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浸浴法(水浴疗法)

一、定义

浸浴法是水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让患者身体浸入水中进行治疗。浸浴的定义为“全身或者身体某部分浸入到液体之中,利用水的物理特性进行治疗”。浸浴是全世界所有医疗方式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既方便又有效。当液体把身体的局部或全部包裹的时候,水的热量被传入或传出,效果比敷裹更好。

二、原理和治疗作用

浸浴法的原理是利用了水的温度刺激效应和静水压力。主要作用为松弛肌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和镇静,对于烧伤的患者还可以去除分泌物和痂皮,促进创面愈合。

三、浸浴法的分类和操作技术方法

可按照治疗部位、水温和水中成分进行分类。

(一)按治疗部位分类

根据不同治疗部位,浸浴法可分为如下3种。

1.全身浸浴法

将患者全身浸入水中进行治疗的方法。

(1)操作常规

1)患者更换浴衣、拖鞋,准备治疗。

2)操作人员根据医嘱,在浴盆中放入200~250L水,测定水温。需药物浴者,按医嘱加入相应剂量的药物。

3)让患者入浴,入浴后水面高度不宜超过胸骨柄水平。采用仰卧式,使头颈及前胸部露出水面,以减少水压对心脏的压迫。

4)医嘱要求热水浴时,头部应予以冷敷。

5)开始记录治疗时间。

6)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当有头晕、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全身无力等症状时,操作人员应该立即将患者扶出。

7)治疗结束后,用干毛巾擦身,不得进行冲洗。

8)治疗结束后,应休息20~30min,再离开。

9)治疗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消毒。即先用清水冲洗两遍,再用20%甲酚皂消毒两遍,再用清水冲洗两遍。

(2)适应证:

适用于各种慢性肌肉损伤、关节损伤、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关节病、儿童脊柱关节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椎管狭窄症、硬皮病、嗜酸性筋膜炎、皮肤病。

(3)禁忌证:

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

2.半身浸浴法

是让患者坐于浴盆中,伴以冲洗和摩擦,于治疗中逐渐降低水温的一种柔和的治疗方法。具体分为:兴奋性半身浸浴法、强壮性半身浸浴法、镇静性半身浸浴法和退热性半身浸浴法。

先向浴盆中注入一定温度的水,再让患者脱去衣服,淋湿头部,将颈以下身体数次浸入水中。在浴盆中坐起,水面淹没脐部,用小桶舀取浴盆中的水,以均匀速度的水流冲洗患者背部及胸部。边冲洗边摩擦患者的背部、肩部、腹部,直至出现良好反应为止。冲洗加摩擦的处置,要反复进行数次,并在治疗中将水温降低2~3℃。最后用水冲洗患者背部、胸部,令患者出浴,用干毛巾擦干全身。

根据情况合理选择水温(兴奋性半身浸浴法,水温20~30℃,逐渐降至20℃以下;强壮性半身浸浴法,开始时水温35~36℃,逐渐降至30℃,治疗时用2小桶比水浴温度低1~2℃的水冲洗;镇静性半身浸浴法,开始水温36~37℃,逐渐降至33~34℃,进行极轻按摩,浴终时不冲洗;退热性半身浸浴法,水温为19℃,进行强力按摩),治疗时间不超过5min,治疗后休息20min,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应立即停止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尽快完成。

3.局部浸浴法

将人体某一部分浸浴在不同的水中,由冷热水的直接刺激,引起局部或全身产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依据部位可分为:手盆浴、足盆浴、坐浴。

(1)手盆浴:

用特制的或普通的手浴盆均可。其容量10~20L,将手浴盆放在椅子上或盆架上。①冷水手浴:水温10~20℃,时间2~10min,适用于手部急性炎症、急性扭/挫伤。②温水手浴:水温37~38℃,时间20~30min,多用于止痛或反射性地作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③热水手浴:水温40~43℃,患者脱去外衣,将衣袖挽至两肘以上6~9cm部位。患者坐在椅子上,面对脸盆将一侧或双侧手腕与前臂浸泡于盆内。每次治疗时间为10min,为保持水温,需不断加入热水或更换热水。治疗结束后,应擦干皮肤,用棉衣或棉被包裹保温。适用于手部扭挫伤恢复期和手部外伤手术后关节功能障碍。④冷热水交替手浴:用两个手浴盆,一盆水温为42~44℃,另一盆15~20℃。浴时,患者将手先放入热水中浸泡1~2min,取出后再浸于冷水中10~15s,重复数次,最后以热水浴结束。也有主张应用较长时间,按先热后冷的顺序,治疗时间为7∶5、5∶2、4∶1(min)等,适用于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症、肢端发绀等,如图3-3-1所示。

图3-3-1 手盆浴

(2)足盆浴:

可用特制的或普通的足浴盆。分高位足浴,浴水浸至膝关节下;低位足浴,浴水浸至踝关节附近。①冷水足浴:水温10~20℃,时间10s~10min,适用于足部急性炎症、足部多汗症、足部持久发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腹部及盆腔炎症时禁用。②热水足浴:水温40~42℃,时间10~30min,适用于头部充血、头痛、失眠、神经痛、月经期腹痛、足及踝关节扭/挫伤恢复期及关节功能障碍。于热水中加入芥末可用于治疗急性鼻炎及急性喉炎。③冷热交替足浴:水温及治疗时间同手浴。适用于足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症、肢端发绀等。疑有脑血管硬化时,冷、热足浴均禁用,如图3-3-2所示。

图3-3-2 足盆浴

(3)坐浴:

用特制的坐浴盆或适宜的容器进行。在特制的坐浴盆治疗时浴水不断更换,并有喷向腰部及会阴部的淋浴装置。

1)冷水坐浴:

