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PD患者为锥体外系损伤,通常不影响锥体束,因此不伴有肢体瘫痪。但大多数PD患者由于肌肉僵硬和运动缓慢,活动量减少或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无力,属于继发性功能障碍之一。废用性肌肉萎缩无力常发生于腹肌和腰背肌等躯干核心肌群,以及四肢近端大肌群。临床上需要对肌力进行评定。

临床上,通常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对肌力进行初评。有条件时,可应用等速和等长肌力测试仪进行定量评定。

(一)徒手肌力检查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学教授Robert Lovett于1916年提出的,Lovett肌力分级具体见附表15。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在Lovett肌力分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被测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以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时则在右上角加“-”,以补分级不足。

(二)等速运动测定法

1.测定内容

可对肩、肘、腕、膝、踝和腰背等多个部位、多个功能动作进行肌力测试,是能够完成等速向心收缩、等速离心收缩、等速持续被动运动等多种形式下的肌力测试。该测定可以提供力矩、功率、爆发力和局部肌肉耐力等多种数据,并能较完整、精确地同时完成拮抗肌交互收缩或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交互的测试,是目前评定肌肉功能、研究肌肉力学特性的最佳方法。

2.优点

等速运动具有恒定速度和可调节阻力的特点,可对肌肉力量进行客观、准确的量化测定,具有可重复性和敏感性较高等优点。

3.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通常对徒手肌力检查3级以上的肌群进行等速肌力测定,徒手肌力≤3级的肌群可采用等速持续被动运动程序进行肌力测定。

(2)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有骨折、局部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软组织瘢痕挛缩、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扭伤和严重疼痛等。相对禁忌证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滑膜炎或渗出、亚急性或慢性扭伤等。

4.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正确摆放患者体位,近端肢体应固定良好,防止产生代偿动作。测试前应告知患者正确地按照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必要时可给予3~5次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进行双侧同名肌群肌力比较时,应按先测定健侧、后测定患侧的顺序进行,以利于双侧的比较;测试中可适当给予鼓励性指令,以提高患者用力的兴奋性,从而获得最大肌力;进行离心收缩的测试时,要注意重复次数,避免次数过多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现象。

伴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屏气和过度用力,同时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三)腰背肌力检测法

通常应用背力计对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检测。其原理为通过提拉(lifting)动作,测定腰背肌由屈曲位向伸展位运动时所产生的力量。应用背力计检测,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等长检测法

测试时,腰背部肌肉收缩,但长度不变,即在某一生物力学位置上完成肌力测定。测试时,由于腰椎应力增加,可引起腰痛发作,因此伴有腰痛和老年患者慎用该项检测;此外,心肺功能不佳者也需慎用。

2.等速检测法

应用等速运动测试仪,在恒定的角速度下,完成全运动范围的腰背肌肌力测试。

二、肌张力

PD患者肌张力增高常表现为肌肉僵硬,查体时主动肌与拮抗肌的阻力与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一致,感到有均匀的阻力,呈铅管样张力增高,如伴有震颤时呈齿轮样张力增高。可应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进行评定,具体见附表16。检查时注意受累的肢体或躯干的范围。

三、关节活动度

PD患者由于肢体肌肉僵硬和运动缓慢,长期活动减少或不活动,产生肌腱短缩、关节挛缩等,从而导致继发性的关节活动障碍,表现为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受限。可用目测法和量角器进行测定。全身各个部位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和测量方法,具体见附表17。

四、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检查可对上肢和下肢分别进行测验。检测时,应观察动作完成是否直接、精确,时间是否正常,动作完成过程中有无辨距不良、震颤或僵硬,增加速度或闭眼时有无异常。所有测验应先睁眼测试,再闭眼测试。

(一)评定内容

共济失调的评定分为非平衡协调测验和平衡协调测验两部分。

1.非平衡协调测验

(1)指鼻试验:患者手臂伸直、外展、外旋,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然后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两侧比较。

