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肺损伤是药物在呼吸系统,包括肺、支气管、肺血管及胸膜等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在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肺损伤占6%~7%。大约有350种药物能够引起药物性肺损伤,几乎涵盖所有种类的药物。近年来药物性肺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信息数据显示,2005—2009年日本药物性肺损伤的发病率增加15.9%。药物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起病时间可从用药后几分钟至数月甚至数年,严重程度可从无症状或轻度咳嗽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累及部位可从支气管、肺泡、肺间质至胸膜、纵隔和肺血管。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为原发病所掩盖,故常被漏诊或误诊。现通过对一例帕瑞昔布相关药物性肺损伤的病例分析,探讨帕瑞昔布相关药物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加强医务人员对药物性肺损伤的关注和重视。
患者,男性,80岁。主因“反复腰腿痛7个月,加重3日”于2020年8月18日入院。2020年4月21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痛,诊断为“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住院治疗,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 i.v. b.i.d.对症治疗后好转,4月27日出院并停用帕瑞昔布。4月30日患者突然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伴轻度咳嗽、少量白痰,以“呼吸困难待查”再次入院。行肺部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改变、肺气肿、双侧胸腔积液(少量)、双肺炎症可能,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发作?”。由于该患者未进行肺功能检查,未予确诊,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未规律药物治疗,气短症状间断出现。3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腰腿痛,双下肢交替疼痛,自觉腰痛较前加重,于门诊查体、拍片后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症”,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一般状况可,无发热,无进行性消瘦,无低热、盗汗,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病史约1年;2015年诊断为胃癌,于北京肿瘤医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进行化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自诉对青霉素(青霉素皮试阳性)、酒精过敏。
体温36.3℃,脉搏7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1/72mmHg,体重50kg。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的干、湿啰音。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步行入病房,步态迟缓。腰背部外观僵硬,L 5 ~S 1 椎旁压痛阳性,腰椎活动受限,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0°),加强试验阳性,腰后伸试验(+)。右下肢小腿外侧及足底感觉减退,左下肢感觉无异常。
血常规示 WBC 5.8 × 10 9 /L,N% 59.8%,RBC 4.51 × 10 12 /L,Hb 131g/L。血生化示GPT 7U/L,GOT 13U/L,Cr 52.4μmol/L。X线检查示腰椎退行性变,所见椎体呈骨质疏松改变。
①腰椎椎管狭窄症;②骨质疏松症;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④胃恶性肿瘤术后。
患者入院后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 i.v. b.i.d.镇痛治疗,疼痛逐渐好转。入院第5日(8月22日)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喘息、气促,无明显的咳嗽、咳痰,SaO 2 64%。急查动脉血气分析示PaO 2 61.7mmHg,PaCO 2 31.4mmHg,SaO 2 77.6%,给予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5mg雾化吸入q.12h.。入院第7日(8月24日)患者的呼吸困难仍较明显,脱离面罩吸氧后SaO 2 低至66%,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和少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示 WBC 6.5 × 10 9 /L,N% 85.4%,RBC 3.98 × 10 12 /L,Hb 116g/L;CRP 21.00mg/L,PCT 0.05μg/L,IL-6 2.58μg/L;D-D 0.52mg/L。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ST-T 改变。双下肢静脉超声示血流通畅,未发现血栓。肺部CT示双肺炎症可能,较前片(2020年4月30日)加重,慢性支气管炎改变,肺气肿,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并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复查动脉血气分析(FiO 2 3L/min)示PaO 2 36.0mmHg,PaCO 2 34.6mmHg,SaO 2 73%。遂转入呼吸科,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 i.v. q.12h.抗感染,继续帕瑞昔布镇痛、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平喘。药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不排除帕瑞昔布致呼吸困难的可能性,建议停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并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i.v. q.d.,医生采纳。患者的喘息、气短症状逐渐改善,双肺哮鸣音减少。入院第13日(8月30日)复查动脉血气分析(FiO 2 2L/min)示PaO 2 101mmHg、PaCO 2 38.9mmHg、SaO 2 98%,将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为20mg i.v. q.d.。入院第14日(9月1日)患者无喘息、气促,双肺未闻及明显的干、湿啰音,复查胸部CT示较前片(2020年8月22日)好转,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月3日出院,院外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5mg q.d.,1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1个月后随访患者无不适,无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导致的气道疾病包括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咳嗽等。此类患者的症状比较突出,但胸部影像学不一定会有异常表现,因此诊断常需要详细的用药病史。常见药物包括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等)、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等)、心血管药物(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存在以下危险因素时发生药物性肺损伤的风险增高:高龄(≥60岁)、已有肺部改变(特别是间质性肺炎)、肺部手术史、呼吸功能下降、吸氧、肺部辐射暴露、已有肾损伤(可能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等。
非甾体抗炎药中以阿司匹林引起哮喘的报道居多。帕瑞昔布为高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是伐地昔布的前体药物。笔者仅检索到3篇帕瑞昔布相关肺损伤的报道,但其说明书提示“呼吸系统常见不良反应为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不详。罕见不良反应支气管痉挛、肝炎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并且不能排除使用帕瑞昔布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于体重低于50kg的老年患者,其初始剂量应减至常规推荐剂量的一半且每日最高剂量应减至40mg。”
