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经静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图像解读与报告书写原则

一、图像解读

关于妇产超声造影评价方法及指标,目前尚无确切的统一的标准。目前,对超声造影图像的解读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因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受患者的个体因素影响,目前妇产疾病尚无确切的造影定量诊断标准。本书主要讲解的是通过观察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而进行的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对经静脉超声造影的定性诊断有协助补充的作用。

(一)造影时相

根据女性内生殖器的血供特点,将造影时相划分为增强早期和增强晚期。增强早期是指子宫动脉开始灌注至子宫肌层完全灌注,并逐渐增强达增强强度峰值的时期;增强晚期是指子宫肌层的峰值强度开始降低,造影剂消退并逐渐降至造影前水平的时期。

(二)定性诊断的观察内容

1.增强时间

主要观察的是注入造影剂后观察目标内首先出现造影剂增强的时间,常以子宫肌层为参照,可分为早增强(早于子宫肌层出现增强)、同增强(与子宫肌层同步出现增强)和晚增强(晚于子宫肌层出现增强)。子宫切除患者,参照物可为周围组织。

2.增强水平

即是增强强度,以子宫肌层作为参照物,分为高增强(高于子宫肌层强度)、等增强(等于子宫肌层强度)、低增强(低于子宫肌层强度)和无增强(病灶无造影剂增强)。当病灶增强水平不一致时,以病灶内最高增强部位为准。子宫切除患者,参照物可为周围组织。

3.增强模式

可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造影剂从外周向中心增强称为向心性;造影剂从中心向外周增强称为离心性。

4.增强形态

可分为形态规则和形态不规则。还可以在某些疾病出现特殊形态,例如在宫颈妊娠出现的“圆环状”、子宫肌瘤周边的“环状”等。

5.造影剂分布

主要分为造影剂分布均匀和分布不均匀。造影增强的特点多与组织器官内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分布等有关,直接反映了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特点。

(三)定量诊断的观察指标

经静脉超声造影的定量诊断基于时间-强度曲线,可据该曲线得到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半廓清时间、曲线下面积等参数,分析病灶的血流灌注特点。

二、报告书写原则

(一)报告单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般项目、检查所见(描述)、超声诊断意见(提示)3个部分。

1.一般项目

按照报告单上的一般项目中内容填写完整。必要时,加填仪器型号、探头频率、扫查方法等。

2.检查所见

对存储的造影图像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后,应用文字细致、客观地进行描述。描述内容包括常规超声和经静脉超声造影两个部分。常规超声主要包括:子宫和附件的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毗邻和血流情况等。经静脉超声造影主要包括:病灶的增强时间、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增强形态及造影剂分布等。

3.超声诊断意见

用简短的文字提示病变部位及性质,即是从定位和定性两方面来考虑。

(二)报告书写应遵循原则

1.包括定位和物理定性两方面的诊断。

2.能够确定的疾病,可以直接提示病名诊断;不能确定的疾病,不宜直接提示病名诊断。

3.多种疾病改变者,肯定诊断或重要诊断放首位。

4.可对病灶的血流灌注状态进行提示。

5.超声报告单应注意字迹工整、清楚、易于识别,不能涂改,避免错别字。

(杨太珠 罗 红 杨 帆) 0SC8IiYhOFzWUDOv04i0frWJk77I7FHJ41c9wTjGZOAzNFlExrdjyk/DmX4RMS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