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面落实三项机制 强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坚持党政主导、完善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机制,持续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机制,稳步推进“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医共体内三级联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政主导、完善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履行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根据自治区工作要求,2022年伊犁州调整了医改领导小组,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各县(市)均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各县(市)调整充实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始终坚持县(市)长任主任,并由1名主管副县(市)长任副主任管理的医共体高位推进机制,为县域医共体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医共体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县财政、医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进医疗、医药、医保联动和高效运行。

二是加强医共体党的建设。 伊犁州各县(市)卫生健康委成立医共体党委,党委书记由卫生健康委主要同志担任,党委副书记由医共体总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单位主要同志担任党委委员,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制订和完善医共体建设的各类制度和权责清单,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的连续性。建立了医共体内党委对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问责追责、评优评先决策机制和业务开展、绩效考核统一管理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 伊犁州共有16家县级医院(含5家中医医院)与辖区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紧密型医共体。11个县(市)均制订了《全面推进县域内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医共体工作考核标准》《医共体章程》等相关文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二)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机制

一是推进医保基金总额付费。 按照《自治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总额付费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印发了《伊犁州直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总额付费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伊州医保发〔2022〕2号),2022年对伊宁县人民医院、伊宁县中医医院、新源县人民医院、新源县中医医院4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采取“总额付费、按月拨付、年终清算”的方式,试点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总额付费管理。向医共体总院拨付总额预算医保资金共计13861.88万元(城镇职工2131.28万元、城乡居民11730.6万元),自试点以来,参保人员在县域内就医比例明显提升,住院均次费用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按照《关于印发〈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落实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订了《伊犁州直落实DRG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伊州医保发〔2022〕4号),及时启动DRG付费改革工作,伊犁州友谊医院等25家定点医疗机构于2022年12月1日进入DRG实际付费阶段,根据2022年9月份结算数据,医疗费总额是27699705.17元,统筹基金医疗费总额是13551754.37元,其中模拟的DRG付费总费用20489730.68元,DRG支付基金占比达到73.97%。

三是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 印发了《伊犁州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管理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指导州本级医疗机构和县市医保部门完成医疗机构自评考核、结余留用资金测算、拨付工作。2022年集采药品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总额600余万元已拨付到位,实际拨付比例达100%。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对医疗机构的激励措施。

四是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持续推进门诊按人头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的门诊付费制度。2022年伊犁州直签约197.41万人,签约率73.25%;签约重点人群81.1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92.27%。

(三)持续深入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机制

一是构建慢性病三级防控服务网络。 伊犁州直各县(市)构建起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慢性病三级防控服务网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按照公共卫生工作机制融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内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建设、事务管理及指导等,落实医共体内公共卫生任务。

二是深入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 新源县在阿勒玛勒镇开展慢性病医防融合试点,组建涵盖心血管、内分泌、中医药等各专业学科的家庭医生团队,实现慢性病患者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总结经验制订《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四步十二法”》《新源县慢病医防融合闭环式管理工作手册》,为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夯实基础。管理高血压患者29388人、糖尿病患者8839人、高血脂患者2873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34人,规范管理率达到85%以上。察布查尔县医共体总院成立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在扎库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乡、绰霍尔镇三个乡镇卫生院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将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对1200名签约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了个性化专项体检,开展健康宣讲30场次,专家下乡开展面对面的诊疗40场次,上转慢性病患者81人,总院下转慢性病人25人,对29名急危重慢性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和干预,有效降低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和规范管理率。

三是开通慢性病签约患者绿色通道。 各医共体总院开通慢性病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设立双向转诊窗口、转诊专线电话,专科门诊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开展上转患者的接诊和诊疗,为病情稳定患者开具转诊单连同治疗方案下转乡镇卫生院。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电话、远程会诊等手段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沟通,开展咨询、会诊等活动。新源县基层上转慢性病患者1283人次,县级下转慢性病患者927人次。伊宁县开展线上诊疗6111人次,上转128人次,下转患者368人次。

二、取得成效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特色科室建设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伊犁州直1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6.3%(8家)达到推荐标准、87.4%(103家)达到基本标准,1家卫生院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达48.33%,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

(二)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医共体总院通过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远程会诊、诊断等服务,在构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县域互认”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828名专家下沉,32项新项目、新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推广使用,让人民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以一级医院的收费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服务,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由2021年74.18%提高到2022年78.66%,住院次均费用由2021年5982.91元降至2022年4707.69元,大大减少就医费用和就诊时间,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减轻、体验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p6k5UU0T4GSssJXM/Qvw5WU+5cBgVQaYYbY5sRMsxP5U+pTl+1zdoS3lO+3Fh/5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