是某些慢性疾病导致的,如慢性肝病、肾病、胃病等都会影响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造成营养素缺乏。有时是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酸药、轻泻药、利尿剂等,干扰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有时是在肿瘤放化疗或某些大手术后,出现了营养素缺乏或需要量增加。上述情况都应在专业人员的分析研判后,根据营养素缺乏的种类和程度,适当补充营养素。
补充营养素要注意方法
选择营养素补充剂,还应注意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和比例。有些营养素之间互相影响,比如补钙时要钙、磷比例适当,还要有维生素D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这样才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补充营养素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有个适当的度,过多会产生毒副作用。
使用营养素补充剂要有专业指导
营养素补充剂的选择与规范使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也应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与监管。目前,营养素补充剂兼具药品、保健品、食品的相关属性,有的是药品,如复合维生素B、碳酸钙维生素D 3 片;有的是保健品,如深海鱼油;有的是食品,如蛋白粉、膳食纤维。鉴于老年人靠自己的知识很难判断是否缺乏营养素,更难以正确选择合适的营养素补充剂,所以应寻求专业咨询,去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评价,最后由专业医师或营养师选择合适的营养素补充剂。在服用过程中,还应定期复查评估,分析疗效,适时调整。
(杨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