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D2~D6天:收入院后,予脱水、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德巴金)抗癫痫、维护内环境稳定、液体负平衡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并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左侧额-颞-顶叶出血性脑梗死(图6-2)。
图6-2 头颅MRI(D3)
经上述处理,患者病情仍呈缓慢进行性加重,D4、D5多次发生抽搐,起病D6神志从嗜睡变为昏迷,同日右侧肢体肌力下降为1级,左侧瞳孔散大,呼吸节律不齐,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处理。复查头颅MRI,提示:病灶范围较D3扩大,左侧海马沟回疝形成(图6-3)。
图6-3 头颅MRI(D7)
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外伤病史。因“失语12小时伴抽搐2次”入院,起病时神志清醒,之后病情进行性加重,进入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目前患者病情危重,且诊断未明,有专家认为患者是颅内肿瘤合并出血,有些则认为是脑出血等,大家意见不一,请您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就诊断方面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特别是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检查?应对策略如何?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急诊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以失语、右侧偏瘫和频发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救治过程中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最后因脑疝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头颅MRI提示左侧额-颞-顶叶楔形病灶,基本符合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考虑诊断为出血性脑梗死可能性大。该患者发病第2天头颅CT可见额叶出血灶,非临床常见的典型出血部位,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期间如果进行颅脑血管3D-CTA或者增强MRI检查,能够鉴别是否存在脑血管破裂或颅内肿瘤以明确出血原因。本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病情进行性加重,起病第6天出现左侧海马沟回疝,考虑可能与脱水治疗不充分有关,在救治过程中如果能够监测颅内压力并指导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适当降低颅内压,可保证脑灌注压同时预防脑疝形成。目前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积极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有可能挽救生命,但是风险大。
周立新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
患者已经出现脑疝,首先要解决颅内高压的问题,可开颅行减压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头颅CT、MRI表现,“急性脑出血”诊断成立。但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发病时血压不高,无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表现,头颅CT血肿形状散在分布的特点也不支持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继发脑出血。且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到脑疝形成,根据头颅MRI表现排除脑出血量增加所致。脑出血的原因可从梗死后脑出血、脑寄生虫病、瘤卒中、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等多方面分析,可行DSA造影或CTA、MRA等鉴别诊断。
丁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原急诊科主任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理事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会长
北京医师协会急诊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与心肺复苏分会常务委员
患者诊断左额颞顶叶脑血管畸形合并出血可能性大,合并症状性癫痫,左海马钩回疝形成。有典型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且以失语、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病变在脑叶,颅脑MRI:T 1 、T 2 加权像可见血液流空征象,均符合脑血管畸形的特征。
补充检查:应行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血管造影的情况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的线索,高度怀疑静脉窦血栓形成,予MRV检查,提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图6-4)。
图6-4 头颅MRV(D7)
D7:患者仍昏迷。体格检查:T 37.8℃,P 92次/min,左侧肢体在强刺激下可有活动,左侧病理征阴性,右侧Chaddock征(+)。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并溶栓(图6-5),术后继续予低分子肝素钙0.6mL皮下注射q.12h.抗凝;加强脱水、保护脑细胞、物理降温等治疗;予气管切开,继续行机械通气治疗。
D8~D11:经上述治疗后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无抽搐、呕吐,偶见左侧肢体活动。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强刺激左侧肢体能抬离床面,余基本同前。D8复查头颅CT,提示:左侧额颞顶叶出血性脑梗死,病灶范围明显扩大(图6-6),继续低分子肝素钙0.6mL皮下注射q.12h.抗凝、脱水、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
图6-5 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及溶栓
图6-6 头颅CT(D8)
D12:病情不断好转,神志由昏睡变为清醒。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肢体能自主活动,右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肌力约4~5级,左侧病理征阴性,右侧Chaddock征(+)。起病D18复查MR,提示:①左侧额顶叶出血性脑梗死;②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图6-7、图6-8)。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见图6-9。
治疗方案同前。
图6-7 头颅MR(D18)
D35转神经内科进一步康复治疗,期间复查MR,提示:①左侧额顶叶出血性脑梗死,出血范围略有缩小;②考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图6-8)。
图6-8 起病1个月后头颅MRI
图6-9 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图(D1~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