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右半肝的肿瘤切除,手术较为复杂,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切除的肝脏组织较多(占全肝体积的50%~70%),术前仔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详细了解脉管走行及变异、分析肿瘤与重要脉管结构的解剖关系,术中精细操作、控制出血,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原则上其适应证同开腹右半肝切除术,另外,对于肿瘤的体积,良性病变不超过15cm,恶性肿瘤不超过10cm,剩余肝脏能够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的,也可行此手术。

2.禁忌证

除与开腹肝切除术禁忌证相同外,还包括:

(1)不能耐受气腹者。

(2)曾有开腹的上腹部手术史,腹腔内粘连,难以暴露、分离病灶者。

(3)病变紧贴或直接侵犯大血管者。

(4)病变紧贴第一、第二或第三肝门,影响暴露和分离者。

(5)肝门部被侵犯或病变本身需要行大范围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者。

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上的禁忌证也可能会逐渐变为相对禁忌证,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判断手术方式,做到与时俱进。

二、术前评估、准备

1.一般情况评估

全面了解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出凝血情况,明确有无手术禁忌。术前一般情况评估项目包括:①入院相关资料及常规检查;②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若年龄>60岁或既往患有肺部疾病,需评估患者肺功能,必要时行胸部CT平扫。

2.影像学检查

利用CT、MRI、超声、血管造影等检查,详细了解肿瘤的范围、脉管走行及变异、肿瘤与重要脉管结构的关系,明确有无肝内及远处转移、肝门部侵犯及门静脉癌栓。有条件的医院建议行肝脏CT三维立体重建,能更加直观地显示肿瘤的范围、脉管的走行及变异、肿瘤与脉管的解剖关系,有利于术前设计手术预案,甚至可将三维立体技术应用于术中,有利于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图3-4-1)。

图3-4-1 肝脏三维立体重建

A.全肝三维图;B.肝肿瘤三维图。

3.肝储备功能评估

(1)常规肝功能检查,患者肝功能应在Child B级及以上。

(2)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10%。

4.残肝体积计算

根据CT预切线,计算剩余残肝体积,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和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结果,把握合适的残肝体积。

5.规则性右半肝切除的手术范围

规则性右半肝切除范围应为肝脏中线右侧1cm至肝右缘的右肝组织,还应包括胆囊切除。肝脏中线的确定方法:①根据肝脏表面的标志,以胆囊窝中部和下腔静脉连线为肝脏中线。②根据门静脉支配的范围,即观察阻断或切断右肝蒂后肝脏表面的颜色改变确定肝脏中线。③腹腔镜超声探查确定肝中静脉的走行,进而确定肝脏中线。

三、手术技巧

在“复杂手术简单化”原则指导下,基于对“能够广泛推广的手术方式才是有前景的手术方式”的理解,提出了“七步法”模式化腹腔镜肝切除术。“七步法”为摆(体位摆放)、戳(套管针孔设计)、露(暴露肝脏)、离(肝脏游离)、断(出、入肝血流阻断)、切(切割肝实质)、止(创面止血引流)。

1.体位摆放

患者平卧取头高、右高位,将右侧腰背部垫高30°,术者站在患者右侧,第一助手站在患者左侧。提拉法建立气腹,设定气腹压力在12~15mmHg。关于患者双下肢是否需要分开可根据自身经验、习惯决定(图3-4-2)。

2.套管针孔设计

行腹腔镜右半肝手术时,以脐右侧切口为观察孔,右侧锁骨中线(约脐上水平)及右腋前线(约脐上水平)为主刀操作孔,剑突下、剑突与脐中点为第一助手操作孔,一旦需要中转开腹,可联合以上5个套管针孔形成开腹的右上腹反“L”形切口(图3-4-3)。

图3-4-2 术者站位

图3-4-3 戳孔位置

3.暴露肝脏

在暴露肝脏时,需要使用一些技巧,能更有效地显露肝脏:①头高足低位,同时垫高右侧取右高位。②抱肝:第一助手双手分别夹持纱布条两侧,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牵引带,将右叶肝脏旋向左侧并通过微调两侧纱布夹持长度来改变旋肝角度(图3-4-4)。在抱肝过程中切忌突然用力旋转,避免突然出现的过度牵拉损伤肝短静脉及肝右静脉。

