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以提高糖友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作用于受体时的“亲和力”,并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度,降糖作用明显。
规律运动,不仅能减轻糖友的体重,还会改善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有效提高降糖药的疗效,有助血糖控制。运动治疗后,有利于促进血糖达标。
安全第一 :糖友运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发生因不恰当的运动方式或强度造成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猝死等)、代谢紊乱以及骨关节韧带损伤等。
讲究科学和效率。
◆ 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辅以抗阻训练,且运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
◆ 进行中等强度及以下的运动。
◆ 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
◆ 运动时间应在餐后1~3 小时内为宜,并尽量持之以恒。
量身定制 :根据糖友的病程、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
专业指导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
管理全面: 运动治疗要结合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血糖监测及并发症管理同步进行。
运动监测 :监测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血糖,避免运动损伤。
计划调整 :根据糖友病情和运动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运动计划,循序由少到多、由轻至重、由简至繁,并遵从适度恢复、周期运动的原则。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运动形式。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量与运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富韵律、运动持续时间较长(≥ 15分钟),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范围。
糖友可选择的有氧运动项目,以中低强度、有节奏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包括散步、慢跑、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爬楼梯等,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如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简单来说,抗阻运动就是一种对抗阻力的运动,是指肌肉在克服外界阻力时的主动运动,可以恢复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阻力可由他人、自身肢体或器械(如哑铃、沙袋、弹簧、橡皮筋、弹力带等)产生。主要包括俯卧撑、深蹲起、仰卧起坐、卧推、直立提拉、两头起、平板支撑、引体向上、蹲跳、举哑铃、杠铃弯举等。
与有氧运动相比,抗阻运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肌肉的力量、增大肌纤维体积,从而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且运动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会持续数小时,从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训练为辅,且阻力为轻或中度 是2型糖尿病糖友的最佳运动方案。运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抗阻训练建议在没有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等禁忌症的情况下进行,鼓励患者每周至少进行2次,更为理想的是逐渐增加至每周3次抗阻训练。建议抗阻运动的时长每次不超过15分钟。推荐间隔1~2天的间歇性训练,不宜每天进行。
所有运动锻炼部位要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运动中,目标心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10~30分钟(具体应根据运动强度而定)。
运动有尺,轻重有度。有氧运动加抗阻运动的组合,使得运动这把“尺”更加精准到位。
目标心率是指在运动时的理想心率(即每分钟心跳次数),是一种评估人是否处于最佳有氧效率的方法。
1.和目标心率关联的几个专有名词及计算方法。
◆ 静态心率(RHR):清晨刚醒来,测量1分钟的脉搏数,即为静态心率。
◆ 最大心率(MHR):220减去年龄,即为最大心率。(此计算公式适用于普通青壮年糖友)
◆ 心率储备(HRR):最大心率减去静态心率,即为心率储备。
◆ 目标心率(THR):心率储备×训练强度(通常为60%~80%)+静态心率,即为目标心率。
2.如何计算目标心率,以40岁的小丽为例。
◆ 小丽的静态心率(RHR)是63。
◆ 最大心率(MHR)是220-40=180。
◆ 心率储备(HRR)是180-63=117。
◆ 目标心率(THR)的下限是117×0.6+63=133;目标心率(THR)的上限是117×0.8+63=157。
小丽最终的目标心率是取目标心率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即为(133+157)÷2=145。也就是说,小丽在运动中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45次左右,运动效果最佳。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人通用的目标心率计算公式。糖友不宜过于追求目标心率,达到有效心率即可(有效心率是目标心率的60%~8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小丽患有糖尿病,她在运动时的最佳心率就不是每分钟145次,而是87~116次之间(145×0.6=87,145×0.8=116)。
糖友们,学会了吗?算一算您的有效心率吧。
◆ 动作难度过大或节奏过快。过度使用某块肌肉、动作不正确等,都易导致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等。
◆ 有膝关节病变,却错误选择了爬楼梯、长时间步行或跑跳动作等,加重了膝关节负担。
◆ 患有高血压的糖友如果选择需要憋气才能完成的动作,如进行几乎超过机体承受能力的举重运动,会使血压突然增高,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事件。
◆ 妊娠的糖友,进行过度的弯腰动作或过多腹部运动,有可能导致早产。
◆ 腰椎、颈椎的过度旋转动作可能导致原有的椎间盘突出症加重,甚至造成脊髓损伤。
◆ 进行了超过身体耐受能力的过量运动,强度过大可能引起心血管意外。
◆ 伴随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友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 运动量过大,易致肌肉疲劳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 运动量过大,可能引起低血糖,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迟发型低血糖风险。
◆ 空腹时运动。
◆ 身体疲劳时运动。
◆ 在身体有感染或其他急性病时运动。
抗阻运动间隔1~2天为宜,如果每天进行,不利于肌肉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