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积极探索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疆路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决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努力蹚出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疆路径”。

一、统筹谋划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2021年8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扩大试验区建设成效,形成“矩阵”效应,自治区以“1+5”模式推进试验区建设,即以1个国家试验区为引领,5个自治区试验区作示范,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探索适合新疆实际的基层卫生发展路径,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经县市申请、地区推荐,综合考虑地缘位置、经济发展、政府支持、服务供给等因素,自治区从13个申报县(市、区)中遴选确定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田地区洛浦县共5个县(市)为自治区试验区。2022年1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厅、人社厅、民政厅、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印发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卫基层卫生发〔2022〕1号),要求6个试验区采取“4+X”模式重点突破,4为四项重点工作,即医共体建设、慢性病医防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才队伍建设,X为从乡村一体化、医养结合、中医服务、信息化建设4项任务中至少选择1项,加快形成一批推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各试验区力争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能上新台阶。

二、倾斜政策资源,有力助推提质增效

自治区整合各类资源,既加大帮扶力度和技术支撑,又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大力助推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 试验区全面落实两个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绩效”、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编制在县域内统筹使用”“医保结余资金纳入医共体业务收入,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绩效待遇”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基层运行活力。

二是打通职业晋升通道。 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在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全科医生,在晋升副高级职称时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同时聘任时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在制定自治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合格标准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自治区合格标准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独制定合格标准。

三是加大项目投入。 争取医保、财政等部门专项资金2194万元,用于试验区专科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对口帮扶工作,2022年为每个试验区下拨专项补助经费100万元。

四是推进医防融合。 积极对接沟通,将6个试验区确定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慢性病医防融合重点跟踪县(市),探索开展“四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医防融合新疆路径,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绩效评价,建立竞争淘汰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试验区内生动力,2022年8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财政厅、人社厅、民政厅、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新卫基层卫生函〔2022〕53号),明确要求建立试验区动态调整机制。11月,在各地州推荐8个候补试验区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并综合考虑试验区分布等因素,确定泽普县、库尔勒市、博乐市3个县(市)为自治区候补试验区。同时,制定出台试验区监测评价体系,共10个维度42项指标1000分,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从2022年起,每年将对试验区建设工作滞后、监测评价排名后两位的县(市、区)“亮黄牌”,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被“亮黄牌”的县(市、区)取消试验区资格,由候补试验区替补。

四、开展数据分析,摸清掌握工作底数

组织专家对6个试验区的12所县级医院、12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能力摸排,全面掌握试验区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依据。

一是做好调查评估。 从“初步诊断能力、初步处置能力、确定性诊断能力、规范化治疗能力”4个维度开展66个基本病种诊疗能力调查,形成了《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评估调查报告》。

二是摸清资源底数。 从“设施设备、人员编制、急诊急救、医学影像、检验检查”等方面开展基础数据采集,形成了《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是开展基线调查。 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从“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情况、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县域卫生人力基本信息、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基层就诊患者满意度、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居民满意度”等7个方面开展基线调查,形成了《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基线调查报告》。

五、注重技术指导,组建专家帮扶团队

一是开展调研指导。 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领导分片包干试验区建设,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赴试验区(含候补试验区)的经验交流会或现场考察。2022年5—6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和有关专家先后对新源县、伊宁市进行实地调研,对制约试验区和医共体建设的难点堵点交流座谈,并结合调研情况进行现场培训及答疑。

二是建立帮扶团队。 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指导作用,组建“一组”(即:邀请3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家、5位自治区专家共同组建专家组),成立“三办”(即:自治区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自治区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自治区基层风湿免疫病防治管理办公室),拨付专项工作经费60万元,为试验区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专项调研和联系帮扶,协助各试验区梳理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三是举办培训班。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培训班,邀请国家和地方专家进行授课,并对6个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逐一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六、落实主体责任,改革创新示范引领

各试验区普遍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地域特点与自身实际,围绕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在投入保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新源县试点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管理,落实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为乡镇卫生院增加全额事业编制20个,打造了慢性病管理、急诊急救、中医康复理疗等多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实现县乡两级错位发展。伊宁市建成20家“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强化慢性病防治指导,推动医防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实现慢性病患者优先就诊和双向转诊,累计受益7.8万余人。布尔津县建立以科包院的包联帮扶体系,医共体牵头医院选拔16名技术骨干挂职卫生院任行政院长或副院长,实现从“输血式”联合到“造血式”融合,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域就诊率达到91.6%。巴里坤县财政对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8000元运行经费,为乡镇卫生院配备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71台,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拜城县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抓住“医、防”两个关键,实现资源、服务、政策三融合,提高了慢性病检出率,实现慢性病精准识别、精准管理;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慢性病管理学校,有效提升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洛浦县医共体总医院提取医疗收入的1%建立互助金,统筹用于边远乡镇卫生院派驻人员、乡村医生绩效工资奖励;2021年医保基金结余692.82万元,提取各项发展资金后,按县乡村6∶3∶1的比例,全部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划拨30万元建立专家下沉基金池,用于支持下沉专家开展坐诊、手术带教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七、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2022年以来,自治区注重典型经验推广,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发掘和培育典型,多渠道讲述试验区工作成效,为推动全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22年1月14日,《新疆日报》头版以《基层卫生健康样板如何打造》为题报道试验区建设情况;1月25日《健康报》头版以《新疆探索“1+5”基层试验区建设模式》报道试验区建设情况;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拜城县医共体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等等。目前,累计在《健康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以及学习强国、人民网、今日头条、中新网等推广试验区建设39次。 iK3rvgAwAoBNMMNR50lSoo1aPzMlhM2Rp4ZEegGsGW+u5/SX6NVXwI1NAICrjg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