水温10~20℃,时间2~10min。冷水坐浴后应进行保温,并让患者充分休息。适用于无力性便秘、闭经、遗精、阳痿、膀胱无力症、痔急性炎症期、痔核术后、直肠炎、直肠周围炎等,但当以上器官组织急性炎症、痉挛状态、疝痛、出血、肾炎、风湿性疾病时禁用。

2)温水坐浴:

水温36~39℃,时间20~30min。

3)热水坐浴:

水温40~42℃,时间10~15min。治疗前,患者应将大小便排尽,除去下装,将骨盆及会阴部分浸入水中。盆内热水不应超过坐浴盆的1/2深度,治疗中应加水或更换水1~2次。治疗结束后,应擦干皮肤,注意保暖。应在患者头上进行冷敷。

在温、热水坐浴作用下,痉挛性疼痛或疝痛可迅速缓解,常用于膀胱、肠道的里急后重。肾绞痛,盆腔器官的慢性、亚急性炎症,直肠肛门手术后遗症,痔核慢性期,无力性便秘,内脏下垂,肝淤血时禁用。

(4)渐加温浴(弗氏浴):

是一种逐渐提高水温的局部热水浴。可用于单个肢体或四肢,须用特制的浴盆并配备温度计,以观察水温,患者除掉衣服,将手和足部放在相应水浴槽中。浴槽有盖,盖上有一小孔,插入水温计。患者坐在椅子上,用被单及毛毯盖好,头部包裹冷毛巾。开始水温为36~37℃,7~10min内,水温上升到44~45℃。让患者出汗,先面部后全身。操作人员将患者的汗擦干,让患者保持安静。治疗持续10~15min,出浴,擦干皮肤,卧床休息30min。此法具有明显反射作用,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跳次数,降低血压和加强物质代谢。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及伴有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心肌疾病、失眠等疾病。

(5)漩涡浴:

用特制的浴盆,其中装有马达带动的搅动器,以一定的压力在浴盆内旋转,利用机械动力使浴水呈漩涡式流动,水温40~42℃,时间20~30min。此法在温热作用的同时能对肢体产生明显的机械刺激作用,有使肢体末梢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多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如四肢关节、肌肉的慢性风湿疾病、扭/挫伤、早期关节功能障碍、瘢痕粘连、神经炎、腱鞘炎、失用性肌萎缩、癔症性瘫痪等,如图3-3-3所示。

图3-3-3 涡流浴

(二)按水温分类

1.根据水温,浸泡法分为以下4种。

(1)冷水浸浴法(低于25℃):包含冰水浴法、冷水浸浴法、低温水浸浴法。

(2)不感温水浸浴法(33~35℃):把接受治疗者置于温度和其他刺激都维持在最小的水环境中,人体感觉不到温度刺激,只有被水环绕和漂浮的感觉,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3)温热水浸浴法(温水36~38℃,热水38℃以上):包括温水浴、热水浴、高热水浴,高热水浴禁用于全身,可用于局部(操作方法均见部位浸浴法操作技术)。

(4)冷热交替浸浴:通过冷热交替使得整个表皮血管产生扩张和收缩来刺激循环系统,使人感到放松又精力充沛。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热水浴:水温在39℃以上,10~15min。热水浴适应证比较广泛,如血管神经症、胃肠功能紊乱、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神经痛、神经炎和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大面积瘢痕挛缩、关节强直、外伤后功能障碍等。热水浴时应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对心血管功能有不利影响。儿童,老年人及心血管功能不佳者应避免热水浴。

(2)冷水浴:适用于肌肉扭伤急性期,血肿或急性炎症。

(3)冷热交替浴:需要刺激皮肤血管、锻炼循环系统或使人精力充沛、强身健体之时,适用于多汗症和血管神经疾病。

(三)按水中成分分类

根据水中成分,浸浴法可分为:海水浴、淡水浴、温泉浴、矿泉浴、药物浴、气泡浴、气水浴。

1.海水浴

采用的方法为游泳、浅水浴、深水浴、坐浴。时间:我国北部沿海,夏季7—9月底上午9时到下午4时。水温应在20℃以上,气温高于水温。饱餐及空腹后不宜进行,应在饭后1~1.5h进行。入浴前应详查血压、呼吸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进行适当的体操活动和日光浴,先在浅水用手捧水冲洗头颈、胸腹部再入浴。海水浴后,用温热淡水淋浴,躺卧休息10min。海水浴场应有救生和抢救设备。

2.淡水浴

同部位浸浴法的操作常规。

3.温泉浴

应用温泉水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部位浸浴操作技术。

4.矿泉浴

应用水中的矿物质及温度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部位浸浴操作方法。

5.药物浴

应用特殊的中药及西药进行治疗,包括:盐水浴、人工海水浴、松脂浴、芥末浴、碳酸氢钠浴、硫磺浴及中药浴。操作方法同部位浸浴法操作方法。

6.气泡浴

(1)通过空气压缩机向淡水浴浴盆底或四壁压入空气,形成气泡,使浴水中含有直径0.2mm以上大小不等的气泡,如图3-3-4所示。

图3-3-4 气泡浴

(2)气泡作用:气泡破裂所产生的机械力对体表起微细按摩作用。治疗时患者半卧于水中,露出头、颈、胸部,除浸浴外还加用涡流、气泡、水流喷射,治疗师在槽旁为患者做水下按摩、协助患者做水中运动,烧伤患者可在水中换药。

7.气水浴

指的是含有饱和气体的水浴,包括二氧化碳浴、氧气浴、硫化氢浴、氢气浴。主要应用气体的有效成分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目的。

(朱童 曲铭) 3/b4C/aPEWx84Hj7NbmK1eTx//nbp3AMqt/qJV3Cl7GSiGcD9V6y+RWgr04aO1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