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相关部门陆续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国卫办规划发〔2018〕 34号)、《关于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的通知》(闽卫规划〔2019〕 93号)、《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的通知》(医保办发〔2020〕10号)等政策文件,为响应政策要求,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鼓励以电子健康卡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三医联动”的入口,推动电子健康卡的推广建设。
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联合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在福州市召开“三码融合”创新方案研讨会,创造三码融合体系,通过融合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及金融支付码,患者使用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就能完成就医结算全流程,并最终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就医”。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时要求将该项目打造为全国样板,成功落地后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复制推广。
2019年,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了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项目(“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支付码”)的建设,在不改变原有业务二维码的基础上进行二维码的扩展融合,以“多码融合”作为整合医疗、医保、医药共同的业务入口,实现多方业务数据的互通、共享。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推广使用,具备在医疗机构一码通用的能力。
宏观层面:
借鉴实体社保卡的“一卡通”项目的经验,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中国银联等各个部门不同电子码的优势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以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和居民健康卡脱卡结算问题。
技术层面:
在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金融支付码基础上,从顶层设计、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出发,在不破坏原有业务二维码的基础上进行二维码的扩展融合,从而达到多码融合、互联互通。应用包含多码融合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互联网医疗服务安全追溯与三医协同监管系统。在便民服务上,提供包含统一预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医保在线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长处方续方、电子健康服务券、个人健康画像、药店在线购药等一系列健康服务。在三医协同监管上,以“多码融合”作为整合医疗、医保、医药共同的业务入口,联结医疗、医保、医药多方业务数据,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共同提升完善三医协同监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医保基金安全。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架构见图3-1。
图3-1 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架构图
多码融合应用工程,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融合创新,更需要运营模式上的协调统一。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等多方协同推进,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共同实现数字福建“一部手机全省就医”的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统一设计、遵照实施的原则,成立“多码融合”专项项目组,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各行政管理部门、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技术指标推进建设,明确任务分工,坚决避免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的现象,确保能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利用,实现医疗、医保业务协同监管。
按照相关方案的专家论证意见,开展项目建设和推广应用,确保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安全高效。切实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和设备采购监管,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工程审计监督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建设内容和工程质量,指导建设试点项目医院、社区、药店开展实施,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督促工作任务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多码融合识别、获取和认证功能,创造用卡环境,优化业务流程,支持鼓励居民利用多码融合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为顺利推进多码融合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截至2021年底,在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的努力下,多码融合项目已完成阶段性建设。
运营推广方面,目前用户数为:3 685万人,活跃用户为:430万人,用码量为:2 000万次,结算量:42万笔。
系统建设方面,福建省卡管中心平台、健康码应用平台均已投入运行。
医院改造方面,14家省属医院均已完成“健康码”应用平台的对接改造,并完成领码、充值、就医、结算、取药等功能,实现了院内公众号一部手机完成就诊全流程。
医保对接方面,完成14家省属医院省医保在线结算的功能,完成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5家医院的福州市医保在线结算功能。
应用数据统计见图3-2。
图3-2 电子健康卡多码协同应用数据展示
福建省各级医疗机构和全省居民群众。
福建省。
线下领码渠道包括各医疗机构的自助机、收费窗口等;线上领码渠道包括支付宝生活号、微信公众号、各种app等移动应用上的领码,对于患者而言十分便利,可以先领码再去医院就医,省去往返医院办卡、开卡的麻烦。
