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强队伍 优内涵 建机制 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郏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的工作目标,积极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强化签约服务内涵,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健全签约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夯实签约服务政策效力,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建强队伍、提升素质,夯实基层健康管理基础

一是建立服务队伍。 组建91支县、乡、村三级参与的“全专结合、医防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全县402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入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县级公立医院抽调骨干专科医师作为县级层面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以全科医师为团长,执业护士、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为成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包片、服务团队包村、乡村医生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达到村村有人管、户户有人包,着重在“真签约、真服务、见实效”上下功夫。

二是稳定签约服务团队。 实施“乡聘村用”,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受聘乡村医生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费用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对目前已退休的514名老年乡村医生,每月给予300元生活补助,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目前,“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达190人,其社会保障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资金达195.43万元。

三是强化培养培训。 印发《郏县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依托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能力训练管理平台建设省级“签约服务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采取线上理论培训与线下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体验式教学,树立全科医学理念和团队服务意识,熟悉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服务规范、签约履约服务流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技能。2022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在线培训1032人次、乡村医生培训719人次;选派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2人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和执业带教。

(二)创新思路、扩展内涵,丰富基层健康管理的形式

一是设置个性化服务包。 采取“家庭签约+分类管理+团队服务”工作模式,设置基础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服务内容涵盖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项目,其中个性化服务包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两类慢性病签约居民。

二是实施多渠道便捷化服务。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发群众管理端、用户端、医生端,实施多渠道无纸化签约,实现线上为居民提供签订协议、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双向转诊等服务,单人次签约时间由15分钟降低为2分钟。在全国率先为基层配置12台“健康云巡诊车”,可提供7大项49小项检查,方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县、乡、村医疗机构分别设置慢性病管理中心3个、家庭医生工作室15个、健康驿站377个,为签约居民提供高效率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优化惠民服务举措。 建立慢性病患者长处方及单人单处方管理制度,加强用药目录衔接统一,多渠道采购长处方及单人单处方药品,满足签约服务患者个性化、多元化用药需求。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确有需求的人群,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并由团队家庭医生入户对患者及监护人进行合理化用药指导。搭建远程会诊、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共享中心等服务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三)明确责任、建立联动机制,提升百姓获得感

一是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分工。 村卫生室作为签约服务主体,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健康状况评估、健康体检、健康知识宣传、免费上门服务等签约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运行监管、绩效评价、业务指导、综合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县级公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开展专家帮扶、人员培训带教、双向转诊衔接等形式,参与病情较为复杂、需求较高患者的签约服务。

二是建立协作联动机制。 通过红、黄、绿色慢性病管理,建立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协同联动机制;在乡镇卫生院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诊前、诊间和诊后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

(四)完善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以签约服务团队为基本考核单元,以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为考核范围,以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慢性病管理控制率为重点指标,实行当量法绩效考核。同时,搭建运行与监管评价平台,对重要指标数据实行实时监测评价,全面实施量化指标,建立“月考核、季分析、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和“医疗费用守门人”作用。

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和“两个允许”落实政策,将签约服务费人均补助19元中的70%用于签约团队内部分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和全科医生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在绩效工资中单列。以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与薪酬分配和评先评优、职称(职务)晋升、资金拨付等挂钩,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优罚劣的分配机制,调动签约服务团队积极性。

二、取得成效

一是实现县域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 2022年,全县重点人群履约率为97.7%,较2021年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为79.7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岁;健康素养水平为29.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7个百分点。

二是基层就诊率提升。 开展签约服务后,家庭医生团队深入农村农户的频率更高,群众增强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促进了群众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均同比上升。签约居民对乡村医生及所属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三服务”满意度提升。2022年,全县基层就诊率达到68.83%,同比上升2.46个百分点;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是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提升。 参与签约的基层医务人员在完成履约服务后,根据考核等次分配签约服务费。同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在绩效工资中单列。签约服务医生收入提升,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2022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提升7.82%。 qtfoHI39Id5J+bLeMthLT7OTfWNduAVp+eCGlqcG7Xq8VYO/jd8+wfwVtzWnpM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