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高血压患者控制的效果,首先需要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的数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从2010年的1 480万人增加至2013年的8 503万人,如图3-10所示。2017年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达10 104万人,项目财政投入经费达人均55元。截至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合计约4 528亿元,其中2 483亿元来自中央财政投入。
图3-10 2009—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
数据来源:国务院医改办,2015年医疗卫生改革监测,2016年4月15日引用。
本研究基于1991年以后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的研究结果和国家官方公布的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估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效果。利用统计数据中的高血压管理人数乘以高血压控制率,那么就可以得出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人数,该数据可以与趋势分析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如前所述,2015年35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和知晓率分别为32.62%和44.91% [33] ,据此估计2015年我国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数为223 772 752人,其中100 496 343人知晓其患有高血压状况。而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8 835万人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照此推算我国88%的高血压知晓患者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因此,利用中国高血压调查 [33] 估算的知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国内外多项研究尝试分析高血压管理项目的效果,主要结果指标为血压降低程度和高血压控制状况。为了验证趋势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与一般人群高血压四率趋势分析结果对比而言,本部分文献是针对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背景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果进行的分析。
如表3-7所示,四项不同的研究估算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管理的影响与效果。
按照3.5.1的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为8 835万,四项研究估算结果,高血压控制人数应在6 979 650~16 212 225人(表3-7)。
表3-7 不同研究估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患者控制情况
注:*慢性病控制率表示的是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两者的情况,两类疾病没有分别表达;**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控制率为15.3%[33]。而根据该标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贡献为估算值减去一般人群的血压控制率(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血压控制率减去一般人群血压控制率,该估算可能存在低估的情况);***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进的血压控制率乘以8 835万人,即得出高血压控制人数增加值。
有两项研究评价了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效果。一项研究是在北京以高血压管理规范为基础的追踪评价,研究对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50岁及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结果显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0%、62.1%和29.6% [151] ,该研究表明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患者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知晓率,进而提高血压控制率;另一项研究样本代表性较好,以我国1 0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49 83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了高血压患者社区药物干预和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表3-7)。研究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37%,其中,36.5%的患者接受单一药物治疗,63.5%的接受联合用药,两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7.7%和24.1% [139] 。基于同一作者的另一项分析发现,35岁及以上人群血压控制率为14.72% [3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减去全人群的血压控制率,差值为12.28%,以2013年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乘以该差值则得出增加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数为1 044万人(8 503万人×12.28%)。
按照本研究文献纳入标准,只搜索到两篇在国家层面评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文献,两篇文章均利用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均基于浙江省和甘肃省的数据进行了前后对比分析。Zhang等研究发现,由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2011—2013年两省高血压控制率提升了7.9%( SE =2.9%) [152] 。Hou等研究显示,2008—2012年两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从21.7%提高至36.4%,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66] 。这两项研究提供了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规范评价高血压管理效果的方法,将重点置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尽管如此,CHARLS的调查人群年龄范围为45岁及以上,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与高危人群(35岁及以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无法用CHARLS的数据来全面评估项目的实施情况。因此,上述两个项目虽然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项目评价证据,但是并不能全面反映项目实施情况。在第一项研究中 [152] ,作者将接受免费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纳入项目管理的标准;而第二项研究将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作为纳入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分析 [66] 。
上述两项分析提供了2011—2013年和2008—2012年两个时间段高血压控制率变化的情况,估算值分别为7.9%和14.7%。如果按照上述结果进行粗算,以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高血压人数8 503万人为基础,得出项目增加血压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数在672万~1 250万人。
2015年开展的一项研究针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开展了针对性评价,利用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可及性和效果 [15] 。研究将高血压规范管理定义为定期随访和检查,分析发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65.26岁。调查患者中,33.65%的患者血压和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过去3个月内)。尽管该研究 [15] 并没有用病例对照或者队列研究,但是它提供了高血压控制状况的全面信息,也是专门针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评价。
该研究显示,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为33.65%,而前述研究显示一般人群血压控制率为14.72%,二者差值为18.93个百分点。按照管理人群8 503万人计算,理论上,项目实施增加血压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人数为1 610万人。
其他相关研究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血压控制率,但主要是针对我国发达地区的研究,不能够代表我国整体情况。例如,北京一项研究分析了基于高血压管理规范的基层患者管理项目效果,从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了14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患者血压控制率从40.0%上升至70.7%,农村患者血压控制率从27.9%上升至72.9% [153] 。针对上海市徐汇区和深圳市较发达地区的研究显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使得高血压基层管理率从36.1%提升至83.2% [82] 。在成都市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项追踪研究[(33±25)个月]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从32%提高到85% [154] 。
该部分通过文献分析讨论了高血压控制效果的数值范围。这些研究均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研究,并且用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增加的血压控制患者人数分别为1 044万、672万~1 250万和1 610万人,其他文献显示数据范围是672万~1 610万人。
上文“3.4”分析的高血压控制人数预测值为9 532 719人[95% CI (2 528 632,16 536 806)],该结果在文献分析的数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