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9岁,已婚。因“经期延长3年,发现子宫肌瘤1年”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月经史:初潮12岁,5d/30~37d,量减少,无痛经。末次月经:入院前18d。
生育史:G 2 P 2 。
查体:T 36.2℃,P 85次/min,R 20次/min,BP 115/80mmHg。内科查体无阳性发现。
专科查体:阴道通畅,无畸形,黏膜色泽正常,分泌物多,白色稀糊样,无异味。宫颈:肥大,光滑,无触血,宫颈管内无出血。宫体:前位,饱满,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左附件未扪及异常。右附件未扪及异常。
hCG阴性。其余检查无阳性发现。
子宫前位,宫体大小4.1cm×5.2cm×4.8cm,内膜厚0.1cm(单层),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位于宫腔中下段,宫内查见3.7cm×1.6cm×3.8cm不均质稍强回声团,内见最大径1.5cm无回声区,团块突向左侧肌壁间,与肌壁分界欠清,团块周边及其内探及稍丰富血流信号。双附件区未见确切占位。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占位,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
经阴道超声检查见图3-7-1及ER 3-7-1、ER 3-7-2、ER 3-7-3。子宫前位,宫体大小4.9cm×5.2cm×5.3cm,内膜厚0.4cm(单层),宫内节育器位于宫腔中下段,宫腔内查见4.6cm×2.7cm×3.1cm不均质稍强回声团,内见大小2.0cm×1.0cm×1.1cm不规则无回声区,团块与左侧肌壁分界欠清,团块周边及其内探及稍丰富血流信号。双附件区未见确切占位。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占位,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
图3-7-1 常规超声声像图
A.前位子宫的矢状切面显示宫腔内团块及宫内节育器位置(经阴道);B.子宫横切面(经阴道);C.子宫矢状切面显示宫腔内团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经阴道);D.子宫横切面显示宫腔内团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E.宫腔内团块的血流频谱,RI=0.67;F.双卵巢显示。UT:子宫;IUD:宫内节育器;MA:肿物;R-OV:右卵巢;L-OV:左卵巢;PSV:峰值血流速度;ED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MDV:最小舒张期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
ER 3-7-1 二维常规超声动态图(长轴)
ER 3-7-2 二维常规超声动态图(短轴)
ER 3-7-3 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图
经静脉超声造影见图3-7-2及ER 3-7-4。注入造影剂后12s,团块内出现造影剂(图3-7-2A箭头所示),稍晚于子宫肌层;注入造影剂后15s,可见造影剂自子宫左侧壁及前壁进入团块(图3-7-2B箭头所示);注入造影剂后24s,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团块呈等增强(图3-7-2C箭头所示);注入造影剂后42s,造影剂消退中,团块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图3-7-2D箭头所示),内可见最大径1.1cm的造影剂缺失区域,宫腔内团块与宫壁界限较清,左侧肌壁及前肌壁最薄处厚约0.4cm。
图3-7-2 经静脉超声造影声像图
A.注入造影剂后12s;B.注入造影剂后15s;C.注入造影剂后24s;D.注入造影剂后42s。UT:子宫;MA:肿物。
ER 3-7-4 经静脉超声造影动态图
宫腔内占位(疑黏膜下肌瘤伴变性),宫内节育器位置基本正常。
术中所见:患者于入院后2d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下取环术”。术中见子宫左前侧壁一大小约3cm×3cm×3cm带蒂肌瘤突向宫腔内;宫腔内可见完整宫内节育器一枚。
术中冰冻切片分析:(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病理:(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
术后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宫内节育器(已取出)。
此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病例,有如下特点:①子宫腔内稍强回声稍晚于子宫肌层出现增强,呈“慢进”;②宫腔内稍强回声呈等增强,其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内可见最大径约1.1cm的造影剂缺失区域,此为肌瘤内囊性变的区域;③造影剂自子宫左侧壁及前壁进入团块,通过此表现可以判断黏膜下肌瘤的基底部或根蒂的位置;④左侧肌壁及前肌壁最薄处厚约0.4cm,造影下可清楚勾勒各组织的界限,从而较为准确地测量肌壁最薄处厚度。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指肌瘤向宫腔内突入,可以分为部分突入或完全突入;前者基底部较宽;后者可见由一蒂相连,有时甚至可通过子宫内口脱入宫颈管或阴道内。子宫黏膜下肌瘤表面覆盖一层子宫内膜。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超声特点:①宫内实性团块,团块实质具有漩涡状排列的结构;②团块与子宫肌层间有衰减的裂隙为诊断要点;③周边可探及环状血流;④肌瘤发生囊性变、脂肪样变性以及钙化等退行性变时,常规超声可表现为肌瘤团块的回声杂乱;⑤在肌瘤钙化时,瘤周边及内部均血流减少,甚至无血流信号。
子宫黏膜下肌瘤应注意与内膜息肉、宫内残留等鉴别。鉴别要点:瘤体本身的回声特点,肌瘤以稍弱回声为主,内膜息肉以稍强回声为主,而残留则回声多样且不均匀;瘤体的边界,子宫黏膜下肌瘤边界较清,息肉边界或清或不清,而残留的边界多不清楚;血清hCG水平及超声造影有助于疾病的鉴别。
(田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