药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该患者80岁高龄,初次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7日,停药3日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气短、呼吸困难,肺部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改变、肺气肿等,拟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对症治疗后好转。本次入院再次使用帕瑞昔布4日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息、气促、低氧血症。考虑患者既往无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高龄、肺气肿、可能呼吸功能下降等肺损伤的危险因素,2次呼吸困难均出现在帕瑞昔布用药后,且其帕瑞昔布的初始用药剂量及日剂量均高于说明书推荐,不排除帕瑞昔布致肺损伤(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的可能性。
临床确诊药物性肺损伤必须符合如下标准:①有服用已知能导致药物性肺损伤的药物的病史;②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③已排除能引起相同临床表现的其他原因;④停药后临床表现改善;⑤再次服药后临床表现恶化。
该患者具有药物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2次使用帕瑞昔布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气促;临床表现符合药物性肺损伤的文献报道,帕瑞昔布说明书提示有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的可能性;停药并对症处理后患者的喘息、气促好转;患者既往无明确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病史,本次入院后未合并使用其他药物,不良事件出现之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但不能排除基础疾病及其他因素(肺部感染)影响,未再次使用帕瑞昔布。符合药物性肺损伤确诊标准1~4条,诺氏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分为3分,关联性评价为“可能”。
药物性肺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首先必须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然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给予对症处理,同时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2013日本呼吸学会共识声明:药物相关性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对于轻症肺损伤(PaO 2 > 80mmHg)停用可疑药物即可;中度肺损伤(PaO 2 60~80mmHg)可使用泼尼松龙0.5~1.0mg/(kg·d)(或等效剂量),初始剂量治疗应持续2~4周,然后逐渐减量;对于重度肺损伤(PaO 2 < 60mmHg),当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时,可使用甲泼尼龙500~1 000mg/d连用3日冲击治疗,然后给予0.5~1.0mg/(kg·d)继续治疗2~4周,再逐渐减量。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逐渐恢复,预后较好;少部分弥漫性肺泡损伤或发展为慢性肺纤维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该患者使用帕瑞昔布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息、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考虑为非甾体抗炎药帕瑞昔布引起的中度肺损伤,给予短效β 2 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控制不佳。依据药物性肺损伤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建议,并结合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于入院第7日在药师建议下停用帕瑞昔布,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d[= 1.0mg/(kg·d)泼尼松]抗炎平喘,患者的呼吸困难、喘息、气促症状明显好转,双肺哮鸣音减少,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至正常;1周后减量为20mg/d,院外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5mg q.d.)1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1个月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同时药师与患者深入沟通,建议其后续完善肺功能检查,明确肺功能情况及诊断,避免相似药品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临床上可引起药物性肺损伤的药物很多,药物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较为复杂,对任何用药后出现的临床无法解释的呼吸系统症状或肺部新发病灶,均应考虑药物性肺损伤的可能性。临床药师可协助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药理学知识,并排除其他病因来综合判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药物性肺损伤的警惕,及时发现并及早采取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误诊、误治。
[1]金沢実,史春虹.药物性肺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日本医学介绍,2007,28(3):104-107.
[2]徐作军.应加强对药物性肺损伤的重视和认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10):721-723.
[3]叶俏.识别药物所致间质性肺疾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10):723-725.
[4]施举红,严晓伟,许文兵,等.药物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3):161-166.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6]CAMUS P. Drug-induced and iatrogenic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 Prog Respir Res,2007,25:212-237.
[7]WHITE A A,STEVENSON D D . Aspirin-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8,379(11):1060-1070.
[8]KUBO K,AZUMA A,KANAZAWA M,et al .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ung injuries. Respiratory investigation,2013,51(4):260-277.
[9]张艳,王佳佳,王晓蕾.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致呼吸困难合并皮疹1例.中国药物警戒,2019,16(12):767-768.
[10]LOONEY Y,O’SHEA A,O’DWYER R. Severe bronchospasm after parenteral parecoxib: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s:not the answer yet. Anesthesiology,2005,102(2):473-475.
[11]KURIAKOSE R,BALAKRISHNAN M. Laryngospasm and bronchospasm following parecoxib injections. Journal of pain & palliative care pharmacotherapy,2005,19(4):81-82.
[12]STAMATOULLAS A,BRICE P,BOUABDALLAH R,et al. Outcome of patients older than 60 years with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treated with front line ABVD chemotherapy:frequent pulmonary events suggest limiting the use of bleomycin in the elderly.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15,170(2):179-184.
(莫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