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增加血压控制患者人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估算了2009年至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中国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根据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内容分析 [183] ,2009—2015年期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国政府在基层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资金规模最大的投入项目 [8,12,136] 。将该项目看作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施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增量投入,研究尝试分析项目实施之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数量的变化。为此,我们建立了1991—2009年间的小样本时间序列模型,目的是分析2009年之前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趋势。
为了获得2009年前的全国代表性数据,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回顾,最终选择以CHNS数据为主要来源、各类出版物的发表数据为辅助的非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并使用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补齐了1991—2009年各年度的高血压控制率数据(详见第3章)。基于1991—2009年的数据并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研究预测2015年的高血压控制率为10.46%[95% CI (7.33%,13.59%)]。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CHS)数据显示,2015年高血压的实际控制率为14.72%,明显高于预测控制率。因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后的增量效果为血压控制率增加了4.26个百分点。依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测算,有9 532 719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低于140/90mmHg)。
此外,本研究对1991—2015年期间的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进行了年龄别趋势分析。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最高,55~64岁年龄组的控制率最高。该结果表明,5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高血压管理效果最佳,而较年轻组患者的管理状态有待改进。进一步分析表明,知晓率不高是年轻高血压患者管理不理想的原因。
尽管研究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是研究提供了一种估计我国大型高血压患者管理项目效果的系统分析框架和方法。同时,研究提出的年轻高血压患者管理不佳的问题,为下一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重点提供了决策依据。
根据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控制人数,我们设置了实施和未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种情境下的长期健康影响,即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境中,9 532 719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在未实施项目的情境中,9 532 719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利用2009年CHNS中的高血压患者数据作为代表性数据,研究对两种情境下心血管疾病发病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 [51,87] 。结果发现,在考虑血压水平、糖尿病、血胆固醇、吸烟和BMI等因素的情况下,两组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压水平。
为了进行长期预测,论文按照中国心血管疾病决策模型形成了本研究的马尔可夫模型,并进行了数据校准。对于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情境,疾病状态转移参数引用Gu等 [38] 2015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对于未实施项目的情境,疾病状态转移参数根据血压水平对两种情境下每个年龄性别组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进行加权所得 [38,113] 。
分析两种情境下性别年龄别预测死亡人数,研究发现,如果项目没有实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将高得多。在预测的30年间,将分别有25 012名、296 258名和744 493名高血压患者免于冠心病、脑卒中和死亡。此外,马尔可夫模型还提供了预测期内每年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的人数。
从2009—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总投入超过了2 465.7亿元(约366.4亿美元,按1美元兑6.73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据估计,用于高血压的管理的经费约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投入的10%~18%(进一步分析采用了3个估计值,即10.0%、14.59%和18.0%) [12,179,180,184] 。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经费占项目总投入的0%、14.59%和18.00%进行估算,研究得出3个2009—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投入成本估计值,分别为246.6亿、359.7亿和443.8亿元。
本研究还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经济学评估,使用效益成本比指标进行分析。根据VISES提出的健康干预措施经济学评价创新方法 [44-45] ,研究根据患者死亡减少和发病率降低所带来的劳动参与率提高、GDP增长来估计高血压控制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根据各年龄人群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来估计,年龄范围是18~70岁。社会效益估计值为当年人均GDP的一半,年龄范围截至80岁。
在0、2%、3%和5%的贴现率下,预测的经济效益净现值分别为3 305.23亿、2 107.45亿、1 698.57亿和1 123.10亿元;如果加上社会效益,总效益分别为6 050.47亿、3 479.56亿、2 672.97亿和1 616.98亿元。研究还根据高血压管理成本的不同估计值,计算了效益成本比和内部收益率。按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经费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14.59%测算,采用3%和5%的贴现率,效益成本比高达6.0和4.9;如果包括社会效益,采用相同的贴现率下,效益成本比将达到15.4和11.9;如果只考虑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为14.6%;加考虑社会效益,则内部收益率为20.7%。近期一项关于慢性病防治干预效果研究显示,此类项目的效益成本比为5.6,考虑社会收益则为10.9 [44] 。与上面的研究相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管理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为了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否会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成本,研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 [48,85] 和现有数据 [52] 分析了两种情境下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疾病负担。结果显示,在不考虑贴现率的情况下,在预测期内项目的实施将节省928.41亿元。按照高血压患者管理经费359.7亿元计算(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投入的14.90%),高血压患者管理节省的费用是投入的2.5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