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

一、概述

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医药融入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优势,结合体质辨识等,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防治。

二、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

(一)协同控糖,改善症状

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

(二)防治并发症

防治并发症,可配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

(三)其他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针刺疗法,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但注意合并感染、溃疡者慎用。

三、中医参与健康管理

鼓励中医师与全科、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等开展团队共管。

1.体质辨识

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方案。

2.食疗药膳

“药食同源”类膳食有助控制血糖,应在中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按照食物的“四气五味”,结合中医体质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指导方案。可辨证选用麦冬、桑叶、玉米须等代茶冲泡饮用,兼有补水和调理作用。

3.传统运动

中国传统锻炼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心身桩等,通过调节“形、息、意”,发挥预防保健作用,可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活质量。

4.调畅情志

太极拳等运动可改善心理状态。五音(音乐)疗法、疏肝解郁类中药可减轻抑郁、焦虑。 3JvJbLS+cjtbWRkUxpi5MVSopC7yTkpVuHV7fG1Mg2rlJNAVXwY3kt/dskEtFl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