(2)指-指试验: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检查者的示指。

(3)轮替试验:患者双上肢屈肘90°,前臂快速反复地做旋前、旋后动作。

(4)示指对指试验:患者双肩外展90°,伸肘,再向中线运动,双手示指相对。

(5)拇指对指试验:患者拇指依次与其他四指相对,速度由慢渐快。

(6)握拳试验:患者双手握拳、伸开,速度逐渐加快。

(7)跟-膝-胫试验:患者仰卧位,上抬一侧下肢用足跟碰对侧膝盖,再沿胫骨缘向下移动。

(8)拍地试验:足跟触地,抬起足尖,做拍地动作,双足同时或分开进行。

(9)拍手试验:患者屈肘,前臂旋前,用手拍膝,双手同时或分开进行。

(10)跟-膝、跟-趾试验:患者仰卧位,抬起一侧下肢,足跟先后放在对侧下肢的膝部和脚趾上。

(11)画圆试验:嘱患者抬起上肢或下肢,在空中画出想象中的圆。

2.平衡协调测验

(1)在一个正常、舒适的姿势下站立。

(2)两足并拢站(窄的基底面)。

(3)一足在另一足前面站立(即一足的脚趾触另一足的足跟)。

(4)单足站立。

(5)在以上各种姿势下变换上臂的位置(如:上臂于体侧;举过头;置于腰部等)。

(6)突然地打破平衡(在患者受到保护的情况下)。

(7)站立位,躯干在前屈和还原到零位之间变换。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于地板的标记上。

(11)侧向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放大协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17)正常站立姿势,先观察睁眼下平衡,然后闭眼。

(二)结果分析

1.定性

由上述评定首先可做出有无协调障碍的定性诊断。

2.评分标准

见附表18。

3.注意事项

评定时患者必须意识清晰,充分合作,当肌力不足4级时,该项评定无意义。评定时应注意对比,注意协调障是一侧性的还是双侧性的,以及在睁眼、闭眼条件下障碍的差别。

五、步行功能评定

步态障碍是PD患者的突出症状,评定方法主要包括冻结步态问卷(freezing of gait questionnaire,FOG-Q)、10米步行试验(10 meter walk test,10MWT)、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TUG、三维步态分析以及步频、步长、步速、跨步长、跨步周期、单双相支撑期时间、脚离(触)地百分比等步态参数。

(一)冻结步态问卷

具体见附表19。

(二)10米步行试验

1.测验方法

在一条14米的走道上,用胶带或粉笔标记出10米的距离,两端分别设置2米的加速区和减速区。如果没有14米的空间,可以换成10米空间的6米步行测试。测试时,当前脚越过10米的起始线时开始计时,前脚越过10米的终点线时,停止计时。分别采用最快步行速度和平常步行速度交替进行测试,往返3次后结束,分别计算2种步行速度的平均时间和速度。

2.测验指导语

①平常步速:我会说预备,开始。当我说开始的时候,以你平常的速度走,直到我说停;②最快步速:我会说预备,开始。当我说开始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以你最快的速度走,直到我说停。

3.数据记录

具体见附表20。

(三)6分钟步行试验

1.试验准备

6MWT应该在室内进行,沿着一条封闭的、长而直的平坦走廊进行,需要硬质地面。如果天气适宜,试验可以在室外进行。步行路线至少应30米长。走廊的长度每3米处要有标记,折返处应有锥形标志(如同橙色交通锥标)。出发线为出发点和每个60米的终点,应该用明亮的颜色条带标于地面。

2.测量过程

(1)为避免日内差异,重复试验应在每天大致相同的时间进行。试验前无须热身。

(2)患者应在试验开始位置附近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10分钟。在此期间,检查是否存在禁忌证,测量脉搏、血压,确认衣服和鞋子适于试验。填写工作表的第一部分。

(3)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脉氧计。如果使用脉氧计,测量并记录基线心率和氧饱和度,按照说明书把信号调到最大的同时把运动伪影减小到最低,确定读数稳定。注意脉搏是否规律和脉氧计信号质量是否满意。

