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坚信“人生难得老来瘦”,认为瘦了就能长寿,还能预防慢性疾病,于是通过节食和过分的清淡饮食来降低体重。实际上,这句俗话并不正确,大家被其误导了。
有控制体重的意识并能注意饮食是好事,但过度减重、限制营养摄入却和健康背道而驰。这可能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和肌少症的风险增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肌少症 是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会对老年人健康有广泛的不良影响。
为何老年人瘦了需警惕肌少症
老年人变瘦除了脂肪的改变,也包括肌肉的减少。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在青壮年时期达到顶峰,在老年时期衰减,有研究显示,50岁后肌肉质量平均每年减少1%~2%,所以“人生难得老来瘦”更应该是“难得老来多肌肉”。
肌少症影响老年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加跌倒、骨折、死亡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和治疗肌少症
目前对于肌少症的防治主要以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为主。
营养治疗: 老年人的蛋白质吸收率和利用率均低于年轻人,也由此导致蛋白质摄入和合成的不足,引起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因此,老年人在饮食均衡且多样化的同时,需多吃优质蛋白。此外,应注意补充脂肪酸、维生素D等。
运动治疗: 规律的运动可以延缓老年人骨骼肌肉的衰减,尤其是以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拉弹力带等)为基础的运动,对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有很大的好处。为预防肌少症,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3天,每天进行40~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快走、游泳等),其中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时长各占一半。
使用软尺测量双侧小腿最粗部位的周长,即小腿围,可通过测量小腿围进行肌少症的简便评估筛查。若男性小腿围<34cm、女性小腿围<33cm,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肌少症的专业检查诊断。
(刘 漫 张存泰)
自我健康管理是疾病预防和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虽然治病是医生的事,但过程中绝对不可缺少患者的配合。尤其是在老年人慢性疾病管理中,老年人自身的主动参与更是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上,若是做到了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疾病及慢性疾病管理,那便是做好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做自己的家庭医生需要做些什么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需要做到以下四点,分别是监测、预防、促进和管理。
监测: 自己检测或主动要求医护检测来评估身体健康情况,并筛查潜在的疾病。例如,老年女性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测、规律进行体检、按时做好复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观察排便行为的改变等。
预防: 减少或避免以后疾病发生的风险。例如,接种流感疫苗、每天清洁牙齿、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期间佩戴口罩、使用四脚拐杖等。
促进: 保持或改善目前相对较好的健康状态。例如,每日均衡饮食、经常锻炼、多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睡眠、维持心情愉悦等。
管理: 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例如,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烟酒、病情加重时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积极主动完成康复训练等。
如何才能做好这些
想要做好自己的家庭医生,一定要知行并重。
以知为先: 要有衰老和延缓衰老的观念,学习慢性疾病预防和保健等健康知识及技能,主动接受新观念和新行为,不断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只有理解和认同了这些健康知识,才能主动参与健康管理。
以行为本: 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再结合体检报告与诊疗病历,开始自我健康管理的行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做好慢性疾病的管理,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多关注相关疾病的预防,一定要把定期监测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做好!
(刘 漫 张存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