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6
讨论

本章分析了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所增加的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人数。时间序列分析显示,2009—2015年血压控制人数增加953万人,并通过其他相关文献分析进行验证,结论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所增加的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数应在672万~1610万人之间,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可信性。

深入分析发现,知晓率是提升高血压控制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患者知晓后才会寻求医疗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知晓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改善了血压控制率。

分析还发现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尽管如此,年轻患者的治疗控制率更高,35~44岁组、45~54岁组、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及以上组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0.4%、40.0%、38.7%、34.8%和32.6%。这表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较低年龄组患者尚未得到很好管理,但是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小幅改善就可能带来血压控制的较大幅度提升。然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35~44岁年龄组患者未发挥有效作用(附录D)。

研究发现,尽管高血压控制率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并不理想 [32,38] 。我国的治疗控制率在0.163~0.376之间,但治疗控制率远低于同期国际水平 [32,38] 。尽管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与国际指南相契合 [155] ,但是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没有控制到理想水平,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可能由于基层服务提供不足 [19,15] ,尤其是基层卫生人力不足 [19,66] 。与国际比较分析显示,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依然有待大幅度提升 [63]

有研究认为,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在可得性、成本和处方开具方面存在缺陷 [79] 。收入水平较低和医疗保险成本较高可能影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高血压控制方面的效果 [79]

此外,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且将长期存在 [157] 。证据表明,文化水平、地理、健康状况、职业和其他因素是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和影响受益的重要因素 [158] 。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高血压患者管理而言,这些影响因素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32,159-160] 。据报道,我国仅有少数高血压患者得到确诊,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 [31]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依然任重道远。卫生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完善投入补偿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基本药物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以及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

通过趋势分析开展高血压四率分析的研究较多,对比而言,多项研究进行了比较相似的分析,例如基于CHNS数据的两项研究 [51,87] 。然而,以2009年我国新医改为节点进行的前后对比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此外,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水平、人口学特征、气候、习俗等差异较大。因此,开展基于全国人口的分析可能会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实施,针对该项投入具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指南标准,同时该项目还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尽管项目的人均投入数额看起来并不大,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大投入。因此,编者认为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评价,特别是分析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面的效果。 XTX9x5AXWUZ3SkThJNeQvj6ayuN3jfgasDoOjimrd2N83qkr2q2Nf7I1xCcoj9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