3.试验过程

(1)让患者站在出发线上。试验过程中治疗师也应该站在出发线附近,不要跟着患者步行。患者一开始走就开始计时。

(2)步行过程中不要跟任何人交谈,用平缓的语调和声音以及标准用语鼓励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不要走神而忘记计数圈数。每次患者回到出发线就要按动圈数计数器一次(或在工作表上标记圈数),并让患者看到它。计数时身体动作要夸张一点,如同比赛时使用秒表一样。

第1分钟过后,用平缓的语调告诉患者:“您做得很好,还有5分钟。”

当剩余4分钟时,告诉患者:“再接再厉,您还有4分钟。”

当剩余3分钟时,告诉患者:“很好,已经一半了。”

当剩余2分钟时,告诉患者:“加油,您只剩2分钟了。”

当只剩余1分钟时,告诉患者:“您做得很好,再走1分钟就结束了。”

不要使用其他鼓励性的语言(或肢体语言)。

如果患者试验过程中停住需要休息,告诉他:“您可以靠在墙上,觉得可以了就继续走。”不要停止计时器。如果患者在6分钟之前停下并拒绝再继续(或您判断他们不应该再继续)时,在工作表上记下步行距离、停止时间和过早停止的原因。

当还剩15秒时要对患者说:“过一会儿我说停下时您要立刻停在原地,我会过来。”

时间到了要说:“停!”然后走到患者身边。如果患者看上去很累要考虑给他们拿椅子。在他们停止的地方做一标识。

(3)试验后:记录Borg呼吸困难和疲劳水平,并问:“怎么样?怎么不能走得更远一点呢?”

1)如果使用了脉氧计,要测量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然后将其移开。记录步行的圈数。

2)记录最后未完成的一圈的距离,然后计算步行的总距离,记录在工作表上。

3)对患者进行鼓励并提供饮用水。

数据记录具体见附表21。

(四)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

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利用骨盆、髋、膝、踝传感器对患者的步行参数进行传输,在电脑上进行分析,出报告。选定室内一段8~12米的长廊,患者按要求佩戴好传感器,在起点处双脚并拢站立,当治疗师下达“开始”的命令后,以平稳的速度向前行走,中间不能停止、拐弯以及掉头。当患者走到终点处,治疗师在电脑上按下“停止”键,获得数据并保存。患者至少进行3次测试,每次测试之间间隔3~5分钟,取其平均值进行分析。

报告具体填写见附表22。

六、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障碍表现为站立、行走、转身稳定性下降,PD中后期易跌倒。平衡功能评价包括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微型平衡评价系统测验(mini-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s test,Mini-BES Test)、改良帕金森活动量表(modified Parkinson activity scale,M-PAS)、5次坐立试验(five times sit to stand test,FTSST)、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

(一)Berg平衡量表

具体见附表23。

(二)微型平衡评价系统测验

1.Mini-BES Test包括姿势调节、体位控制、感觉定向力和动态步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3、3、3、5个条目,共计14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0分代表差,1分代表中等,2分代表正常,满分28分,每个条目根据受试者的完成质量计分。

2.Mini-BES Test评定的注意事项

(1)患者测试时应穿平底鞋或光脚。

(2)测评时准备的工具:记忆海绵垫(10cm厚,60cm×60cm宽,中等密度)、没有扶手和轮子的椅子、倾斜斜坡、秒表、23厘米高的箱子,测量出距离椅子3米的位置,并用胶带标记出来。

(3)如果测试者需要使用辅助设备,则该项评分降一个级别。

(4)如果测试者需要外界帮助,则评分直接为0分。

(5)第3项(单脚站立)和第6项(侧方迈步反应)取分数较差的一侧成绩。

(6)第3项(单脚站立)每次均有2次机会,选择被测量侧的最好成绩作为最终分数。

(7)第14项3米步行试验(3 meter walk)和干扰TUG,如果在干扰TUG行走中步速较TUG减慢10%,则减掉1分。

(8)在评定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具体见附表24。

(三)改良帕金森活动量表

改良帕金森活动量表(modified Parkinson activity scale,M-PAS)是一种能力量表,可以让治疗师了解PD患者最主要的活动受限,从而制订相应的康复目标。该量表评定了PD患者移动性功能的局限性,包括平衡、步态和转移。测试包括16项活动,3个方面的移动性功能:转椅(2项)、步态(6项)和床上活动(8项)。所有项目都按顺序评分,从4分(最好)到0分(不能完成或依赖帮助)。M-PAS中用转移和步态来评定平衡。

