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被国家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县。2020年1月,县人民医院与9家卫生院组成医共体。通过原有财政投入资金、基层公共卫生和医保基金打包形成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共体内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盘活和高效利用;将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县健康服务“一张网”,打通医共体内部的信息壁垒。
一是高位推动。 县委、县政府将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十四五”规划,出台实施方案,成立县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医共体与县医保局签署医保基金“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协议,将医保基金按季度预拨给医共体。县委编办增设医共体执行院长、职能管理部门。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医共体建设。 二是规范运行。 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兼任成员单位医院院长,在成员单位医院挂牌分院、设立执行院长管理。对分院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将村医等同于分院职工管理,并将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补助、医保门诊费用、健康管理绩效等四项经费形成月工资考核发放。 三是健全机制。 实行医疗业务、财务、人力资源、药事耗材、健康管理等一体管理,制定医疗质量、招标采购等同质运行制度。
一是明晰功能定位。 牵头医院聚焦“治大病”,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建成市级重点专科13个,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等中心建设通过评审验收,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综合医院,逐步实现“县强”。镇卫生院聚焦“看小病”,通过县人民医院专家下沉坐诊查房、学术讲座、专科帮扶、科室共建等“传帮带”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乡活”。村卫生室聚焦“防未病”,负责辖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引导转诊,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将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网络延伸到每个村卫生室,为村医缴纳住房公积金,进一步筑牢了健康服务村级网底,做到了“村稳”。 二是明晰双向转诊。 制订县人民医院下转病种清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病种清单,以医保基金、公共卫生补助、人员绩效为抓手,建立“村级首诊、镇级转诊、县级指导”诊疗制度。建立县镇村逐级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对超出医共体服务能力范围的患者,由牵头医院和省(市)三级医院联系转诊。
一是增加硬件投入。 投入1600多万元,改造分院病房、手术室,添置CT、彩超等设备;建立医共体远程会诊、影像、检验等五大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院诊断、基层治疗”;设立延伸药房,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增添药品126种,将群众常用药物配送至镇村两级,通过远程医疗开方取药。 二是力推人才双向流动。 县人民医院分别派驻外科、内科、公共卫生科三名业务骨干协助医共体分院班子,参与管理。长期派驻分院医护骨干11名,每周由心内科、内分泌科等6个科室专家轮流坐诊、查房、培训,分院所有卫技人员到县人民医院轮训。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12项,临床药师每月对分院的病历和处方进行“三合理”督查。医共体内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组建由县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健康管理师、镇全科医生、村医组成的10个健康服务团队,每个镇医生包片、每个团队包区域,进村入户对辖区内居民4.65万人的健康状况实行包保责任管理。29名健康管理师团队每月对健康管理效果进行督查考核,与医保总额包干基金考核、公共卫生资金补助、镇村人员绩效相挂钩。为居民免费配置家用药箱8000个,健康团队上门延伸健康服务,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母婴人群、终末期患者及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人群,开展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医共体成员单位卫生院建立健全月度年度岗位目标绩效考核信用积分机制,按月动态兑现薪酬,激活内生动力。县卫生健康委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和乡村医生基本药物补助金打包给医共体统筹考核管理。以医共体辖区内城乡居民年度筹资(含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总额,按参保人数扣除大病保险保费后的资金总量,确定医共体年度医保总额资金,包含辖区内居民在医共体内外所有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补偿支出。医保部门每季度预留总额包干资金10%作为考核,每季度预先拨付、年底再统一结算,合理超支部分由医共体和医保部门共同分担。经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同意,医保结余资金主要用于提高人员待遇和业务发展,按3∶3∶2∶2的比例分配,即辖区内村卫生室占30%、分院占30%、县人民医院占20%、预留发展占20%。
通过主动管居民健康,将医疗、药品、医保、公共卫生等有机融合,改变过去无序就医状况,推动分级诊疗。2022年与2021年相比,分院业务收入、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同比上升105.3%、29.49%、179.89%。2022年1至12月,分院开展手术210例,同比增长1.5倍。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县级专家的医疗同质化服务,在村卫生室能买到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常用药,节省时间、节省路程。全县已建立健康档案46466份,建档率达到98.61%;管理高血压患者4988人,规范管理率79.99%;管理糖尿病患者1890人,规范管理率75.72%;前列腺癌筛查2285人,慢性肾脏病筛查200余人、肛肠疾病筛查35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100余人。
通过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镇村医护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涨幅达20%。同时,牵头医院在津贴补贴、晋升评优等方面对下沉镇村医护人员给予倾斜。
2022年,通过有效健康管理和绩效考核,医共体医保总额包干资金结余500余万元。居民在分院就医负担减轻,住院费用人均自付比例14.6%,同比下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