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是近年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词,曾上榜“年度关键词”。其实雾霾自古就有,现在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要归咎于它对人们生活、健康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诱发、加重呼吸道疾病方面的“特殊贡献”。空气是人的生命之源,但雾霾来袭,每吸一口气都让人满满的酸爽,眼、鼻、咽喉发痒,咳嗽不已,且避无可避,所以雾霾是如影随形的伤害。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的合体。雾,指在接近地面的、由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从字的形体上可以看出,是风夹着雨土的意思,即空气中悬浮着灰尘颗粒(夹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而变得浑浊。雾霾合体,就是小水滴+可吸入颗粒物,形成气溶胶。字面上看似乎很美,现实是雾霾笼罩,人近在咫尺,却看不见彼此!
形成雾霾的元凶是可吸入颗粒物,其中的代表是大家熟悉的PM2.5。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2.5µm的颗粒物。别看其粒径小,但表面积大、活性强,容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极大。
雾霾在久远的刀耕火种时代就已经有了,随着人们生产活动日益频繁、化石燃料使用增多,空气中的有害颗粒不断增加,如汽车尾气、燃煤、冶金、化工厂排放的粉尘废气、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等,都是雾霾颗粒的重要来源,雾霾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看到“雾霾笼罩千城阙,万里江天不见蓝”。
雾不是霾,霾不是雾,当它们狼狈为奸,呼吸就真的难了。
雾霾天里,最先受伤且受伤害最深的总是肺。
PM2.5随着呼吸进入气道,所到之处,皆是伤害。 雾霾从口鼻而入,首先刺激鼻部、咽喉、气管,引起口、鼻、咽喉发痒,人就会打喷嚏、流鼻涕、感觉喉咙有痰或者有异物感,甚至出现咳嗽、咳痰等表现。若患有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这种时候很容易气喘发作或者加重。
雾霾中还混合了花粉、螨虫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成分,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出现咽痒、鼻痒、咽喉痒、皮肤痒,甚至喉头发紧、哮喘发作等过敏症状。此处要注意, 喉头发紧、气喘是严重过敏的危险信号,一旦出现应立刻到医院进行处理。
颗粒物进入肺部并沉积,刺激、损伤肺部,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人就会出现咳嗽、痰多、气喘、胸闷等不适。雾霾反复刺激,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
此外,科学家们也证实了长期吸入雾霾对心脑血管、神经功能也有危害,能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真是想想也觉得可怕!
霾深深,雾茫茫,眼前一片灰蒙蒙。难呼吸,呼吸难,宅家运动保肺安!
雾霾是无处不在的“健康杀手”,怎么应对雾霾呢?肺部侍郎来教你几招。
雾霾天要紧闭门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和户外作业,减少吸入颗粒物。若要通风,尽量选择在雾霾相对较轻的时段短时开窗。
不得已要出门时,要佩戴口罩,并且选择防霾口罩,比如KN95或者带过滤器的口罩,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颗粒物的吸入。
香烟烟雾是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遵守禁烟条例,积极加入禁烟队伍,也是为治理雾霾积极贡献力量。
日常的厨房油烟,也是霾成分的一部分。减少高温、高油爆炒的烹饪方式,不使用柴火、秸秆等方式取火,也能减少颗粒物的吸入。
对有老人、小孩或者体弱多病者的家庭,可以考虑雾霾天气时使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净化系统。
雾霾天气少出门,佩戴口罩可过滤。室内门窗需紧闭,空气净化用起来!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蓦然回首,雾霾却近在咫尺;科学防霾,减少外出,佩戴口罩,不要让霾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