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个统一”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改革

贵州省铜仁市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贵州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以推进“一市一示范”改革为抓手,通过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在医共体内实行统一运行管理、统一服务模式、统一医保结算、统一考核评价,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挤、看病远问题。目前,铜仁市共组建医共体16个,建立52个中心医共体,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一、统一运行管理

一是组建五大管理中心。 在医共体内组建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医保管理、会计核算、信息与质量控制五大中心,统筹管理行政与业务、人员与绩效、医保基金与药械、财务与集中核算、信息化与医疗质量等,促进人财物等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医共体内建立紧密型管理运行机制。目前,全市10个区县16个县域医共体五大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二是拓建医疗次中心。 在县域医共体框架结构上,根据区域分布,选建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作为中心医共体建设。次中心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增设外科、急诊科、内儿科、妇产科、手术室等科室,合理“优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综合提升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有效解决县级医疗资源下沉不足、基层无法承接的问题。2022年已基本建成7个次中心,服务辐射81.85万余人。 三是搭建“远程诊疗”平台。 建设“远程医疗管理服务”云平台,以“一套软件、多租户使用”方式,向医共体提供标准化业务系统,减少医共体内机构分散建设成本,实施专网融合工程,实现一条专网访问所有系统。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结构化电子病历应用,拓展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渠道,推进医共体内医疗健康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融合共享。截至2022年底,平台连接县级以上公立医院27个,乡镇卫生院179个,汇聚病历信息等数据15亿条,开展下沉服务31万次,区域远程影像诊断11.91万人次,远程心电诊断3.01万人次。

二、统一服务模式

一是医防共通。 推行“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专家医生、全科医生、护士及药师等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以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为载体,在医共体内推行医生跟随患者转、治疗方案跟随病情转,以家庭医生为纽带全周期跟踪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804个,签约1669098人,签约覆盖率达52.35%,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以上。全市管理高血压患者24.16万人,规范管理率达75.44%、血压控制率74.56%。 二是诊疗共助。 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原则,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专家帮扶坐诊等联动。同时,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室等,方便患者就近看病,减轻就医负担。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上转县级医院患者2809人次,牵头医院下转患者5715人次,通过远程会诊达865人次。 三是药械共配。 实施医共体内药械统一管理,建立“共享药房”,药品和器械实行医共体内统采统购、集中配送,解决边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品配送难问题,提高乡村两级药品使用率。通过建设“区块链+共享药房”,结合远程诊断中心,实现诊疗价格统一,开方送药到家服务。通过“共享药房”的建立,将20家药品配送企业零散订单集中配送,配送成本降低30%,效率提高40%,有效保障患者用药需求。

三、统一医保结算

一是实行总额打包预付。 按照“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医共体成员单位医保基金按总额预付打包支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由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审核、支付,并以核定编制床位数为基准,对超编制床位数进行拆除精减,解决小病大治、挂床住院等问题。同时,基层医保基金实行申报制,根据能力的变化增减预算拨付基金,最大限度保障基层发展。实施以来,江口县2019年、2020年结余留用资金分别为1200万元、2271.99万元,2022年全部兑现至医共体牵头单位。 二是简化支付审核流程。 按照“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的原则,医保、卫生健康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两病”患者,直接纳入医保慢性病门诊用药保障,患者不用再提交资料进行申请与审核。通过医共体建设,指导基层设置慢性病门诊,推行长处方制度,患者在县级就诊后,在基层可开具同样的药物,充分保障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截至2022年9月,医保系统慢性病待遇保障糖尿病患者63074人,高血压135887人,保障金额达350.29万元。 三是探索多元支付方式。 深入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建设医院信息系统(HIS)与DRG信息系统互通,实行病种分组,逐步将按项目付费转变为按病种付费,保障参保患者和医院利益。2022年1—9月,全市30家实施DRG支付医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7.1%,按DRG付费结算基金支付同比增长5.3%,医共体获得改革红利3759.9万元。

四、统一考核激励

一是医共体单位整体考核。 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将牵头医院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对县域医共体考核,与奖惩挂钩,通过考核结果的运用,提升利益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目前,全市4个县评判结果达“8项及以上达到A”标准,医共体决策权限均达到A标准,达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价标准。 二是中心院长分等计薪。 健全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将医共体运行考核纳入中心医院院长考核内容,根据考核得分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90分)、合格(80~<90分)、基本合格(60~<80分)、不合格(≤60分)四个等次。中心医院院长年薪由同级财政纳入预算核拨,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奖金,有效确保管中心医院与管医共体运行一体有序推进。目前,全市公立医院院长年薪最高可达60万元,与最低等次差额达27万元。 三是医护人员同岗同酬。 探索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绩效分配制度,在保障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等财政补助不变基础上,医共体总收入按相关规定扣除成本后,按照6∶3∶1的比例,分别用于奖励绩效、事业发展(含人才发展经费)基金和风险基金,确保医共体内各医院之间同类别人员收入基本一致;探索医共体内编岗动态调整使用机制,按照不同类别岗位设立薪酬分配权重,临床医生岗位权重为1.0,临床护士为0.8,其他类推。同时,结合计算时间段内的同类别岗位不同人员的工作量,综合计算后发放个人薪酬。 uRWlZPlxHxNUNCfMjjsq9s0YAY5MPlBMNCSCkF/yUaCSIw9iCAdPega3X1Uq3Z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