4.肝脏游离

肝脏的游离与暴露同步进行,通过良好的术野暴露将肝周重要血管、脏器等精确地解剖出来。一方面,可将重要结构清晰暴露在术者视野中,加快手术进程;另一方面,也可从容处理意外出血,减少不必要的中转开腹。

图3-4-4 抱肝

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右三角韧带、右冠状韧带、右肝肾韧带,使整个右半肝完全游离为方便旋转,有时还需要切断腔静脉左侧的部分左冠状韧带。离断肝肾韧带时注意勿损伤粘的结肠、十二指肠及右肾上腺(图3-4-5)。

图3-4-5 肝脏游离

A.超声刀切断肝圆韧带;B.超声刀离断肝镰状韧带;C.超声刀打开部分左冠状韧带;D.超声刀游离肝肾韧带,注意保护右侧肾上腺;E.超声刀游离右三角韧带和右冠状韧带。

5.出、入肝血流阻断

对于区域血流阻断,精确解剖第一肝门是关键,以Hem-o-lok夹夹闭肝右动脉,丝线结扎及Hem-o-lok夹夹闭门静脉右支。第二、三肝门的精确解剖可极大减少术中意外出血,适当应用辅助工具,如大直角钳等亦有良好效果。

(1)胆囊切除

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应包含胆囊切除,并且胆囊切除有利于第一肝门右肝蒂的显露(图3-4-6)。

图3-4-6 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夹闭并切断(A),顺逆结合将胆囊自胆囊床剥离(B)

(2)解剖第一肝门,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

目前对于右肝蒂的解剖离断,有Glisson鞘内解剖及鞘外解剖两种方式,由于鞘外解剖易损伤肝中静脉的终末支,容易引起出血,目前常用的方法为鞘内解剖血管。可先分别解剖离断或结扎肝右动脉及门静脉右支,右肝管一般不在肝外离断,在分离肝实质时在肝内夹闭切断。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离断或结扎后,可见明显的左右半肝分界线(图3-4-7)。

(3)解剖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

通常采用肝下途径分离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完全游离右肝至下腔静脉左侧壁,打开下腔静脉韧带并显露出肝后下腔静脉、肝右静脉右侧壁,离断第三肝门部分肝短静脉后显露下腔静脉前壁,在肝后下腔静脉的前方向左上方分离出肝右静脉。肝右静脉的切断:①肝外分离与切断。自腔静脉陷窝向右下方轻柔地分离,于腔静脉前方向左上方分离,两者结合可分离出肝右静脉主干,穿入牵引带后可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②肝外分离预阻断,肝内切断。在肝外稍加分离,而不要求分离出肝右静脉主干,然后用钛夹做临时阻断,或者不予阻断,最后在肝内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第二种肝右静脉切断方法相对比较安全(图3-4-8)。

6.切割肝实质

采用翻书式两步两枪法断肝,沿半肝缺血线右侧1cm左右划定预切线,主刀及助手分开牵拉肝实质形成一定张力。第一步:超声刀逐层打薄肝实质。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距肝脏表面1cm范围内的肝实质内无大的脉管结构,可用超声刀一次性离断较多肝实质,然后像翻开一本书一样,向两侧牵开肝实质,切割肝实质时5~7mm以内的肝静脉出血,试行双极电凝止血,无效可用大功率单极电凝形成深度焦痂止血;7mm以上静脉出血可吸尽血液,直视下钳夹,轴向分离,用钛夹或Hem-o-lok夹夹闭血管后离断,必要时可用4-0可吸收缝线缝扎血管。第二步:“上枪”,“第一枪”为第一肝门上血管切割闭合器离断右肝蒂,“第二枪”为第二肝门上血管切割闭合器离断肝右静脉。使用切割闭合器时,必须保证切割组织内的大血管完整离断。在手术过程中,可要求麻醉医师采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减少肝脏断面的出血(图3-4-9)。

