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目标
1.掌握正常儿童泌尿系统的结构。
2.掌握正常儿童泌尿系统的功能。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新鲜时呈淡红色,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
肾髓质新鲜时呈红褐色,为10~20个锥体所构成。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
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肾锥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由于肾筋膜在肾的下方开放,当出现肾周围的脂肪减少等情况使肾的支持力下降时,肾的移动度增大,容易向下移动,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又由于肾筋膜下端的开放,可向下通入直肠后隙,临床上可经直肠后隙注入空气,行腹膜后充气造影,以显示肾等器官的变化。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侧肾脏大约有100万~15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构成。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每个肾单位都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而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肾小球与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
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外包围着肾小囊,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球有滤过作用,滤过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余部分形成原尿,不可滤过葡萄糖。肾小球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流经动脉血,不进行物质交换。
肾小囊很薄,其内紧贴着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层囊腔,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作用是暂时储存原尿。血液是被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的。
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外面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接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肾小管汇集成一些较大的管道通入肾盂。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吸收原尿中全部葡萄糖以及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余下的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液。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为平滑肌),位于腹膜后,全长约20~30cm,管径约0.5~0.7cm。上端起自肾盂,沿腰大肌前面下降,在小骨盆入口处,右侧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左侧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末端的前方。入盆腔后,输尿管的行程,男女各异,男性沿骨盆侧壁弯曲向前,与输精管交叉后转向前内,斜穿膀胱壁;女性输尿管入盆腔后,行于子宫颈两侧,距子宫颈约2cm处,从子宫动脉的后下方经过,在膀胱底外角处输尿管斜向前内到达膀胱底,开口于膀胱底内面的输尿管口,此部称壁内段,长约1.5cm。
输尿管先位于腹部,后进入盆腔,最后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因此,临床上常将输尿管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第1个狭窄: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第2个狭窄:在跨过髂血管处;第3个狭窄:在穿过膀胱壁处。这些狭窄是结石容易滞留的部位。
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成人膀胱的容量约300~500ml,最大达800ml,新生儿约为50ml。膀胱的形状、大小依充盈程度而不同。空虚时,略呈锥体形。锥体的尖朝向前上方,称为膀胱尖;锥体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称为膀胱底;尖和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各部之间无明显界限。当膀胱充盈时呈卵圆形。
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空虚时,膀胱尖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可高出耻骨联合上缘。
前方:有耻骨联合(男性和女性相同);后方:男性有精囊腺、输精管末端和直肠,女性有子宫和阴道;下方:男性邻接前列腺,女性邻接尿生殖膈。
膀胱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此肌为平滑肌)。
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该处缺乏黏膜下层,无论膀胱处于空虚和充盈时,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膀胱三角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男性尿道起于膀胱下端的尿道内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成人约长16~22cm,管径平均为5~7mm。全长可分为三部,即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临床上把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男性尿道在行程中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三个狭窄分别在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扩大部在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两个弯曲一为耻骨下弯,在耻骨联合下方2cm处,凹弯向上,包括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的起始段,此弯曲恒定;另一弯曲为耻骨前弯,在耻骨联合前下方,凹弯向下,在阴茎根与体之间,如将阴茎向上提起,此弯曲即可变直。
女性尿道甚短,长仅2.55cm,平均为3.5cm,直径约为8mm,易于扩张,可达10~13mm,没有弯曲,在阴道之前耻骨联合之后,自膀胱颈部开始向下向前止于尿道口。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通过尿液的生成,排泄机体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血液流经肾脏,除细胞与大分子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浆成分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及足细胞裂孔膜构成的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在流经不同节段肾小管的过程中通过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最终形成终尿,汇入肾盂,排出体外。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代谢废物,包括以尿素氮、肌酐、尿酸等为代表的多种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通过血液进入肾脏,经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肾脏,血液中的水和电解质通过肾小球滤入原尿;原尿中的水和电解质在流经不同节段肾小管时以不同的比例被重吸收,同时部分电解质将被分泌入管腔。通过肾脏的尿浓缩与稀释过程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的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来调节血压。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3)活化维生素D 3 ,调节钙磷代谢。
(4)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5)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输尿管是肾和膀胱之间的尿液通道。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尿液和排尿。正常人膀胱内尿量达到150~250ml时,开始有尿意,尿量达到250~450ml时,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将膀胱内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张宏文 丁 洁)
1.王天有,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杨霁云,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