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超声造影剂

一、超声造影剂的发展

心脏学家Claude Joyner医生进行心血管造影研究时偶然发现声波信号在造影后可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并非只限于X射线造影剂,在注射任何液体的过程中均可发生。1969年,Gramiak发现使用吲哚菁绿染料(indocyanine green dye)心内注射后,在超声心动图上出现“云雾”状回声,提出超声对比显影的概念。1972年,Ziskin发现这一现象是由于液体包裹了气体形成的微泡所致。随后,人们不断改变微泡外壳及内部气体成分,改善其稳定性,以寻找理想的临床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UCA)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以生理盐水、染料、胶体、乳液和含有自由气泡的液体为代表的无壳型造影剂。体积大、性质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不能随血液分布全身,其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通常只用于右心系统显像。

第二代:以含有空气微泡,半乳糖和棕榈酸为成膜材料的利声显(Levovist)和人血白蛋白为成膜材料的Albunex为代表。包裹空气的有壳膜超声造影剂,稳定性较好、体积较小,经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肺循环使左心显影,主要用于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肝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第三代:为包裹惰性气体的新型超声造影剂,以白蛋白、脂质体等为壳膜,直径远小于红细胞,增强持续时间达几分钟,更稳定、安全。如带磷脂外壳的包裹六氟化硫(SF 6 )的声诺维(SonoVue)、带血清白蛋白外壳的包裹八氟丙烷(C 3 F 8 )的Optison、带磷脂外壳的包裹C 3 F 8 的Definity等。

超声造影剂历经三代的发展,现今靶向造影剂也发展迅猛,逐渐从实验室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靶向微泡造影剂表面结合或连接有特异性配体的微泡,这种微泡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聚集到特定的靶组织上,在分子水平识别并结合于病灶,使靶组织在超声影像中得到特异性增强,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超声造影剂的分类

1.根据在体内代谢方式不同分类
(1)血管内造影剂:

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入后,不渗出血管。微泡破裂后,其内气体经肺排出体外。如声诺维(SonoVue)和利声显(Levovist)。

(2)组织特异性造影剂:

使用方法与血管内造影剂相同,但可被特定的组织和器官所摄取,从而改变相应器官和组织的声学特征。如利声显(Levovist)。

(3)血管外造影剂:

利用液体作为良好的透声窗,使脏器及病灶清晰显示。如胃肠造影剂。

2.根据能否通过肺循环分类
(1)不能通过肺循环的造影剂:

早期使用的,经振荡产生的含气体微泡液体,微泡粒径大,稳定性差、持续时间短、容易破裂,不能通过肺循环,仅可获得右心造影。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发泡剂。

(2)可通过肺循环的造影剂:

经技术改进,微泡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肺循环实现左心及外周器官显影成像。如声诺维(SonoVue)、利声显(Levovist)。

3.根据物理形态分类

可为自由气体、包裹气体、混悬液、胶体等。

4.根据超声造影剂的进展分类

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详见前述。

三、超声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

超声造影剂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显像:血池(静脉、动脉、心腔等)和腔内(胃肠道、阴道、子宫腔等)。熟悉超声造影剂在血池内的药代动力学,有助于临床明确应用范围以及疾病鉴别。

超声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在血管阶段有的可通过肺部毛细血管床,有的不通过。一些超声造影剂除了造影剂的血管阶段之外,还可表现出在组织或器官累积的特异性阶段。例如:静脉注射利声显(Levovist)(SHU 508A)后,血池中出现造影剂;经过一段时间,造影剂从血池中消失,但仍可以在肝脏和脾脏内观察到造影剂的积累。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由巨噬细胞吞噬了微泡后黏附在肝窦所致。

按照超声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分为如下分类:

1.不经肺血管网的超声造影剂

(1)自由微泡;

(2)Echovist(SHU 454)。

2.经肺血管网的超声造影剂
(1)短半衰期(静脉团注后,持续时间<5min)

1)Albunex;

2)利声显(Levovist)(SHU 508A)。

(2)长半衰期(静脉团注后,持续时间>5min)

1)EchoGen(QW3600),SonoGen;

2)Optison(FSO 69);

3)声诺维(SonoVue)(BR 1);

4)Definity(DMP 115);

5)Sonazoid(NC 100100);

6)Imagent/Imavist(AFO 150);

7)Sonavist(SHU 563A)。

(3)经肺血管且具有组织特异性阶段(肝、脾)

1)利声显(Levovist)(SHU 508A);

2)Sonazoid(NC 100100);

3)Sonavist(SHU 563A)。

四、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

超声造影剂安全性高,副作用发生率非常低。由于没有心、肝和肾毒性,因此在给药前不必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肝、肾或甲状腺功能。

严重的超敏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低于X射线造影剂,与磁共振造影剂发生率相当。多中心研究表明,在23 000例腹部检查中使用声诺维(SonoVue),其致命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01%,无死亡病例报道。尽管如此,使用人员应接受心肺复苏培训和拥有适当急救的设施。

2016年3月,声诺维基于900多名儿科患者使用数据表明,声诺维可用于评估患儿肝脏局灶性病变,其安全性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评估,使得声诺维成为FDA批准用于儿科人群的第一个超声造影剂。声诺维还可用于评估儿科患者疑似或已知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因为在妊娠期、哺乳期及婴幼儿中使用超声造影剂的数据有限,所以在使用前应根据临床判断潜在的禁忌证并获得专门的知情同意。但是因缺乏安全性数据证实,孕妇和5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大多数造影剂的相关反应为立即发生或在使用UCA后的前30min内发生。多为Ⅰ型超敏反应,其特征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咽喉紧绷、潮红以及吞咽困难和/或过敏性休克,发病率非常低,其发生率不到万分之一。另有表现为暂时性背痛,发生率低,并且短时间内可自发消退,其原因尚未完全了解,可能与脂质微泡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滞留有关。

总之,安全使用超声造影剂的一般建议包括:

1.与所有超声检查一样,操作者应注意选择低机械指数,避免过长时间的超声辐照。

2.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慎用超声造影剂。

3.必须配备心肺复苏设备。 Rl0v7caVsqXaHykCEsUbe1KachqM4WEjz9ZoRfuWTlQB4X1JphiTCIgHKeqWsI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