图3-4-7 解剖第一肝门,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

A.于胆总管侧后方游离肝右动脉,近端双重夹闭后切断;B.于肝右动脉后方游离门静脉右支,由于其较宽,直接夹闭较为困难,可先套线结扎;C.提起结扎线,可较为容易地夹闭门静脉右支,确保结扎效果;D.以Hem-o-lok夹夹闭门静脉右支;E.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离断或结扎后,可见明显的左右半肝分界线。

图3-4-8 解剖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

A.解剖第三肝门,显露肝短血管;B.夹闭并切断肝短血管,必要时下腔静脉侧可双重夹闭;C.下腔静脉的右侧壁和前壁完全游离;D.解剖第二肝门,夹闭并切断肝右后下静脉,游离肝右静脉,当分离困难时,可使用金手指辅助游离;E.夹闭肝右静脉。

图3-4-9 切割肝实质

A.沿缺血线右侧1cm,超声刀打开肝表面实质;B.肝实质内大的脉管结构先予以夹闭后再用超声刀切断;C.切割闭合器离断第一肝门(“第一枪”);D.切割闭合器离断第二肝门(“第二枪”);E.右半肝完整切除,左半肝断面检查有无出血。

7.创面止血引流

标本切下后,于肝创面放置干净纱布检查有无胆漏,并用单极电凝或氩气刀烧灼渗血的肝创面,必要时可给予缝扎。确认无活动性出血、胆漏后,可使用止血材料进一步保护肝创面。然后缝合肝镰状韧带,将剩余左半肝固定,最后放置引流管,取出标本(图3-4-10)。

图3-4-10 创面止血引流

A.进行电凝止血;B.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后,肝断面使用止血材料;C.缝合肝镰状韧带;D.肝断面放置引流管。

四、术后小结

1.与开腹右半肝切除术相同,术后首先要监测有无腹腔出血:要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和血压,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的性质和量,术后第1天常规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其次,要密切观察有无胆漏。

2.由于腹腔镜手术腹部切口小,患者疼痛较开腹手术要轻,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腹腔引流液排出。

3.术后第1天拔除胃肠减压管,少量流质饮食。

五、难点及对策

1.出血的控制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多数中转开腹是由出血难以控制导致的。

(1)出血的原因

首先,是技术和经验,腔镜下操作不熟练,血管处理不当;其次,渗血处理不及时,问题积少成多,在中后期造成视野不清,形成恶性循环;再次,包括套管针选位、暴露、助手等;最后,肿瘤的原因,巨大肿瘤的周围血管张力高,分支粗大,如断肝平面贴近肿瘤常止血困难。

(2)对策

首先,熟练精确解剖肝门(第一、第二、第三肝门)是关键。其次,创面渗血和小静脉性出血可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较大面积渗血可用纱布暂时填塞;对于5~7mm以内静脉横断出血,试行双极电凝止血,无效可用大功率单极电凝形成深度焦痂止血;对于7mm以上静脉出血,一般不会横断,可吸尽血液,直视下钳夹,轴向分离出足够长度,然后用钛夹或Hem-o-lok夹夹闭,必要时可用4-0可吸收缝线缝扎。

谨记: 慢工出细活,清爽即快捷!

2.对于套管针的布局,术前要有详细的规划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患者的体位及套管针的布局,术前一定要有详细的规划,根据患者的体型及手术者自身的习惯,合理布局,才能使手术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3.对于剩余左半肝的处理

手术的最后,对于肝创面一定要仔细检查,检查有无出血及胆漏,并且为避免肝扭转,切记对于剩余的左半肝一定要给予固定,将肝镰状韧带缝合固定。

六、小结

“七步法”模式化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的,通过对抱肝、金手指等细节的改进及独特的血管分离离断经验,使得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进阶难度降低的同时,更易于操作推广。 epSYM/pRtkM32TZeGR+5UdVYGYv5ni+4VQSCyNszPIq5LZgCurau/CbZS3gPEn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