患者就诊完,手机会立即收到系统自动推送的一条待结算信息,患者可在线完成医保+自费医疗费用的结算,大幅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待结算的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另外也支持在药店扫码购药,患者在药店买完药,可直接使用“多码协同”进行购药支付,实现医保、自费一键快捷支付,为民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就诊患者可以用“多码融合”应用进行扫码就诊、扫码取药、扫码检查、扫码取报告等,实现全流程无卡就诊。同时支持全流程就医指引,患者取号成功会收到消息提醒,为患者指引诊室位置;患者在医生工作站就诊完,也会立刻收到取药提醒或检查检验提醒,指引患者进行下一步操作。与传统模式相比,患者通过“多码协同”应用就诊,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等候时间。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多码协同”应用实现了“无接触、不聚集”全流程就诊,减少了接触感染的风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患者通过手机领码,避免线下人群接触,不必前往窗口排队办卡,可有效降低人群接触的感染风险。通过扫码就医、核酸检测“码”上行等服务,有效避免与人群和设备的接触,极大减少了线下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多码协同,支撑全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并实现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平台互通共享,支撑预约检测、数据报送、结果查询、共享互认等全流程服务管理。目前已汇聚核酸检测信息1.78亿条、疫苗接种人次信息8 061.46万条。并配合省数字办做好“福建八闽健康码”优化提升,牵头建立赋码规则小组,定期研究提出赋码转码规则建议,提升健康码疫情防控能力。
基于“多码协同”实名认证体系,开展借助“多码协同”建立医保、医疗数据互通通道,实现互联网医疗机构在线医保结算服务。目前,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已结合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现了医保在线结算服务。
通过完成与福建“12320”便民热线服务平台的统一界面服务,围绕便民惠民服务开发一系列便民服务,为公众提供健康档案查询、餐具溯源、生育登记、健康宣教、预约接种等应用场景,同时针对老年人群进行个性化服务定制,优化群众医疗健康服务的体验。
采用了跨平台身份识别协同技术,除了采用目前在软件领域常用的验证身份证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金融实名绑卡、微信实名、支付宝实名等认证方式,还创新地加入社保、医保身份实名、本地化的实名体系接入以及人脸实名核验技术,从身份识别安全角度来考虑,采用了多重身份认证技术,可提供单重名字、双重实名、多重实名、混合实名认证的机制,为推动实名制就诊进程和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打下基础。
针对医疗机构之间患者数据共享的安全难题,采用CLA无证书密钥管理及认证技术方案,在所有医疗机构CLA前置可信交换网关给所有认证、文档交换加一层CLA,在互联网医疗层面由CLA完成认证与签名,在医疗机构内部还是由原来CA发挥其作用。该系统兼具PKI/CA和IBC的优点,在安全性上与PKI/CA相当,在易用性上与IBC相当。
多码融合系统按照主索引生成方案生成主索引ID,与统一身份认证中认证信息匹配,融合管理系统对接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金融支付码等系统完成多码融合,不是替代各类电子码而是兼容。“融合码”的生成采用了标记化技术方案,多码融合管理系统为标记服务提供方,负责产生、维护标记,也负责管理标记请求方,如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金融支付码或其他申请多融合系统,登记标记请求方信息,维护资料,配置标记请求方参数。
福建省电子健康卡“多码协同”项目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全国创新应用试点项目,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实现了就医介质、就医流程、支付方式、服务模式的改变,极大地改善了民生服务体验,提升了医疗行业监管水平。
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推行就医“一码通”,实现扫码识别、扫码支付,构建“一账通”统一结算支付信息通道,让福建居民仅凭一个码就能享受医院就医、医保结算、药店购药、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医疗等医疗服务,真正解决了参保人员办理居民健康卡和医疗费用结算支付中重复跑腿、重复排队、排队及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改善民生综合服务体验,提高参保对象的满意度。
“多码融合”的建设有利于全面落实实名就医,有效建立互联网时代居民健康统一身份凭证,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汇聚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记录,形成完整、有效、实时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促进跨部门、跨机构、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整合,促进“三医联动”和就医全流程追溯监管,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
福建省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多码融合应用项目,从业务及信息系统上重新梳理,在流程设计过程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建立全方位满足就医群众用卡服务需求的服务理念,结合移动应用等多个渠道,在人性化服务中体现精细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水平,从而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在拓展使用场景的基础上,同时逐步扩大应用覆盖范围,建立完善“多码融合”应用的考核机制和配套措施,循序渐进实现全省各地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接入,最终完成“多码融合”应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的目标。
结合疫情常态化管控工作,推进电子健康卡与八闽健康码“多码融合”应用,推动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就医”。在“八闽健康码”的界面上进行改造,快速实现“八闽健康码”的就诊一码通,借助“八闽健康码”疫情期间的推广力度及广大群众对健康码的认知关注,吸引更多患者使用“多码融合”应用,实现“多码融合”应用在全省的推广覆盖。
通过“多码融合”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试点,打造就医、购药的“一码通行”。试点成功后,将通过“多码融合”,进一步实现与公安、交通、教育、体育、民政等部门的互联互通,实现更广范围的“一码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