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新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

新教学模式参照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3] (图5-1),以及哈佛大学“新途径”的教学原则,在借鉴香港中文大学“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课程计划,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由于理念新、课程新、方法新、考核新和评价新,汕医人称之为“新教学模式”。

新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整合,即模块教学。模块教学打破了传统老三段(基础、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及学科完整性,充分体现基础学科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渗透与重组,为学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的学习机会。在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贯彻“四个坚持”原则(详见第六章)。这样的顶层设计符合医学教育“学习成果标准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整合知识”“追求卓越,培养探索精神”和“形成专业认同感,养成专业素质”的四大要求,而且也符合汕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学生”的目标。

汕医基于第二代医学教育变革中国外医学课程整合的经验,同时响应Frenk等人 [1] 对第三代变革的呼吁(即通过对胜任力的仔细筛选,打破医学内部和不同专业间的壁垒,从而实现整合),运用结果导向教育理念设计整合课程的目标:①建立不同学科知识点的联系或基础-临床应用场景的整合,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应用知识的能力;②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帮助学生从社会层面认识疾病,同时理解医生角色的多重性;③开发临床技能和机能学实验、职业素养等纵向整合课程,改变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习惯;④有效整合教育环境、教师言传身教等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道德和职业认同感。

整合课程在结构、内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业考核方法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巨大差别(表5-1)。

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核方法所发生的巨大改变,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学校需要在教学管理、教学资源与条件、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保障改革顺利、持续地进行。汕医设置了教学改革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模块负责人负责制,对教学管理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同时,在获得充足的教学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优良的环境与一流的设施。尤其重要的是健全各类教学评价与反馈制度,建立起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些都为新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详见第八章)。

表5-1 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qRGHXrC0rKBBhdqlO23nd3bahWvA+9YV/YUJosKqDDqWNpAN6DHAJzDlG+5D3xk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