1.椅子转移

椅子转移让PD患者端坐于椅子上,双手放在膝关节上。治疗师让患者从椅子上站起来。患者的双手可以放在椅子的扶手或膝关节上,站立的时候,让患者维持站姿一段时间,观察并评分。具体见附表25。

2.步态运动

步态运动让PD患者端坐于椅子上,双手放在膝关节上。治疗师让患者看到U形的带子,然后下达指令让他站起来,患者可以用手介助。然后让患者走到U形的带子处,在U形的范围内转弯,然后患者回到椅子上坐下。告知患者步行过程中尽量保持平衡,观察并评分。具体见附表26。

(四)起立-行走计时试验

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是一种快速定量评定功能性步行能力的方法,由Podisadle和Richardson在Mathias等人“起立-行走”试验(stand-up and go test)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该评定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应用方便,可用于临床评定和研究。以下介绍该试验的具体评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1.评定方法

起立-行走计时试验评定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张有扶手的椅子和一个秒表(没有秒表时用普通的带有秒针的手表也可以)。评定时患者着平常穿的鞋,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椅子座高约45厘米,扶手高约20厘米),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扶手上。如果使用助行具(如手杖、助行架),则将助行具握在手中。在离座椅3米远的地面上贴一条彩条或画一条可见的粗线或放一个明显的标记物。当测试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患者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按照平时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过粗线或标记物处后转身,然后走回到椅子前,再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测试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测试者记录患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以及在完成测试过程中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正式测试前,允许患者练习1~2次,以确保患者理解整个测试过程。

2.评定标准

除了记录所用的时间外,对测试过程中的步态及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按以下标准打分。1分:正常。2分:非常轻微异常。3分:轻度异常。4分:中度异常。5分:重度异常。具体见附表27。

七、姿势异常评定

PD患者除四肢外,面部、颈部、躯干的肌肉均有强直,因此患者出现头颈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掌指关节微屈,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下肢髋、膝关节微屈的特殊姿势。

PD患者的姿势异常包括:矢状面畸形(躯干前屈症,垂颈症)、冠状面畸形(Pisa症和脊柱侧凸等)。

1.躯干前屈症

是一种胸腰椎前屈(>45°)的姿势异常,出现在行走或站立时,仰卧时消失。躯干前屈症大多数出现在PD的中晚期,躯干前屈角度为45°~90°,严重的可达到胸腰椎与地面平行。研究表明,PD的躯干前屈症好发于PD疾病程度重、左旋多巴剂量大和持续时间长、有脊椎外伤史、高龄、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

2.垂颈症

常作为颈部肌张力障碍的表现,出现头和颈的前屈。垂颈症偶尔可出现于PD运动症状出现之前,但通常是PD出现运动症状数年之后出现。早期,可见颈部肌肉的肥大和肌痉挛。可触及肌肉的僵硬,以头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为著。

3.Pisa症

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Bonanni等建议诊断标准为:躯干横向弯曲>15°,行走时加重,仰卧时消失,无躯干其他活动限制。临床上Pisa症状出现隐匿而缓慢,直至出现疼痛、呼吸困难、行走不稳易跌倒才被人重视。检查可发现患者在站、坐或者行走时躯干始终不自主地偏向一侧,站立时中立的感觉受到损害。

4.脊柱侧凸

是指脊柱的横向弯曲及椎骨的旋转导致躯干的不对称畸形,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扫描Cobb角>10°。患者脊柱的侧凸一般发生在初始累及肢体同侧。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的PD患者,脊柱侧凸发生率越高。

(郑建玲 宋鲁平) XfGKpY9b/2RUjVffQbeXJsvRr6OQ7gPX0FGyfz31MaXs+bi8X4td9lLdiOyzOV3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